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是潘紅霞等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1月。

網路道德失范是指在網路社會中,道德價值、道德規範的結構性失衡、局部性缺失,造成個體和群體網路認知、心理和行為的混亂,在網路時空中表現出各種失范行為,其行為結果可能會對主體和其他網民的身心及權益造成危害和傷害,進而引發網路社會秩序的混亂。該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實證研究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和態度,提出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糾偏應對體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
  • 作者:潘紅霞等
  • 類別:教育學著作
  • 字數:225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對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和態度進行實證研究,提出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糾偏應對體系;從網路道德訓練和網路道德養成教育入手,構建網路道德動機、情感、能力、決策四大訓練體系以及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道德養成路徑,提出青年學生線上道德訓練方案以及案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網路道德概述
第二章 網路道德失范的類型
第三章 網路道德失范案例及分析
第四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
第五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的心理機制
第六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的實證研究
第七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態度的實證分析
第八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的糾偏、應對與防範
第九章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訓練
第十章 青年學生線上道德訓練方案及案例

創作背景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網路道德領域亦然如此。青年學生是網路空間的主體力量,也是網路生活中活躍的群體。青年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心理不夠成熟等各種原因,難免在網路社會中做出各種道德失范行為。因此,深刻剖析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加強青年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網路道德水平,促使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倫理觀,不僅能夠淨化網路空間,營造良好的網路生態,建立網路道德新秩序,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網路文化,而且能夠促進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基於此,《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如下:①建構網路道德體系,治理網路道德失范行為,旨在對網路參與主體的活動進行規範,防止失范行為的發生,最終目標在於實現網際網路平台的公平共享,實現網路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糾偏網路道德失范行為,一方面,要進行網路維護,即利用網路技術本身對網路進行環境維護。另一方面,要防範網路失范行為的發生,維護與防範互補結合,保障主體的網路行為以及享受網路平台資源的權利,防範網路行為的過度“自由化”狀態,構建公平公正的網路體系。
②從根本上防範、治理網路道德失范,離不開先進性的網路文化的培育。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人們在網路交往中的主流價值情感,使青年學生不斷吸取先進文化養分並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播者。其次,建設網路文化平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辦好網上黨校、線上道德講堂、紅色網站等,以此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次,發揮好社會主流媒體的文化引領作用,如人民網、央視網、光明報客戶端、各地方政府媒體平台。及時傳播有責任、有高度、有情懷的信息資訊。公共網路媒體傳播的信息資訊須真實,傳播真、善、美的網路公共文化,為良好的網路道德建設提供文化支撐。
③增加青年學生的道德實踐機會,培養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一致性。一味地灌輸既不是一種教授道德的方式,也不是一種道德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行合一,在實踐活動中升華道德認同達到知行合一是中國教育學家們大力推崇的一種德育方式。一切的認知最終需要轉化到改造社會和自然的實踐中來,從這個層面來說,實踐對事物的前進發展具有重要的能動性。網路道德認同是否能夠深入,達到質的突破需要時間和空間的積澱。而精神層面的認知在哲學維度上要實現質的改變,從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實現認知層面的第二次飛躍,需要實踐活動等來內化。線上的網路實踐活動、線上道德訓練、線上網路行為學習等都是較好的實踐過程,促使網路道德認知內化的過程,有效防止網路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青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行為及糾偏》
2020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7507-8

作者簡介

潘紅霞,女,副教授,現任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管委會主任。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體傳播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項,市廳級項目3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