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志·市政工程志》始修於1988年,1998年正式出版。 全書以篇、章、節、目層次劃分,共分為3篇9章。首篇為市政工程建設,依次為:市政設施養護、市政工程管理。上限自1891年青島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為彰明個別事物的因果,適當上溯或下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市志·市政工程志
- 出版時間:1998年
- 相關領域:市政工程建設
- 類別:省志
相關背景,基本內容,
相關背景
青島建置初期,沒有進行正規的市政工程建設。德國侵占時期,德國殖民當局把青島作為侵略、掠奪中國和遠東的基地。
基本內容
1898年便開始修公路,建房屋,開闢水源地,設發電廠,辟港口碼頭,鋪設膠濟鐵路。這一時期進行的市政建設,主要是道路、橋涵、 上下水管道、路燈、防洪設施等。至1914年,市內共建成道路75條,總長80.65千米,橋樑38座,排水管道80.32千米,污水泵站4個,防洪堤壩約3300米。 日本第一次侵占時期,大批日本人移民青島,在青島開店設廠。堂邑路、聊城路等處建成了日僑商業區和居住區。在四方、滄口一帶建起大片簡陋的工人住宅。青島至李村、滄口的公路和市內大窯溝、小港、小鮑島、台東等處的道路先後建成,對排水設施也進行了擴建。 1922年, 市內共修建道路60千米、 橋樑4座,鋪設排水管道71.70千米。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市政工程建設規模不大,僅在台西、太平角一帶增闢道路十幾條,約32千米,建造橋樑5座,排水管道5.14千米。 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統治時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建設。太平角、匯泉角、八大關、湛山一帶,台東鎮周圍,燕兒島以東地區以及滄口區等均闢建了道路。同時,對原有失修失養的20多條道路進行了養護維修,特別對市區繁華路段及車輛行駛較多的20多條道路鋪設了瀝青路面,增設了路燈。隨著道路的建設,橋樑、涵洞、排水設施也有了大的發展。 共修建橋樑32座,鋪設排水管道30.94千米。此外,通過更換污水泵站的電機,提高了市區排泄能力。 日本第二次侵占時期, 市政建設寥寥可數。僅修建道路16.14千米,改建拓寬道路11千米。大部分道路失修失養,“諸多殘破”。在橋涵方面,不僅沒有新的建築,原有的橋涵有的坍塌了, 有的被拆毀。在排水設施建設方面,僅鋪設排水管道10.88千米。 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國民黨青島當局為了加緊準備內戰,僅修建小型混凝土橋2座,木橋1座和少量的排水管道。至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市區道路坑窪殘破,排水設施嚴重堵塞,可謂“千瘡百孔,滿目荒涼”。 新中國成立後,青島人民政府在有計畫、有步驟地接管城市的同時,“以工代賑”,發動民眾搶修遭到破壞的市政設施。主要建設與生產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如拓寬了南北交通幹線--四流南路,開闢或拓寬了延安一路、延安二路、台柳路、李滄路、鞍山路等,興建了台東下水道系統工程。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重點在四方、滄口工人居住區一帶建設了一批市政工程設施。新辟、擴建了興隆路、小陽路、標山路、永平路等十幾條道路。鋪設了四方區、滄口區的排水管道,填補了四方、滄口區排水設施的空白。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由於“大躍進”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除了新建小白幹路、遵義路、安順路等幾條道路外,沒有進行大的市政工程建設,同時,放鬆了對市政工程設施的養護管理。 到1962年,城市道路不同程度的損壞達125萬平方米,占城市道路總面積的35%, 被工廠占用的121條,占道路總數的26%,排水管道大量淤塞,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大困難。“文化大革命”時期,市政工程設施失修、失養、亂挖道路、亂接下水、亂填溝渠的現象十分嚴重。青島沿海有52個出水口,被堵被毀就有26個。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政工程建設進入了全面恢復和發展階段。1978年至1990年完成投資1.66億元。先後拓寬了威海路、寧夏路等狹窄路段,打通了永安路、鄭州路、洛陽路等,開闢了山東路、南京路等主次幹道和一大批新住宅小區的道路,並以年平均遞增10萬平方米的速度,對一些主要道路進行翻建。1978年至1990年,共翻建道路128.21萬平方米,建造橋樑25座,鋪設排水管道近200千米, 建成污水處理實驗站2座。到1990年,青島市區統管道路總長481千米, 面積479平方米。其中,高級道路396千米,面積418萬平方米,瀝青道路占道路總面積的87%。 橋樑91座, 涵洞467座, 下水道長596千米,明溝29.81千米,暗渠48.24千米,防洪堤壩78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污水處理實驗站1座,日處理能力達1.3萬噸。 市政職工隊伍日益發展壯大,設備水平、技術水平不斷提高。1990年,已擁有設備1234台。 其中,各種汽車235輛,壓路機、攤鋪機等多種大型施工機械99台,比1978年增長1倍。青島道路施工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築路材料(二灰碎石,瀝青炒拌料)實現了工廠化。固定資產原值達2744萬元。設計與施工在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在道路建設方面推廣套用二灰碎石基層,增強了基層部分的強度和整體性;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推廣套用真空吸水工藝和割縫機切縫;在橋樑設計與施工方面,推廣套用了後張拉預應力工藝和預應力簡支組合梁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