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海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

青島濱海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開設於2000年。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六年招生,現有在校生700餘人。2001年該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山東省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同年被該校確定為院級品牌專業。幾年來,該校始終堅持將提高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質量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將教學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將實踐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以“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濱海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
  • 簡稱:青島濱海學院
  • 創辦時間:2000年
  • 類別:公立學院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主要院系:會計電算化
專業簡介,專業特色,教材建設,主要成就,

專業簡介

電算化教學與管理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另我院現設有會計(涉外方向)、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管理、國際貿易、市場行銷、報關與實務、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等專業,這些專業的教師可以資源共享。經過這些年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在許多方面形成了濱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特色。

專業特色

改革學分制,創立學績制
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在於創新,在於有自己的特色。會計電算化專業歷來同學院的改革相一致,於2003年在因地制宜地改革學分制的基礎上,我院創立了以質量為核心,以個性化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學績制。學績制在學分制把選課權力轉交給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不僅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優勢和特長選課,而且能夠在對專業課程投入時間和精力方面有主動權,使他們能夠在最有天賦和興趣的幾個方面出類拔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學績制主要有三項基本要求:學生必須修滿所學專業規定的學分;必須達到該專業規定的平均學績;必須達到該專業核心課程與非核心課程的不同要求。除了保留學分制對課程的量化和學生自由選擇權之外,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從學分和學績兩個指標、從量和質兩個方面進行評定,使學生增加了對所選課程自主分配精力的權利,從而對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等都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學績制把課程分為核心課和非核心課,核心課為該專業最基本最重要的課程(德育課和體育課視同核心課考核),其他專業課程和選修課均為非核心課。核心課有統一的高要求,以保證學生對所學專業重要知識技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掌握,以獲得必要的德育教育和健康的體魄;非核心課則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彈性投入時間和精力,但非核心課成績必須互相彌補,以達到平均學績的總體要求。這樣,學績制既能夠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又沒有降低完成學業的總體要求,也保證了對所學專業必備知識和技能的系統掌握,有效地鼓勵了學生在優勢課程上盡最大努力取得優異成績,突出個性發展,變因材施教為因材就教,從而在智育上實現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
會計電算化專業自設立以來,院系領導高度重視該專業的發展建設,投入大量資金購置儀器設備進行實驗室建設。同時不斷探索和研究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新方法。
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對原有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進行有機的調整、補充、完善,通過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實現培養目標。通過幾年的實踐,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全面素質提高為基礎,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的“三層雙軌制”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有效地促進了高職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激發了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師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層雙軌制,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其中,“三層”是指按課程間內容的依存關係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雙軌”是指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和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同步進行。
第一階段:專業基礎技能
(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於《會計學基礎》課程,實訓內容:憑證、帳薄、報表編制原理。
(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於《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訓內容:Word、Excel等計算機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階段:專業技能
(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於《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稅收會計實務》、《物流會計》、《管理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課程,實訓內容主要為企業核算內容、產品成本計算及核算、資金管理與經營決策、業績考核、稅收實務處理方法、企業內部及外部審計方法等。
(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於《資料庫編程基礎》、《會計電算化》*、《Excel與財務管理》、《SQLServer2000資料庫》、《會計信息系統設計》、《電算化統計》等課程,實訓內容主要為電腦程式設計、會計系統程式設計、電算化基本操作等。
第三階段:職業綜合技能
(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於《會計模擬實驗》綜合實訓課和校內外實踐訓練,實訓內容:主要進行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綜合套用實訓、模擬財務科的模擬會計工作崗位訓練。
(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於《財務軟體實務》和“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的綜合實訓課,實訓內容:熟練使用金蝶、用友、會和等財務軟體進行會計業務處理。
通過三層雙軌制的教學,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得到系統提高,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為滿足教學計畫的要求,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先進教學手段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1) 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方式。
在專業課教學中,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採用啟發式案例或實例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典型案例或實例,配合教材中的相應內容,廣泛地開展問題討論和案例分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開拓視野,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授課的關鍵在解析難點、啟發思考、提供參考資料,其餘大部分內容由學生自行理解、把握和總結,並以作業或課堂交流的形式加以鞏固。目前,凡是專業課程中可以操作的內容,都作為教學重要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主要採用案例教學、實訓教學,提出問題,營造一種學生置身於實際工作崗位的氛圍,去思索、判斷,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教學手段的改善提供了物質基礎,提高了教學效率。如,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不但大大減少了板書時間,且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尤其在電算化軟體和計算機類課程上,多媒體可以實時的反映計算機操作步驟,大大提高了計算機課程的直觀性。

教材建設

為體現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特色,立足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並突出會計電算化的有用性、充分性和實踐性。會計電算化專業制定了教材編寫計畫,已經編寫教材五本。常小勇老師主編的《會計學基礎》和與之配套地《會計核算基本方法實訓教程》已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王秀芬主編的《財務會計綜合習題集》、郝愛迎老師和王紅燁老師主編的《統計學輔導》、趙相林、張霞等編寫的《財務管理輔導》、常小勇趙相林和張秀蘭、王紅燁主編的《會計學基礎輔導》已經印刷並投入校內試用。這些教材針對性強,使用效果良好。正在編寫《財務會計模擬實驗教材》和《成本會計模擬實驗教材》、《會計核算和管理案例教材》。《會計學基礎模擬實驗教材》先在本院試用,成熟後,再對外出版發行,為高職教育盡我們的義務。

主要成就

完善的校內外實訓條件:受會計行業自身保密性的限制,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習實訓一直以來就是實踐教學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拉近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會計電算化專業進行了“模擬財務科實訓環境”的建設,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和建設力度,聯繫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改革學分制,創立學績制: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在於創新,在於有自己的特色。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績制在學分制把選課權力轉交給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不僅能夠依據自己的個人優勢和特長選課,而且能夠在對專業課程投入時間和精力方面有主動權,使他們能夠在最有天賦和興趣的幾個方面出類拔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獨具特色的專業培養模式。打造品牌專業,突出高職“能力培養”和“創新教育”的特色,以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為目標,建立以訓練學生掌握必要的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為前提,以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工作為最終目標的三位一體的專業培養模式。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規格:為造就基本功紮實、操作能力強,具有較高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實用型人才。制定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應具備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