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武高廟
- 別稱:上帝廟、玉皇廟
- 原名:玄武觀
- 始建: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
簡介,詳細信息,
簡介
高廟整體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結晶,它布局嚴謹,為逐層拾階增高。主體建築始終分布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各有配殿,結構、面積相同。
詳細信息
高廟共3層,每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檐牙相啄,脊角伸展,構成了迂迴曲折的建築群。據一些老年人回憶,為了建好高廟,使其充分吸納各地的建築風格,1941年5月3日高廟重建時,從河北、陝西等省聘請具有高超技藝的民間工匠來修建高廟。歷史上,靈武屬邊疆重鎮,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故城中廟宇數量很多,如火神廟、精忠廟、魯班廟等等。由於香火鼎盛,逢廟會、節日除本地的百姓拜佛敬香外,陝、蒙等周邊省區的民眾也源源不斷地趕來參加活動。高廟自修建完工後,得到了百姓的呵護,香火旺盛,名氣大增。但是由於舊社會政治形勢極不穩定,特別是歷次戰火中多次遭劫難,高廟最終於清代兵亂戰火中毀壞。1940年,由靈武知名人士郭創業及部分官吏、百姓動議出資重建,得到各方支持,於1945年夏竣工。這次高廟的修建汲取了歷史上的一些教訓,在高度、造型、防震等工藝方面進行了改進,同時採納中衛高廟等古建築的建築結構優勢,在雕塑、彩繪上精雕細刻,使高廟成為精美的古建築精品。“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廟又遭浩劫,台基下被挖空,改革成防空指揮部,拆下的木料全部用於各鄉鎮衛生院建設。改革開放後,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靈武人趙傑等人聯名上書縣委、縣政府,
要求重新修建高廟。1991年3月,經自治區文化廳批准,依原貌重建高廟。1993年8月,重建工程竣工。這次高廟重建本著依託原貌、高於原貌,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進行施工。高廟管理委員會委託西安古建築設計院進行設計,使新建的高廟更顯得雄偉莊重、氣勢壯觀。現在高廟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廟宇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正殿高30米,台基高11米,整體廟宇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南天門、觀音閣、無量殿、王母殿、玉皇殿、三清殿,兩側有鐘鼓樓、文昌閣、武昌閣、天王殿等11座建築物。走進高廟直接映入眼帘的是高廟山門,山門用青磚精雕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慈心勸眾生諸惡切莫作”,下聯為“悲願救迷津眾善必奉行”,橫批為“護國安民”。兩道偏門的上方刻著“鎮惡”、“揚善”兩方警示磚匾。進入山門,迎面是雄偉的廟宇群,沿33級台階而上為廟宇正門,上懸“南天門”匾額。門兩側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梅開二度高廟重現雄姿”,下聯是“人聚三秋靈州又添異彩”。南天門兩側有兩座偏殿,內塑靈宮、天王諸神佛。過南天門,進二道門入天井為廟宇中樓,天井上層是觀音殿,通過甬道達北部正殿。兩側各有兩座獨立廟閣樓宇,東側為鐘樓、文昌廟,西側為鼓樓、武昌廟。正殿為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是整個高廟群體中規模最大的殿。正殿門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殿宇輝煌人傑地靈千古蹟”,下聯是“神功浩蕩物阜民安萬年昌”。正殿共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大雄寶殿,塑有釋迦、如來諸佛。正殿後有夾道,有東西兩木梯可登上二層。二層殿內塑玉皇大帝諸神。二層與觀音殿有木道相通,兩側有木梯可上三層。三層殿內塑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神像。整個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層層相距,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將各個殿堂襯托得莊重大方。建築群亭廊相連,飛檐相啄,迴環曲折。門樓雕刻圖案精美,樓頂藻井構圖色彩艷麗。壁面名人書畫墨氣淋漓,各具千秋。一些歷史傳說繪畫栩栩如生,想像豐富,形象生動,筆法細膩,其藝術價值和工藝水平大大超過了20世紀40年代所建的高廟。
登高遠眺,黃河蜿蜒北去,千頃稻浪,果林葳蕤,花果飄香。夜晚霓虹燈閃爍,高廟以又一種優美的姿態聳立於星光閃爍的夜空。
2007年,高廟接待遊客為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為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