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詩性奇遇:現當代文學詩意敘事研究

靈魂的詩性奇遇:現當代文學詩意敘事研究

《靈魂的詩性奇遇:現當代文學詩意敘事研究》是2017年9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愛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魂的詩性奇遇:現當代文學詩意敘事研究
  • 作者:王愛軍
  •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47245385
  • 定價:35 元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詩意敘事包括詩意文學史、詩意作品和詩意場景的敘事。詩意文學史閱讀中對於“詩性”問題的建構,勢必會給文學史閱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一種有益的借鑑,即在細讀中發現主題類型,以“詩性”之維構建文學史敘事,逐一釐清這些問題則會發現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豐富性和深邃性,對於重新梳理和編撰文學史是一種極好的參照。詩意作品一般包括三個層次:文體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蘊期待。詩意作品閱讀中既能共鳴作家的某些用意,又能超越甚至反駁作家的用意,從而在文本的深層結構上建立問題意識,獲得一種獨特而深入的“詩性”意義。詩意場景主要是指現代戲劇和影視中的場面或場面群,它具有視覺性和直觀性特徵。其視覺具象化和感覺立體化特徵會使得閱讀者和觀賞者產生新奇的直觀感受,容易進入和跳出戲劇影視的情境,因而容易產生“靈魂的詩性奇遇”之審美體驗。

作者簡介

王愛軍,筆名文默之,文學博士,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2015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資助。發表教學科研論文40餘篇。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與戲劇影視研究。
靈魂的詩性奇遇:現當代文學詩意敘事研究
作者王愛軍

目錄

第一章 詩意敘事與詩性奇遇
第一節 詩意與詩性:文學閱讀的一種出發點
第二節 文本細讀與問題意識:文學鑑賞的兩重維度
第三節 拎關鍵字與擬定論題:敘事研究的方法實踐
第四節 求異思維與創造情景:戲劇敘事的閱讀認知
第五節 疏離與誤讀:背離敘事現場的文學研究
第二章 詩意文學史與詩性建構
第一節 欲望敘事與偷窺現象
第二節 生命敘事與自然意象
第三節 鄉村敘事與女性弱質強神
第四節 敘事形態與文體互滲
第五節 敘事流變與現代詩歌
第六節 敘事悖論與新世紀鄉土文學
第七節 敘事重構與周恩來文學活動
第三章 詩意人生與詩性訴求
第一節 冰心小說與“愛”的浮沉
第二節 廢名小說與“竹林”的虛妄
第三節 孫犁小說與“對立”的和諧
第四節 高曉聲小說與“他審”的回聲
第五節 儲福金小說與“色調”的變奏
第六節 羅望子小說與“詩性”的訴求
第七節 辛易小說與“夢”的虛幻
第八節 王耀東詩歌與“淚水”的情懷
第四章 詩意場景與詩性懸置
第一節 場景:戲劇體小說的敘述策略
第二節 荒誕:《非誠勿擾》的生活本相
第三節 突圍:《金婚》的韌性生存
第四節 掙扎:《雷雨》的人物命運
第五節 殘酷:《盲井》的人性陷阱
後記
生命在更多的時候,是孤獨的。但當靈魂遇上詩意敘事,則變得豐富。
最早接觸現當代文學是2002年,在繁忙而無奈的辦公室工作之餘,又一次捧讀托馬斯·哈代。之所以閱讀哈代,也是緣於生命的偶然,大概因為哈代的田園理想和憂鬱詠嘆,正合乎那個階段的生命底色。於是,邊讀邊寫寫畫畫,就草成了生命中第一篇所謂的論文《偶然與巧合:哈代小說生命意識再解讀》,刊發於《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7期,同時收到一點稿費,著實令人興奮。隱約間對前途充滿了某種甜蜜的期待。
2002年9月,背著行囊走進南京師範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進入隨園,常常竊喜。因為,真正告別了那種枯燥乏味耗費精力的辦公室工作,如今是新生活的開始。然而,讀碩的前兩年,依然孤獨,心無法沉靜。魯迅說:“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對於“愛”固然只是一種渺茫的奢望,“人必生活著”才是我那時的真實境況,為了生計問題,首先得做些兼職。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聞室友的鼾聲,瞅著床頭書架上的各類文本,心情翻騰,失眠到雞鳴狗吠時才迷迷糊糊睡去。也許,今生注定奔波,閱讀只是點綴。
2004年,我的生命豁然開朗。一是邂逅黃慧慧女士,二是遇上現當代文學。靈魂有了歸宿,心也不再漂浮。我的碩士學位論文也算劍走偏鋒,沒有選擇作家作品論,而是以中國30年代整個鄉土文學中的女性生存狀態作為文本進行細讀,發現了這一時段現代文學的別樣特徵,真正有了“靈魂與文本奇遇”的銘心體驗。導師很認同我的“問題意識”,對於論證過程也充滿期待。雖然最終,碩士學位論文定稿尚沒達到導師期待的高度,但對於這種“問題意識”仍然做出了充分的認可。這是對我閱讀興趣的極大鼓舞。心中默念,閱讀不僅是興趣,也將成為職業。
2005年8月,進入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工作,講授現當代文學。時至今日,十年過去了。若說“十年磨一劍”,實乃汗顏;若說沒有變化,也屬虛言。2015年6月,收穫了治學生涯中的一個驚喜: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資助。看起來似乎很幸運,實際上是十年閱讀的必然結果。十年期間,圍繞三個問題(文體互滲、鄉土文學、戲劇影視)讀讀寫寫,發表了40餘篇論文。雖然數量不多,質量也非上乘,但完全是自己心血的結晶,完全是自然投稿的結果。期間經歷的喜悅與感動,著實是生命的另一種豐富。每每把想法化成文章敲打完最後一個字時,快樂的拍案而起;每每收到編委老師的用稿通知時,激動的仰天長嘯。尤其是《青海社會科學》用了十個版面刊發我的一篇文章《“詩性”之維:論五四小說的“文體互滲”現象》(18000字),之後被《新華文摘》轉載了主要觀點,令我十分感動。如今的學術環境與幾年前大不一樣,以我們的這個平台去自然投稿,結果有這樣的收穫,自然倍感欣慰。一位資深編委老師對我說:因為興趣而在學術上努力培植,總會開花結果芬芳滿園的。這雖然是對後學的勉勵之辭,但我依然渴望芳香的味道。好在我有興趣,也曾努力,如此的生命踏實而又充實,足矣。
因為興趣和努力,十年期間的一朵朵小花將樂意成為花束示眾。花葉不茂也未必芬芳,但著實凝聚著全家人的期許和汗水。書冊里的篇章如《求異思維與創造情景:戲劇敘事的閱讀認知》、《儲福金小說與“色調”的變奏》、《辛易小說與“夢”的虛幻》、《荒誕:<非誠勿擾>》的生活本相、《突圍:<金婚>的韌性生存》等,在研讀過程中,與妻子黃慧慧多有探討,受益匪淺;在對一些影視劇文本研讀與鑑賞時,幾乎是全家總動員,他們多元的看法和意見往往讓我醍醐灌頂。雖然,父母親不甚明了我整天在鍵盤上敲打什麼,但每當我走出書房伸伸懶腰放鬆身體時,他們也流露出輕鬆的神情,總是以我的快樂為快樂。尤其是我讀博三年,幾乎無暇顧及家庭,里里外外全由妻子黃慧慧女士忙碌,她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及較多的科研任務。如今,妻子在美國攻讀戲劇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雖然十分辛苦,但學業之路上定然瀰漫著花之芬芳。
夜已深。窗外的雪花在路燈下舞動風姿,輕柔地,落下去,滲進土裡,不著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