青年期白內障(adolescent cataracts)指發生在青春期的白內障。此種白內障往往有原發病的改變,多為單眼發病,也有雙眼發病的。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青年期白內障
- 外文名:adolescent cataracts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由於局部營養障礙、免疫或代謝異常、眼部炎症、外傷、中毒、輻射、眼內腫瘤等各種原因,都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常見原因有:
1.營養代謝障礙
動物試驗發現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與白內障形成有關,如鈣、磷,維生素E、A、B2等。
2.陽光與紫外線
多年來人們已經注意到陽光參與人類白內障的形成。
3.虹膜睫狀體炎
是引起青年期白內障的常見原因,典型混濁可以發生在晶狀體後極部,也常見於虹膜後粘連附近。病變進展緩慢,如局部炎症得以控制,混濁可長期穩定而不發展。若虹膜睫狀體炎反覆發作,除廣泛虹膜後粘連,常合併晶狀體囊膜增厚或皺縮,有時在瞳孔區形成瞳孔膜閉,混濁開始於前囊下,常被瞳孔膜閉做遮掩而不易發現。
4.重症角膜潰瘍
也可引起青年期白內障,常為前極瞳孔區混濁,呈圓錐狀、囊下型。匍行性角膜潰瘍可因毒素彌散傷及晶狀體,或在穿孔後晶狀體直接觸及角膜所致。
5.眼部變性性疾病
如高度近視、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脫離、以及眼內腫瘤等也是並發青年期白內障的常見原因。眼內腫瘤分泌的毒性產物可導致晶狀體迅速變混濁,睫狀體黑色素瘤壓迫晶狀體,在受壓局部發生混濁。
臨床表現
白內障的主要症狀是視力障礙,常有視力進行性減退。影響視力的程度與晶狀體混濁的程度和部位有關。嚴重的白內障可致盲。可有眩光感,或單眼復視,近視度數增加等。
典型的混濁最早發生在晶體囊膜下。由眼前節炎症形成的虹膜後粘連附近可出現局限性的晶體前囊下混濁;由眼後節病變引起的白內障多最早出現晶狀體後極部的囊膜下,此因囊膜在後極部最薄,且無上皮保護,有害物質優先從該處進入晶狀體囊膜下出現灰黃色顆粒混濁。後囊膜下混濁可以合併於任何類型的後葡萄膜炎。典型的並發性白內障多從後極部囊膜下開始,混濁呈小顆粒狀和囊泡狀,密集成簇,形成類似蜂窩形態的疏鬆結構,伴隨著眼部病變慢性進展過程,這種混濁變化可長期局限於後極部。
檢查
可藉助A型及B型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玻璃體病變、視網膜脫離或眼內腫物,亦可了解眼軸長度及脫位的晶體位置,視網膜電圖(ERG)對評價視網膜功能有重要價值,單眼白內障患者為排除黃斑病變、視路疾患所致的視力障礙,可作視覺誘發電位(VEP)檢查,此外亦可套用視力干涉儀檢查未成熟白內障的黃斑功能。
診斷
晶狀體發生變性和混濁,變得不透明,影響視力,且矯正視力在0.7以下的青年,方可診斷為青年期白內障。
治療
青年期白內障應首先治療原發病,如果白內障不是特別嚴重,可先進行藥物治療暫不做手術。因為即使做了手術,眼睛的調節能力也不能完全恢復。如果病情嚴重,矯正視力低於0.4,影響學習、生活、工作時再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