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地理分布,防治方法,農業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分類學,
簡介
青安鈕夜蛾(Anua tirhaca Cramer),體長29—31比米,翅展67—70毫米。頭部與胸部黃綠色,下唇須褐色,足脛節與跗節·外側黑褐色。腹部黃色。前翅黃綠色,有裂紋,端區褐色,內橫線外斜至後緣中部,環紋為1個黑點,腎紋褐色,其內緣直,外橫線外彎,後端與內橫線相遇,前端有1個半圓形黑棕斑,亞緣線晤褐色,不整開鋸齒形,前段外側有鋸齒形黑斑,緣線黑褐色,鋸齒形,後翅賈色,亞緣線黑色,帶狀,寬度有變異。成蟲吸食柑桔、黃皮、芒果等果汁。寄主:乳香、漆樹。分布: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印度,錫金,斯里蘭卡,菲律賓,敘利亞,土耳其,歐洲,非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9-31mm,翅展67-70mm。頭部及胸部黃綠色,下唇須褐色,脛節、跗節外側黑褐色;前翅黃綠色,有裂紋,端區褐色,內線歪斜至後緣中部,環紋為1黑點,腎紋褐色,內緣直,外緣外彎,後端與內線相遇,前端有1半圓形黑棕斑,亞端線暗褐色,不整齊鋸齒形,前段外側有鋸齒形黑斑,端線黑褐色,鋸齒形,後翅黃色,亞端帶黑色,寬度有變異。 蛹:蛹赤褐色,長約30毫米。
幼蟲:幼蟲青綠色黃褐色。老熟幼蟲體長約65毫米。
卵:卵扁球形,直徑約1.0mm,表面密布縱紋。
生態習性
青安鈕夜蛾Ophiusa tirhaca (Cramer,1777)幼蟲分布於廣大地區的雜草灌木間。成蟲飛翔力強,晝伏夜出,晚上取食、交尾、產卵等。成蟲以果實汁液為食料,尤喜吸食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的汁液。在廣西西南部的果園,一年中4月-6月為害枇杷、桃、李和早熟荔枝果實;5月下旬-7月,為害荔枝果實;7月中-8月上旬為害龍眼果實;6月-8月上旬除荔枝龍眼外,還為害杧果、黃皮等;8月中旬以後開始為害柑橘果實。一天中以晚上8-11時覓食活躍;悶熱、無風、無月光的夜晚,成蟲出現數量較大,為害最嚴重。 凡是丘陵山區的果園,枯安鈕夜蛾發生較嚴重。 天敵:卵期有赤眼峰、黑卵蜂;幼蟲期有一種線蟲;成蟲天敵有螳螂和蚰蜓等。
地理分布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人工防治
在果實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塊,並懸掛在果園,引誘成蟲取食,夜間進行捕殺。在果園被害初期,將爛果堆放誘捕,或在晚上用電筒照射進行捕殺成蟲。
物理防治
藥劑防治
A、在果實進入成熟初期,用香茅油紙片於傍晚均勻懸掛在樹冠上,以拒避成蟲。方法是用吸水性好的紙,剪成約5厘米×6厘米的小塊,滴上香茅油,於傍晚掛出樹冠外圍,5~7年的樹,每株掛5~10片,將晨收回放入塑膠袋密土保存,次日晚上加滴香茅油後繼續掛出,依次進行直至收果。B、在果實將要成熟前,用甜瓜切成小塊,或選用較早熟的荔枝、龍眼果實(果穗),用針刺破瓜、果肉後,浸於90%晶體敵百蟲2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0倍液,或30%苯腈磷乳油,或40%苯溴磷等藥液中,經10分鐘後取出,於傍晚掛在樹冠上,對健果、壞果兼食的吸果夜蛾有一定誘作用。C、在果實近熟期,用糖醋液加90%晶體敵百蟲作誘殺劑,於黃昏放在果園誘殺成蛾。
生物防治
注意保護利用天敵。
分類學
昆蟲綱鱗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 (Noctuidae)。果樹害蟲,以成蟲刺吸汁液,造成果實腐爛和落果。除為害柑橘外,也為害、、等多種果類。亞洲、非洲、美洲、澳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布,全世界約計 100種以上,中國已知5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