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商務局關於印發《青島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青島市商務局關於印發《青島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是青島市商務局2014年12月16日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市商務局關於印發《青島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 發布時間:2014年12月16日
  • 發布單位:青島市商務局
  • 範圍:青島市
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我局編制了《青島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現予印發,望認真組織實施。
2014年12月16日
青島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
序 言
現代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服務水平和物流成本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當地產業發展環境水平的重要指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對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共同配送是現代物流業的重要內容,是在城市範圍內,以商業貿易、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產等活動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物流系統工程。為緩解交通壓力,降低物流成本,構建高效、綠色、便捷的現代城市配送物流服務體系,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消費,2013年商務部、財政部確定青島為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之一,通過試點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最佳化統籌配置市場資源,解決"最後一公里"物流難題,推進全市現代化進程,是建設幸福宜居國際化城市,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國內外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情況
第二章 青島城市配送物流情況
第三章 青島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建設
第四章 推動重點關聯產業物流協調發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前 言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號)和《商務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管理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13〕838號)要求,大力發展集中、協同、夜間、共同等先進配送方式,通過完善機制、整合資源、科學布局,推進城市配送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網路化,著力提高配送效率,不斷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體系,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進程,更好地發揮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加快宜居幸福的國際化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步伐,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根據青島地域特徵、人口分布、城市規劃、物流供需特徵、相關產業結構及空間布局等特點,在範圍上涉及青島市全域。在期限上為2013~2020年,實施過程中分為近期(2013~2015年)和中遠期(2016~2020年)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章 國內外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情況
一、世界已開發國家地區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模式
1.美國。堅持合理、集約化配送理念,注重配送中心、信息化、標準化等方面建設。主要做法:一是通過對老式倉庫改造或與連鎖經營企業共同建設配送中心提高配送中心利用率。二是按企業類型和現實需求建設批發、零售、倉儲3種不同類型配送中心。三是重視信息等先進技術運用,配送中心能實時與總部進行溝通互動交流準確供需信息,並利用信息網路系統對裝卸、搬運、保管實行標準化操作。沃爾瑪總部通過商用衛星、全球網路渠道可在1小時內對全球4000多家分店的庫存、上架以及銷售情況盤點一遍。另外,他們注重通過商貿流通企業自營、專業化第三方物流等方式,促進共同配送體系建設。
2.歐盟。2010年,歐盟為應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物流配送急增、節能降耗等問題,啟動了Citylog(城市物流配送)項目,通過採用物流信息化管理、Bento配送箱、小型貨櫃、貨運巴士、終端配送小車等系統,使物流配送終端運輸車輛減少85%,同時降低了錯誤與延誤率,終端配送距離也有不同程度縮短。
在法國,一是採取公共資源與社會資源相結合的方式,在城鄉結合部建設區域物流基地、在市內交通便利區域建設城市配送中心、在居民區建設提貨中心和提貨處、在居民樓建設提貨點,完善基礎設施布局。二是利用機動車、電瓶車、三輪車等多種末端便捷運輸工具,完善最佳化城市末端物流配送體系。三是採取按地理位置分區域操作城市物流配送的模式,統籌考慮賣場、物流配送中心相對地理位置,儘可能縮短配送距離。另外,採取分類型集中配送方式,針對大賣場、中型超市和小型超市(便利店)不同特點,建設分類負責自成體系的物流配送中心,目前3類物流配送中心有集成集約趨向。並按商品性質不同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配送方式,通常普通類商品均需調入指定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生鮮食品類由指定生產廠家直接配送到賣場。
在德國,建成了以最終需求為導向,以現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網路為橋樑,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為樞紐的配送體系。一是將商品從產地-銷地的傳統配送模式發展為從產地-集散中心(或多個集散中心)-最終客戶的現代模式。二是以商貿流通業為突破口,按照連鎖經營的規模和特點規劃配送中心。三是注重規劃引領,在建商業網點的同時規劃布局配送中心。
3.日本。注重發揮政府在城市配送系統構建中的主導作用,通過信息網路、規劃引導、標準化建設等手段,依託良好產業支撐改造分銷網路,建立完備的網路體系。主要做法:一是分類完善基礎設施布局。通過共同配送物流公司自建、與供應商合作共建兩種模式,建成社區、樓宇、商場等連鎖經營企業和冷鏈等專業共同配送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社區共同配送(宅配)。專業配送公司依託便利店、樓宇物業整合各公司業務提供末端配送服務,不斷滿足零售業及網購多頻次、小批量、多業態、多品牌和種類的配送需求。黑貓宅急便與25萬個便利店建立合作關係。三是發展行業共同配送。發揮分銷渠道發達優勢,通過對傳統分銷渠道的整合,實現分銷一體化。首先在照相機、紙張文具、化妝品、小電器、醫藥等行業加速推進,取得良好成效。
二、我國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形勢
1. 流通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商貿流通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3.4萬億,同比增長13.1%。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97.8萬億,同比增長9.5%,物流業在經濟生活中的基礎、戰略和支柱性地位愈加突出。並表現出工業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分離外包物流業務。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在物流功能基礎上增加了儲存、加工等增值服務。網購物流"爆炸式"增長、城鄉雙向物流快速增長等特點。並帶動培育了北京城市一百、上海農工商超市集團、青島海爾日日順等一批優秀示範企業。
2.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目前,區域性物流基地、大中城市物流園區和配送(分撥)中心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信息化、機械化、智慧型化、標準化物流技術裝備升級加快。陸海空三位一體、緊密銜接的物流格局業已形成。專業配送中心大量出現,自動化立體庫、托盤共用發展良好,信息系統由傳統的日常管理功能向物流決策轉變,加工、包裝、裝卸搬運、配送等增值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連鎖商業物流配送網路、行業專業物流、第三方物流、快遞等多元化市場主體基本形成。
3. 先進技術裝備更新加快。標準化立體倉庫、自動高架庫、語音等自動揀選設備、電子標籤、管理信息系統、變溫型超低溫冷庫、叉車、托盤等技術裝備大量出現。物流信息系統、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遠程監控等先進技術大量使用,條碼技術、智慧型標籤技術、配載配送和路徑最佳化等技術得到推廣套用。
4. 標準化進程提速。全國物流標準體系發布實施,制定了基礎、技術、信息、管理和服務5大類總計600多項物流標準。其中,通用標準包括《物流中心分類與基本要求》、《物流中心作業通用規範》等。專業標準包括生鮮、菸草、食鹽等產品配送中心建設規範和配送作業要求等。
5. 個性化配送服務要求更高。網路購物爆炸式增長,2013年"雙11"當天阿里巴巴總成交額350.19億元、同比增長83%,2014年"雙11"當天則達到了571億元,電子商務已成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同時對商品配送企業在速度、時間、費用和服務品質等方面的提出了更高要求。連鎖便利店、超市賣場周轉更快、庫存控制、準時制要求較高,一日兩配、一日三配、小批量、多頻次、個性化、差異化等配送服務要求更高。
6. 最後一公里配送需求旺盛。在"最後一公里"末端配送中,由於停車難、停車貴、市場布局不合理、車輛換裝等問題影響,導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商品價格上漲,農產品在消費終端的價格是產地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城市內部交通壓力、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
(二)國內城市配送物流主要特點
1.北京。著力構建以物流基地、中心為載體,以科技為支撐,以專業物流為特色,以企業共同配送合作聯盟為主導,以空港為核心、鐵路公路為補充,多層次、多節點布局的國際物流公共基礎設施網路體系。主要做法:一是支持連鎖商業企業開展統一配送。朝批商貿公司為北京近3000家企業和店鋪提供物流配送服務,其中包裝食品配送量占全市的30%。二是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共同配送。推動東方友誼、快行線等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商貿流通企業合作,對數千家門店進行共同配送。三是開展末端共同配送。2011年底,啟動末端"共同配送"示範工程,支持成立"城市100"公司,開展"最後100米"共同配送業務。目前,全市已建立末端共同配送網點136個,服務覆蓋300多個社區及高校、超過500萬居民和師生。四是支持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8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農產品直采直供聯盟,吸納各地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終端集團客戶900多家,日配送量120餘萬公斤。五是建成物流中國、物流北京兩個信息平台。
2.上海。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完善物流園區及分撥中心、公共及專業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三級城市配送網路體系,鼓勵本市自有物流資源網路企業加強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平台,在快速消費品、鮮活農產品等領域率先開展城市共同配送示範工程。主要做法:一是落實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和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等相關政策,加快營造良好的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政策環境。二是研究制定上海《城市配送服務規範》等服務標準,加快推廣城市配送物流標準和技術套用。三是加快完善中心城區貨運通行政策。通過向重點配送物流企業發放中心城區貨運通行證的方法,組建上海"貨的"公司,現有貨的2400多輛,市內79條道路允許小貨車通行。
3.深圳。把配置"綠色物流車"作為建立城市配送體系的重要環節,2006年投入800餘輛用於城市主城區的快遞服務,並配以暢通的綠色通道。要求物流配送車採用CNG綠色環保燃料,實行標識、外型、運價、服務規範"四統一",並在外環高速路以內設立物流配送暢通區域、裝卸點,在此區域內物流配送車運行不受交通規則以外特別管制。物流配送車與設在外環高速路的貨運市場銜接,形成內外連線、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體系。
(三)主要問題
1.統一有序的科學管理機制尚未形成。在城市配送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由多個不同部門監督與管理,造成了職能交叉、條塊分割、管理層次多、效率低的現象。各城市管理方法和模式也不同,從全國到地方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導致違章裝載、非法改裝、非法運營、無序競爭、誠信缺失、打擊不力等現象頻發。
2.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有待建立。在城市發展規劃、流通、物流、交通等各類設施整體協調性不強,導致物流業設施存量較大但布局分散,重點設施、區域供需矛盾突出,企業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後, 競爭力不強、發展滯後,服務網路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低。
3.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倉庫、運輸車輛、貨櫃、托盤、貨架等工具標準不統一,且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信息系統檔案和數據格式多種多樣,給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帶來困難。
4.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短缺技術裝備落後。專業培訓機構少,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服務意識不強,熟悉現代物流配送運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不多。現代化貨櫃、散裝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信息化、裝卸搬運機械化程度低。
5.配送規模小統一配送率不高。在我國目前連鎖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獨自建立配送中心造成物流資源浪費,不能形成規模優勢,60%的人員、設施處於閒置狀態,配送成本高。我國只有一台車的個體運輸戶占公路運輸市場份額的40%,即便是上海貨運汽車空駛率高達37%以上,是歐美平均水平的3倍。
第二章 青島城市配送物流情況
一、青島市物流業發展情況
(一)發展現狀
1.物流業總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全市實現物流總額27072.6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省物流總額的15.8%。實現物流業增加值708.6億元,同比增長10.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8.9%,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17.7%,占全省物流業增加值的17.6%,增速高於全省2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1336.4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6.7%,比全省低0.9個百分點。
2.政策支撐體系初步建立。2012年,市政府印發了《關於促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青島市"千萬平米"物流園區建設推進方案》等政策檔案,對物流企業建設信息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套用智慧型標籤和無線射頻識別等新技術分別按照投資比例給予補助。建立了市領導聯繫企業、物流業聯席會議等制度。
3.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加強。在整體定位上,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現代物流與製造、流通等產業聯動,構建港口帶動、海陸空統籌協調的綜合物流網,完善高效現代物流體系,將我市打造成為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出台了《青島市"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董家口港區物流園、膠州灣國際物流園等7個物流園建設,加快董家口北方水產品交易中心等12個物流中心、膠州三里河等8個配送中心建設。
4.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市公路16452公里,建有5條鐵路共252公里。海上、空中航線分別為153、110條。萬噸級以上泊位67個,其中20萬噸級以上泊位11個,並建有全國唯一的40萬噸級泊位。青島機場飛行區達到 4E 級標準,機場日航班300班次,新機場正在規劃建設中。青島口岸具有開展國際過境貨櫃運輸業務資質,青島保稅港區成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
5.品牌物流企業發展強勁。通過鼓勵企業進行流程再造、供應鏈整合、信息和自動化改造等措施,培育了海爾日日順、海信、青島啤酒、利群福興祥等知名物流企業。並引導利群、利客來、維客等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物流不斷擴大第三方物流服務比例。擁有年營業額過億元的物流龍頭企業400餘家,其中國家A級以上物流企業42家,國家5A級企業5家。
6.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搭建了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車貨供求、海港、空港等八大功能板塊服務。海爾、福興祥、九州通、全球捷運、中外運等物流企業成為套用新技術、新設備示範企業。
(二)主要問題
1.物流成本相對較高。我市物流總費用占GDP的16.7%。全國平均為18%,西方已開發國家為10%左右,印度、巴西分別為13%、11.6%。燃油費、過路過橋費、人工費等經營支出約占運輸企業經營成本的2/3以上,通行難、停靠難、卸貨難、收費多和罰款多"三難兩多"問題明顯,"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配送貴問題十分突出。
2. 缺少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呈現弱、小、散特點,點高面窄、整體發展水平低,國家5A級企業只有5家,且大多是以遠洋物流為主,而北京有17家。商貿流通領域只有利群的福興祥物流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3. 城市共同配送意識不強。大多商貿流通企業建有自營配送公司,大而全、小也全觀念牢固,只有少數商貿流通企業物流業務從主營業務中剝離出來,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滯後。連鎖商業統一配送率不到65%,北京達到80%以上。
4. 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落後。只有少數商貿流通企業建有冷庫,且面積小、品種少、功能單一,缺少綜合性的具有生產、加工、包裝、結算、配送等功能齊全的冷鏈物流專業市場和設施。
5. 信息化系統發展晚。2012年底青島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上線試運營,沒有服務全市商貿流通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信息共享、互通率低,大多依靠電話、手工等傳統方式進行操作交易。
二、青島市商貿及城市物流配送發展情況
(一)發展情況
1.商貿業助推城市物流健康發展。201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04.3億元,同比增長13.3%。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2421.8億元,增長13.5%;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482.5億元,增長11.9%。3-5年內,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4000億元;2020年,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6800億元。按照城市配送需求量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0%,物流需求係數2.52計算,2020年全市城市配送需求量將達到6854.5億元,城市配送貨物重量超過21072.5萬噸。以平均貨物周轉次數1.6次計算,2020年全市實際配送貨運量達到3.37億噸。
2.城鄉商貿設施布局不斷完善。截止2013年底,全市累計建設占地30畝以上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37家;市區累計建設了105處農貿市場、140家大中型超市,平均每2.65萬人擁有1處農貿市場。2013年,重點培育的10處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全年實現交易額1442億元,占全市商品市場交易額的60%以上。10處大型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實現交易額420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年落實總部商務區和商貿區支撐項目118個,完成投資342億元;完工總面積588萬平方米。總部商務區竣工面積達到全年目標的229%,商貿區竣工面積達到全年目標的205%。
3.商貿流通企業發展良好。2013年,重點監測的20戶商貿企業(集團)實現銷售額529.6億元,同比增長12.7 %,規模過10億元商貿零售企業10戶。全市骨幹流通企業物流配送額超過200億元。重點推動海爾、利群、維客、利客來和永旺等5家企業拓展網上商城,網路購物交易額超過3億元,同比增長45%。
4.農產品均衡供給體系加快構建。市區蔬菜、豬肉日均上市量始終保持在2000噸和80噸以上。每天通過"農超對接"合作機制調入、外銷的蔬菜近5000噸,"菜籃子"儲備2.35萬噸。
5.冷鏈物流發展勢頭良好。利群福興祥、維客和利客來生鮮物流配送中心,生鮮採購、加工、配送、銷售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基本實現全市近80多家萬米以上門店及3000家便利店的生鮮配送需求,重點商貿集團物流配送額達到100億元,同比增長29%,商貿物流整體健康有序發展。
6.商貿物流科技套用水平提高。骨幹企業普遍採用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等先進物流技術進行操作。條碼、智慧型標籤、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化、貨物跟蹤等技術得到廣泛套用,利群集團還加大物聯網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推廣套用,推動了智慧物流發展。
(二)主要特點和問題
1.城市物流配送地域需求結構明顯。形成了全市區域分級配送需求體系結構,即:市內主城核心區域的配送需求量較大、增長快。膠州、即墨、黃島等區域配送需求量中等,配送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萊西等區域及部分鄉鎮配送需求較少,城市配送發展較慢。
2.配送商品結構集約化明顯。生活必需品等傳統品種依然占有較大比例,且種類不斷增加。城市配送的商品從傳統家電、日用品、服裝等已經擴展為糧油、藥品、網上電視購物、餐飲、菸酒、生鮮冷鏈等配送,涉及居民生活各個方面。其中,紡織服裝、家電電子、糧油食品飲料以及醫藥等傳統商品占總量的80%以上。
3.配送需求企業類型差異化顯著。製造業對城市配送物流需求比例小,其物流配送系統主要是通過城際物流以及區域物流實現,城市配送主要是電子產品、五金工具以及小型設備等輔助生產資料的配送。商貿企業是城市配送系統需求的主體,配送品種涉生活快消品所有種類,同時這些物品的移動與倉儲也是產生城市配送需求的主要動因。2013年,全市日用品城市配送量達到4.1萬噸。
4.電子商務企業配送發展迅猛。成為城市配送的重要補充,市區每天配送約25-30萬件。參與城市配送的有城市快運、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種企業主體。
5.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結構多樣化。既有動力車輛,也有電瓶車、三輪車等非動力車輛,既有達到歐II排放標準的車輛,也有污染相對嚴重幾乎淘汰的配送車輛。總數超過1.4萬輛,載重量普遍為6噸以下,小散戶居多,其中2噸以下的占72.3%。
6.城市內外物流配送系統銜接困難手段落後。很多交通樞紐、物流園區缺少商貿配送和城市配送場地,且倉儲能力小。配套的城內配送點多是企業自建倉庫或路邊停車點,規模很小,只能實現貨物的臨時倉儲與裝卸功能。導致城市內外物流配送系統不能很好地銜接。除幾家正規配送物流企業外,仍然大量使用手工整理、手工票據、人工裝卸作業手段。
7.配送資源集約社會化程度低。社會共用型配送節點少,配送組織效率低。自用型物流配送節點占較大比例,倉儲利用效率不高,設備閒置嚴重。道路通行限制多、粗放、擁堵現象突出。
第三章 青島城市配送物流系統建設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宜居幸福和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為目標,圍繞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要求,落實"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創標"工作。加快發展城市共同配送,促進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進程,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繁榮消費市場、惠顧服務民生,更好發揮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引領我市商貿物流健康科學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
二、總體思路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科學規劃,統籌兼顧、資源整合、提高效率"的原則,發揮市場在配置物流資源中基礎性作用,通過規劃等政策措施引導物流資源最佳化配置,促進物流要素資源整合及轉移,推動產業升級、模式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統籌城鄉設施、產業資源、地域特點,加強信息化建設,鼓勵重點商貿流通、物流(速遞)、大型連鎖和電子商務等企業廣泛開展合作,依託現有物流設施創新升級配送路徑和模式,採用新建、改建相結合的方法完善"二元化、三系統、多節點"配送體系,推進商品配送社會化、信息化、網路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滿足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三、建設目標
(一)近期目標(2013~2015年)
2014年全面啟動各項試點工作,統籌城鄉兩級配送資源,按照集中、協同、共同等配送方式並存、促進,逐步向共同配送過渡的路逕啟動試點工作,通過合理布局城市共同配送多個節點,構建物流(園區、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配送網路體系。培育重點試點企業10家以上,建設120個以上末端共同配送站點和150個以上智慧型自提櫃,開始建設全市配送物流信息系統、運輸配送系統。
(二)中遠期目標(2016~2020年)
利用3-5年時間,初步建成青島城市共同配送基礎支撐體系,分批、逐步建成各個區(市)級分散式配送節點構架,實現各個區(市)級區域城市配送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建成青島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務平台;逐步建立以標準化城市配送車輛為主體的城市貨運車輛體系;集中、協同配送比例提高15-20%以上,城市快消品共同配送比例超過40%,初步實現紡織服裝、糧食食品、醫藥、社區物流、應急物流等方面共同配送;物流費用占商品流通費用的比率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等量貨物運輸量降低30%以上、市區共同配送站點覆蓋率達40%以上、中心城區內大型商貿企業供貨商80%的貨物在共同配送中心集中存儲和配載分撥、中心城區入城貨運車輛總數減少35%左右、專業化城市共同配送企業達到10家以上。
四、重點建設任務
(一)物流園區(分撥)中心建設
1.空間布局。以主城區為重點,以環膠州灣區域集群為補充,充分發揮保稅港區、機場、公路、鐵路、港口等現有物流園區優勢,依託海陸空重要物流節點,發展三維物流園區布局。以前灣國際物流園、保稅港區物流園、董家口物流園、即墨華駿物流園、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物流中心、膠南臨港經濟開發區物流中心等相關基礎設施構成港口、陸路物流設施系統。以膠州規劃空港物流園區域和城陽現有空港物流園構成空港物流園物流設施系統。以城陽、李滄及各區(市)現有物流園區構成傳統陸路物流園區。
2.建設任務。加強幹線運輸、中轉運輸、多式聯運等不同運輸方式的銜接和合作,積極開展以最終用戶為目標的全程物流配送服務,有效提升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功能和雙向輻射作用。
加速推進青島自由貿易區、膠東國際空港物流園、董家口物流園建設,提高樓山、城陽等傳統物流園區吞吐量和服務水平,增強綜合接入能力。加快各區(市)區域城市配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好陸運物流園區的倉儲、分撥與配送業務,完善以陸運物流園區為中心的集疏運系統。
充分發揮海運物流園區作用、完善服務功能,強化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四大功能,利用自由貿易區相關政策,提高區域及國內外輻射能力,逐步開展國際分撥與國際配送業務。
加快發展國際空運物流,面向日、韓市場,拓展歐美、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腹地,利用跨境電商等新型業態強化空運物流輻射能力和帶動力,增強國際物流配送發展源動力。
支持大型物流園區建設標準化、專業化倉庫,吸引生產廠家、供應商入駐。鼓勵各類專業分撥中心加速發展,擴大品牌代理數量,實現集中、協同、共同配送。促進倉儲集聚化發展,集中物資、集中配送。支持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方式發展,為多個商貿企業、社區門店等共同配送,並不斷提高"專業化、一對多"服務比例和範圍。
(二)公共配送中心建設
1.空間布局。依據城鄉統籌、合理分布原則,通過在各區(市)改擴建公共、專業配送中心,實現城鄉統籌、城鄉同配的二元化分散式配送體系。統籌供銷、郵政等農村配送物流資源,加快農村配送物流設施建設,整合現有專業市場資源,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配送網路。發揮膠南、膠州、平度、上臧等"萬村千鄉"試點項目和重點商貿流通企業配送資源,提高覆蓋周邊、輻射市區配送能力。
2.建設任務。依託家電電子、紡織服裝、醫藥、城市快消品、糧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行業配送中心,提升行業聚集、集中倉儲、協同配送等功能,向行業共同配送過渡。
運用現代網路信息技術、經營理念、流通方式,對傳統批發、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提升,逐步實現專業市場的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調整專業批發市場向公共配送中心轉型升級。
鼓勵連鎖企業集中採購,利用其物流為所屬門店和社會企業統一配送。依託大型農(水)產品批發市場、生產基地,建設具備分揀、加工、檢驗、倉儲、結算、共同配送等綜合服務能力的大型農(水)生鮮等食品直采直供綜合物流配送中心。
(三)末端配送網路建設
1.空間布局。加快自動終端設施的布局與規劃建設,在大型居民社區、院校、大型寫字樓、政府辦公場所等郵件收發密集區建設公共自助提貨櫃、增設末端配送中心,整合網送、快遞配送站點和便利店、物業公司、藥店,在各類便利店設立自提點、配置手持終端設備。
2.建設任務。鼓勵電商與快遞、電商與落地配、電商與社區OTO協同發展與運作,提升城市配送終端專業化基礎設施的聯合共享運作水平,充分發揮移動互聯與物聯網的有機結合。促進"網訂店取"及快捷便利配送服務,實現多業態、多渠道、立體化、融合式協同發展的末端配送網路體系,鼓勵使用電動車、腳踏車等配送工具,逐步形成以專業化、行業化配送為主體,便捷的市內配送物流發展格局。
(四)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
1.建設方法。依託青島市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建設青島市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務平台。鼓勵物流配送企業開發建設各自物流信息系統,並與市級平台互通互聯,促進管理信息化,實現電子數據交換和物流信息共享、發布。推動GPS、GIS、WMS、TMS、RFID、Web、EDI、GPRS、自動分揀等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
2.建設任務。行業管理部門引導,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為目標,採用市場運作方式組建服務平台運營公司,初期具備物流企業與海關、國檢、稅務、工商、保險等部門聯網運行能力,建設集政務管理與商務、政府與企業、智慧型配送、電子商務、電子政務設施與運行、服務與保障、信息發布與採集、線上交易、誠信認證、統計分析等功能,覆蓋青島輻射半島的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
建設城市快消品、紡織、糧油、家電、應急等分行業配送服務子系統。鼓勵使用移動互聯、位置服務、雲計算、大數據、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貨物分撥、電子訂貨等系統信息軟體,以及射頻識別等信息化裝備技術。並通過GPS系統、GIS系統(地理信息),實現資源整合、區域和線路最佳化、車輛管理、運輸監控管理、車輛實時跟蹤調度、績效管理等功能。
(五)城市配送運力資源建設
1. 建設主體。依託重點物流企業、大型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共同配送車隊。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車輛,採取公司化經營權管理與車輛經營權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整合。在權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統一標識的方式與菜籃子配送車輛進行統一協調。
2. 建設任務。與交警等部門聯合制定共同配送車隊管理檔案,對條件、申請程式、核查、認定、經營模式、標識等各項工作進行規範。對符合標準條件的企業、車輛進行登記、備案。
確定車輛選型統一標準,要求符合安全技術、排放要求,減少城市污染,並進行外觀塗裝,統一標識,構建青島城市配送車輛體系,推進制定配送車輛標準化、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最佳化進城行駛路線、噴塗統一標識,聯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制定通行、停靠等管理辦法。並通過信息平台系統、GPS系統對車輛進行調度管理。
城市配送車輛整體上要求廂式、密封性良好,具有較好的防濕、防塵、隔熱以及防盜功能,貨損、貨差率顯著降低,配送企業賠付損失減少,配送企業信譽和效益不斷提高。根據城市配送需求預測配送總量和車輛結構,通過整合逐步淘汰無廂式貨車等不符合要求車輛,鼓勵使用新能源及綠色環保車輛,中心城區入城貨運車輛總量減少4900輛以上。
(六)培育品牌城市配送物流企業
以商貿流通、第三方物流、冷鏈、快遞企業等為培育重點,引入國際知名配送企業,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著力推進市場競爭條件下各類配送企業服務功能與服務範圍的合理分工。鼓勵物流配送企業延伸服務領域,促使傳統貨運企業向規模化、現代化專業配送方向轉型,努力提高城市配送集中化、規範化和專業化水平。通過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資產重組、主副業分離、產業協同等途徑,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協作水平,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城市配送品牌企業。
(七)推廣標準化設施設備及先進技術套用
鼓勵配送企業更新改造倉儲設施,開展立體化自動倉庫、標準化通用倉庫、多溫層冷庫、節能型冷庫等不同種類新型倉庫的建設,不斷提高機械化、自動化和智慧型管理水平。支持使用自動揀選設備、電子標籤、管理信息、套用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條碼技術、智慧型標籤、標準托盤、貨架、自動揀選、自動化裝備、倉儲籠運輸等先進技術和方式。規範廂式標準配送車輛,鼓勵末端配送使用純電動物流車,推動綠色物流發展。
(八)推行城市物流配送標準化管理
採取"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參與、科研及社會機構支持"的方式,參照國內外先進物流標準,制定醫藥、冷鏈等行業及城市配送等的領域物流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支持海爾日日順、利群福興祥等龍頭企業加強物流系統中周轉箱、托盤、帶板運輸技術研究開發。以配送站點為依託,協同收發貨時間、地點,按照適合市內通行的要求,統一車輛技術標準、外形尺寸,開展全天候配送服務,將城市日常配送經營活動納入城市交通統一通行管理範圍,提高配送效率。
第四章 推動重點關聯產業物流協調發展
按照全供應鏈協調發展、行業細分整合的原則,加快企業主副業分離、服務外包進程,推動配送模式轉型升級、資源整合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實現行業聯動、融合發展。重點推進與城市配送關係密切的家電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醫藥、商貿流通、農產品(冷鏈)、跨境貿易電商等產業快速發展。到2015年,形成社會化及企業內部相結合的共同配送格局,共同配送比率提高10%以上。到2020年,工業、商貿流通與配送企業共同配送率提高到80%以上。
一、發展關聯產業物流
(一)家電電子。運用供應鏈管理思想,依託現有家電電子物流園區,通過建設行業配送中心,從原材料採購和成品配送入手進行集中採購,按照生產線對零配件的需求及時供貨,探索適應自身發展的共同採購、共同配送體系,進一步整合供應鏈,建立適合家電產業發展的供應鏈體系。
(二)紡織服裝。對普通服裝產品,由供應商、生產商和銷售商共同建立依託公共物流設施的物流節點,形成商業銷售、商品送達和售後服務一體化運作網路體系。對高檔服裝產品,委託專業物流服務商,建立與貿易對象性質、貿易模式一致、高效率的配送管理系統,開展產品銷售配送物流活動。
(三)食品醫藥。依託專業企業及倉儲設施,為分散收購、產品配送提供服務,實現原料集中採購和集中儲存,建立與各類食品、農產品物流設施之間的協作網路,通過信息和高效配送系統,開展商業銷售範圍內的集中配送,使生產活動與銷售活動通過物流組織實現一體化發展。
(四)商貿流通。通過建設集中採購、倉儲與配送系統,推進全市商業企業集中採購、集中配送,有效降低採購和運輸成本。推進物流服務外包,提高從供應商到零售商之間物流的集約化程度和專業化配送服務能力。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架構,構建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
(五)農產品(冷鏈)。通過建設專業化冷鏈倉儲配送設施,將農產品分散收購逐步過渡到集中採購、訂單生產,建立與各食品及農產品物流設施之間的協作網路,依託專業化冷鏈企業實現全程可追溯溫控配送體系。
(六)跨境電商。提高外貿企業物流組織化程度,結合港口建設和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設,形成完善的國際物流組織與服務基礎設施系統。改善通關條件,最佳化通關流程,提高貨物通關效率,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鼓勵物流企業開展進出口商品代理報關、暫時儲存、搬運和配送、流通加工等一條龍服務。開展外貿服務網上業務、異地通關等服務,促進口岸物流向內地其他物流節點城市延伸。
(七)綠色生態。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裝備,建設節能環保配送設施,推廣托盤共用系統、節能保溫建築材料和可循環使用的物流包裝等技術。套用LNG等新能源車輛、節油卡車等節能環保車輛,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環保和節能。積極開展對共同配送等先進配送模式碳排放追蹤,推進綠色倉儲與配送體系建設,促進物流企業節能減排。
(八)配送裝備單元化與標準化設備。發展以集裝單元器具為基礎的貨物單元設備,簡化貨物包裝,降低器材消耗,節省包裝費用,便於貨架存儲,增加貨物堆積高度、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少物品堆碼存放占地面積。提高城市配送作業效率,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物流提供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流程再造。以大型工業、商貿流通業等核心企業為重點,推進配送物流理念、管理技術、物流技術套用制度、物流組織與管理等環節再造,加快提升企業物流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供應鏈構建。積極推進我市工業、商貿流通等企業與物流服務企業構建協同供應鏈,使供應鏈各環節緊密配合、一體化銜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降低整個供應鏈物流成本、提高競爭力。
(三)配送服務外包。根據各類工商企業物流服務需求和結構,藉助第三方物流企業專業化服務優勢,加快工業、商貿流通等企業在供應鏈構建基礎上形成配送服務外包。支持和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強化整合和服務能力,為工商企業配送業務的服務外包提供支持。
第五章 保障措施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為契機,把握城市配送物流發展重要戰略機遇,落實城市配送物流發展規劃要求,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形成合力,綜合運用市場、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措施,共同推進。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組織領導和協調機制
成立由分管市長為總召集人,分管副秘書長、市商務局長為副總召集人,發改、商務等多個政府部門及各區(市)、園區政府為成員單位的青島市商貿物流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並在市商務局設辦公室,明確各部門職責,共同研究、協調解決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發改委負責研究出台涉及全市促進物流業發展中園區規劃、重大項目促進等有關政策,科學布局現代物流業設施體系和支撐體系,促進商貿物流戰略性調整振興。督導對國家、省市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
市財政局負責做好資金保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出台有關配套扶持政策。加強與財政部的溝通協調,與市商務局一起研究制定城市共同配送實施方案。
市規劃局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負責將城市配送物流有關需求作為統籌考慮內容之一,完善城市配送物流基礎設施功能配套。
市交通委是全市物流業主管部門,負責推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促進城市配送與全市大物流的有機銜接。指導各物流園區採取建設、整合、提升等方法不斷增強城市共同配送能力。
市公安局統籌協調、安排、最佳化城市配送車輛行駛路線、時間、停靠點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會同市商務局研究制定城市共同配送車輛有關運行、管理標準和要求。
市城管局會同市商務局制定城市共同配送車輛停靠管理辦法。
市工商局積極為物流企業設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便利,支持企業物流部門進行流程再造,促進第三方物流加速發展。
市稅務部門(地稅、國稅)負責落實國家、省市促進物流業發展有關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稅收服務措施。
各區(市)、園區政府要對國家城市共同配送試點扶持資金進行配套投入,推進商貿物流項目建設。
高校工委、科技、安監、農委、糧食、口岸、質監、海關、商檢、郵政等部門按職責做好相關配合工作。
二、推進城市配送國際化
進一步拓寬城市配送物流利用外資領域,推進中日韓城市配送物流合作,在跨境電商、電子商務、自由貿易區等領域,引進國際先進的城市配送物流業態、知名企業及著名品牌、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外資,鼓勵企業以參股、控股、收購、兼併、聯合等方式參與城市配送物流,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提高青島配送物流國際化水平。
三、深化城市配送改革
支持有條件的物流配送企業通過規範上市、合資合作、交叉持股、股權流動和吸引社會投資等形式,推進股權結構多元化、社會化。鼓勵傳統流通企業發揮網路、品牌、信息、配送、管理等優勢,通過參股、控股、兼併、收購、特許經營、託管等方式,開展跨部門、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實現規模擴張。培育市場競爭力強、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品牌示範企業。
四、加快人才培養
堅持培養和引進並舉,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依託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加快培養我市急需的配送中心高級管理人才,提高系統全員素質。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計畫地對現有物流人員進行配送知識更新和培訓提高,加強城市物流配送從業人員道德教育,提高配送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服務能力。
五、推進現代化水平
推進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推進網上線下融合、擴大電子商務規模,培育電子商務與城市配送結合的套用示範企業。選擇一批城市配送示範企業,重點加強引導、扶持和服務,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六、加強市場引導監管
通過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加強信息發布、建立公共服務平台等形式,完善監測防範網路,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業規範與自律、誠信體系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加大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城市配送品牌戰略,營造健康市場經營環境。
七、加強行業統計
完善統計指標,建立靜態與動態相結合、能客觀反映行業發展的城市配送發展統計體系和城市配送指數。共享交通等有關政府部門相關統計數據,發揮中介組織、諮詢研究等社會機構作用,開展青島城市物流業發展專項研究。充分利用物流統計指標和成果,做好大數據分析挖掘,對行業發展情況進行科學預測分析。
八、加強宣傳推廣
利用廣播、電視、平面等多種媒體,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範圍廣宣傳活動,統一認識和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