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王墓地(靈聖湖漢墓)

定陶王墓地

靈聖湖漢墓一般指本詞條

定陶王墓地(王陵),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是漢朝時期的古遺址。

定陶王墓地(王陵)至少包括3座大型漢墓,其中最大的是一座大型積沙“黃腸題湊”墓葬。 墓葬現存封土分兩部分。核心部分位於墓室上部,呈三層台基式,逐級上收,平面基本呈方形;外圍鋪以斜坡式堆築夯土封護。從夯窩判斷,所用工具為平頭夯具,有的是集束棍夯,有的成排成列夯築。2010年秋,對定陶王墓地(王陵)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竹笥一個,竹笥用絲織品包裹纏繞,裡面疊放著一件深色的漢代絲質女性長袍,長袍背部縫有一塊玉璧,長袍和玉璧保存基本完好。定陶王墓地(王陵)黃腸題湊墓葬是中國考古已發現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葬,是黃腸題湊葬制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西漢帝陵的唯一實體標本。其複雜的墓葬結構、建築的考究都反映墓主身份至少屬於王一級的墓葬,又明顯高於以往發現的同時期漢代諸侯王墓的規格,這對於推斷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對研究漢代“黃腸題湊”葬制葬俗更是寶貴的實物資料。

2013年3月5日,定陶王墓地(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陶王墓地(王陵)
  • 地理位置: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
  • 所處時代:漢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602-2-086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10年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牽頭,聯合市縣文物部門,對定陶王墓地(王陵)進行搶救性發掘。
2012年6月,專家們“黃腸題湊”墓葬主墓室門前的地板下面發現了一件古代用竹子編制的盛器——竹笥。

遺址特點

綜述
定陶王墓地(王陵)至少包括3座大型漢墓,其中最大的是一座大型積沙“黃腸題湊”墓葬。 墓葬現存封土分兩部分。核心部分位於墓室上部,呈三層台基式,逐級上收,平面基本呈方形;外圍鋪以斜坡式堆築夯土封護。封土直徑約150米。從夯窩判斷,所用工具為平頭夯具,有的是集束棍夯,有的成排成列夯築。
定陶王墓地
定陶王墓地(王陵)挖掘現場
“黃腸題湊”墓葬
“黃腸題湊”墓葬現存地表封土直徑90餘米,墓葬整體結構呈“甲”字形,斜坡狀墓道東向。墓壙近方形,邊長約28米,墓壙上部封土下,用青膏泥進行封護,青膏泥之下為封沙,厚約1米左右。封沙之下方為墓室頂部的封護青磚,墓頂封磚共兩層,用磚計1.3萬多塊,完整的有1.1萬餘塊。絕大多數磚上面有文字,文字有朱書、墨書、刻寫、戳印四種形式,還有刻劃符號等。青磚之下為大型木槨。墓葬槨室大致呈方形,槨室邊長約23米,頂部及四周用青磚壘砌封護,頂部兩層青磚下,有薄木板編制覆蓋墓室頂部第一層枋木。木槨室包括黃腸題湊、迴廊外12個側室、迴廊、前室、中室、後室以及前、中、後三室的8個耳室、各室間甬道以及4個門道。前後室的耳室各有一壁龕。中室內有一漆木棺。整個墓室結構南北對稱。外圍的黃腸木20994根,長1.15米。各側室壁皆為黃腸木壘砌,長約70厘米,共12006根。迴廊內、中室四周也由長約1.15米的黃腸木疊壘,共2412根。黃腸木基本都是三根薄枋木穿榫連線成一組。槨室頂部及底部各壘砌5層寬窄不均、厚30~40厘米的枋木。木材總量約2200餘立方米。木質保存較好。
黃腸題湊漢墓墓門向東,有前、中、後三個墓室,整個墓室共有大小房間23間,其布局完全對稱。墓葬中室為主室,有梓棺一具,梓棺外表髹漆,有漆畫和彩繪。主墓室門口有一處器物坑,內藏竹笥一個,竹笥內有絲袍一件,絲袍後背處縫有透閃石玉璧一枚。經專家判斷,主墓室前發現器物坑,這在漢代考古中尚屬首次;發現的絲袍也是中國北方地區考古已發現最完整的織品,其後背處縫製玉璧的葬制形式也是首次發現。

文物遺存

絲袍與玉璧
定陶王墓地(王陵)黃腸題湊漢墓主墓室門口有一處器物坑,內藏竹笥一個,竹笥用絲織品包裹纏繞,裡面疊放著一件深色的漢代絲質女性長袍,長袍背部縫有一塊玉璧,長袍和玉璧保存基本完好。竹笥長49厘米、寬29厘米、高20.5厘米。絲袍呈醬紫色,上有紅色花紋。玉璧和絲袍是採用四分法,通過絲帶從內穿連線到一起的。玉璧外圈直徑18.6厘米,內圈直徑5.1厘米,厚0.2厘米,屬於體型較大的一類。玉璧通體墨綠。玉璧主體紋飾為谷紋,還刻有龍鳳紋,這種紋飾一般只有帝王級人物才可使用。
青磚
定陶王墓地(王陵)黃腸題湊漢墓頂部及周邊使用了大量青磚用以封護,僅墓葬頂部的青磚就多達1.3萬餘塊,連同周邊的封護用磚初步估計約有3萬塊。這些青磚90%以上都帶有文字,形式包括朱書、墨書、戳印等,內容以漢代的書法藝術、人文地理等為主。
定陶王墓地(靈聖湖漢墓)
朱書青磚

歷史文化

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是西漢帝王陵寢的一種獨特形制。它由剝去樹皮後優質堅固的黃心柏木組成,故稱“黃腸”;而墓內四壁均為柏木層層堆壘,且木頭皆向內側,稱為“題湊”。千百年來,對於“黃腸題湊”,人們只是從古典文獻里有所了解,卻從來沒有發現過實物。直到20世紀70年代,北京發掘出大葆台漢墓,才第一次向世人證實了“黃腸題湊”的真實存在。時隔30多年,在定陶發現的“黃腸題湊”漢墓,無論從規格、等級,還是豪華程度上,都超過了大葆台漢墓。
定陶王墓地(靈聖湖漢墓)
黃腸題湊

研究價值

定陶王墓地(王陵)黃腸題湊墓葬是中國考古已發現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葬,是黃腸題湊葬制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西漢帝陵的唯一實體標本。其複雜的墓葬結構、建築的考究都反映墓主身份至少屬於王一級的墓葬,又明顯高於以往發現的同時期漢代諸侯王墓的規格,這對於推斷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對研究漢代“黃腸題湊”葬制葬俗更是寶貴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定陶王墓地(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2012年1月,定陶王墓地(王陵)被公布為“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2013年4月,定陶王墓地(王陵)被公布為“201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定陶王墓地(王陵)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
定陶漢墓博物館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定陶王墓地(王陵),路程約19.7千米,用時約3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