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蒙古削平群雄之後,在全國劃疆屯軍,設定衛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詔建碣石衛,統轄海豐、平海、捷勝、甲子等九所,為全國三十六衛之一,以“碣石”為名,“碣石”城為國家海防要塞,與著名的天津衛、瀋陽衛齊名,重兵鎮守。捍衛著國家和民族的安全。海陸豐民風剽悍,崇尚武術因而興起;清朝,民國年間少林武術及四面八方的武術文化流入,形成了各門各派的民間拳術流傳下來。
海陸豐民間拳術套路在海陸豐地區有一句順口溜:“羅山打馬、圓山吊打、笏口樁步、青塘弓步、南塗濾(瀉)肩、葉添龍肩、萬仙雙劍、三腳虎車手、八萬周吊艮、蔡厝圍硬馬、林田心直馬、劉阿梅吞吐、北門七寸金、馬德新風吹柳、溪角山陰陽手”。這些俚語,高度濃縮了海陸豐地區各大門派武術之精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塘拳
- 外文名:Green pond fist
- 地點:陸豐
基本介紹,附本族拳師名單,
基本介紹
“青塘弓步”指的就是青塘拳,青塘先祖於明朝洪武年間屯兵大安屯,後遷居青塘開基建業,祖傳軍中拳術,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因反清復明第三次被毀,火燒水林寺之後,少林禪師經海上逃亡至海陸豐,其中一位大師逃亡至青塘時,得知青塘黃氏家庭乃明朝屯兵後裔,便隱居在青塘,傳授武藝;宗儀、開封、開茂、貴平、子強等叔侄為首批徒弟,學習少林白鶴拳,白鶴拳注重兩臂彈抖之勁,出手如弓發箭(掌法),實進虛退,借勢使力。拳法以節力、指力為主。採用不丁不八步。講究摔彈,抖震等吞吐浮沉技法。得到大師的傳授、點撥,功夫日益長進。開封、開茂、貴平三位弟子相繼考中武秀才。黃子強(族人稱其為二公,外人稱黃強)的武藝更是出類拔萃。他跟隨大師學習南少林拳、又學習峨嵋拳,創出技法獨特的“前伸後拱”招式,人稱“青塘拳”。 青塘拳仿龍、虎、獅、鶴、蛇五形成象拳,分兩大類:獅樁拳(普及型)和內家拳(提高型)。其拳坐架低,體型前伸後拱,運動幅度大,上中下動作快速勇猛,手法嚴密緊湊,進退間攻防結合,常以左腿出擊最為兇猛。獅樁拳屬於強身健體之需,全族人都可練習;內家拳需收授為徒後,關門傳授,也就是俗稱的暗館,館中授藝練習時,外人不得隨便進入或偷窺。經常用來強身健體的獅樁拳有廿幾套,如:頭門、二門墜、三門卷(又稱猴子飲水)、四門踢腳;中尖、二門反、三門搭、搬攔捶、磨礱拳,竹筒倒水、武鬆脫鎖、雪花蓋頂、鯉魚翻肚,毒蛇攔路,老鼠偷油,烏鴉展翅,山豬坐塢,觀音坐蓮,四門穿手,雙龍戲珠,童子拜觀音……;秘而罕傳的內家拳也有二十幾套,如見龍藏虎、見虎藏龍、雙龍出海、猛虎推山、童子拜佛、虎憑柴門、美人照鏡、金雞獨立、倒插柳枝、連環鎖扣、將軍帶馬……;著名棍術:大攬,千斤秤,中攔槌,遛仔槌,毒蛇攔路等等。
本族傳人黃君煉(又作君願或君縣),其武術精湛,出手兇狠,曾擔任碣石衛衛所拳師,其為人和拳術受碣石衛千總所重,並授予兩縣無敵稱號。行走于海陸豐之間常年戴一斗笠,晚年隱居青塘,斗笠書寫“兩縣無敵手”;君煉的徒弟黃棟樑(又稱仲陽),內外兼修,一整套青塘拳術,運用得揮灑自如。年紀大了,還能一拳打穿田壆,嚇跑尋恤滋事狂徒。
青塘子弟習武的風氣不斷,代代相傳。見於族譜或口傳的拳師有幾十人,其中武秀才11人。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曾開設八個獅館:如永興館、永和館、禮和館、呂和館、順和館、順興館、和順館、益和館。館聯曰:“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
外姓傳人有陳公坐璧、陳樂盛、陳光澤、陳金泉、陳戊已、吳豐淦、吳招鉗、張娘鑫、朱雲保等。
附本族拳師名單
十世祖 黃宗儀,黃宗蘭
十一世 黃開封(武秀才),黃開茂(武秀才)
十二世 黃貴平(武秀才),黃子強(族人稱二公,外人稱黃強)
十三世 黃世芳,黃世端,黃世漢(武秀才),黃仁創(武秀才),黃君煉(官封兩縣無敵手)
十四世 黃昌龍(武秀才),黃昌林,黃棟樑(又名仲陽),黃迎生,黃元貞,黃昌仁,黃昌平,黃昌景,黃昌穩,黃義參(武秀才),黃義森(武秀才),黃義斌(武秀才)
十五世 黃盛安,黃盛相,黃鑒平(外號釣鉤),黃盛志,黃水泉,黃盛欽,黃盛禎(武秀才),黃桂順,黃禮輝(武秀才)
十六世 黃榮富,黃春燕,黃智金,黃榮欽(別名老虎師),黃榮庭,黃真連,黃榮仁(外號七蝦),黃榮攀,黃少忠,黃榮發,黃榮詢
十七世 黃華忠,黃耀鴻,黃水真,黃信庵,黃華升
十八世 黃萬獎,黃萬和
十九世 黃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