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疊翠

靈岩寺遺址位於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公里,傳為中印度僧人寶掌結茅處 。隋唐間創建。曾改名護國光

林寺、會福寺。明洪武、永樂年間重建,仍名靈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岩疊翠
  • 地理位置:四川省峨眉金頂三峰的後山麓
  • 所屬景區:峨眉山景區
  • 始建時間:隋唐間
悠久歷史,景點簡介,

悠久歷史

明代是靈岩寺的鼎盛時期。譚鐘岳的《峨眉圖志》載:寺字四十八重,僧眾千計,由山門至後殿有十餘華里。其規模之宏大,僧侶之眾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處過堂(吃齋飯),十處燒香,燒香要騎馬”的說法。殿字重疊,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呈現出靈岩層層疊疊的雄峙壯觀,“靈岩疊翠”便成為峨眉十景之勝。劉君澤在民國36年(1947年)出版的《峨眉伽藍記》中,雖說“寺字四十八重,僧眾千計,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認:“峨眉高峰俯,臨殿闕,疊疊青翠,秀麗莊嚴 ,丘陵擁衛,山溪龍蟠,喬木千章,森森環列,我選勝地首數靈岩也。”古剎歷經兵燹和回 祿之苦,到20世紀60年代已全部毀坍。而“靈岩疊翠”的自然景色卻依然如故,去靈岩,看 疊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

景點簡介

靈岩地處峨眉金頂三峰的後山麓。在靈岩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萬山重疊的天然圖畫。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似座巨型翠屏橫亘天際,氣象雄偉,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廓線十分清晰。重重疊疊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到黛青,到灰藍,到灰白,層層深遠開去,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層次極為豐富,正如譚鐘岳在另一首詩中寫的:“靈岩翠秀聳高台,遙望天門跌盪開。”金頂三峰的景色多彩多變。初春時,山麓盛開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春意蕩漾;山腰密葉繁枝,如正當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黃的樹葉,似帶秋色;山頂卻堆砌殘雪,又象尚處在嚴冬的寒涼里。從山下觀望峨峰三頂,有幾處絕好的地方:在山東麓的連香壩,在低山的會燈寺,在中山的白龍洞古德林;但皆不如在靈岩遺址那樣逼近、開闊,可從更深的層次上靜觀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側影,欣賞“疊”剛與柔、壯與秀相依互存的美,因而神思飄蕩。明人章寓之的《游靈岩寺》道出這種心態:靈岩一逕入青蒼,雨後曇華隔水香。方外欲偷閒半日,繞廊翻覺覓詩忙。
靈岩疊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