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櫚

霸王櫚

霸王櫚(英文名稱:Bismarck Palm),別名霸王椰子、霸王棕、俾斯麥櫚,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霸王櫚
  • 拉丁學名:Bismarkia nobilis Hildeb
  • 別稱:霸王椰子、霸王棕、俾斯麥櫚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分布區域:台灣、馬達加斯加島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單幹通直粗壯,植株高可達70公尺,徑達40公分,具不規則環紋。葉多簇生於乾頂,具革質,初期不分裂,長大後則分裂成掌狀,裂片先端再2裂,葉面有銀白色臘粉;葉柄具細齒緣,葉片銀綠色。花為穗狀花序下垂,腋生,雌雄異株。核果初為銀綠色,成熟後變成深褐色,橢圓形至圓形,平滑。

生長環境

喜愛生長在陽光充足、高溫的環境,耐熱又耐旱,較抗風;台灣南部氣候與原產地之生長環境相似所以適合種植。

主要價值

霸王櫚株型巨大,掌葉堅挺,葉色獨特,為棕櫚科植物中的珍稀種類。在園林綠化中科院孤植,列植或群植等形式作為行道樹,庭院樹或公園樹,可增強氣勢。

栽培技術

一、光照充足。霸王棕應選擇在光照充足的環境栽種。
二、土壤選擇:宜選擇排灌方便的壤土。
三、移栽時間:定植時間宜在4--9月份,選擇晴天進行。注意保證小苗的土球完好。定植深度以保持帶苗的原來土面剛好露出即可。
四、定植後水肥管理:定植後需要澆透定根水,並且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後,小苗開始抽生新葉,此時要及時追肥。
五、斷根處理:大苗移栽必須提前2--3個月進行斷根處理,以提高一再成活率。斷根時間最好在4到9月,要避開冬季。
六、立桿:大型植株還必須立桿固定。
養護要點
水分管理:生長期澆水寧乾勿濕,盆土保持濕潤即可,澆水過多,易引起植株下部葉腐爛發病,導致黑斑病發生蔓延,造成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夏季每天澆水2~3次,夏秋季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噴水 ,以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這樣有利其生長,同時可保持葉面深綠且有光澤。冬季適當減少澆水量,以利於越冬。
光照管理:霸王櫚在高溫高濕半陰環境中生長較快,怕陽光直射,在烈日下其葉色會變淡或變黃,並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它較耐陰,幼苗培育期或生長期,尤其夏、秋季一般遮蔭度為60%,但冬、春季要給予較明亮的散射光為宜。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止病害擴展蔓延。 常用藥劑有20%矽唑·咪鮮胺10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矽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錳500倍 、80%代森錳鋅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