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嶺瞼虎”為海南獨有,該物種是海南省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為籌備海南自然博物館,在林區採集動物標本時發現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霸王嶺瞼虎
- 界:動物界
- 綱:爬行綱
- 分布區域:海南
1分類學,2形態特徵,3命名由來,4生活習性,5種群分布,
1分類學
中文學名 | 霸王嶺瞼虎 | 綱 | 爬行綱:Reptilia |
拉丁學名 | 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 目 | 有鱗目:Squamata |
保護狀況 | 受危 | 亞目 | 蜥蜴亞目:Sauria |
中國特有 | 是 | 科 | 瞼虎科:Eublepharidae |
界 | 動物界:Animalia | 屬 | 瞼虎屬:Goniurosaurus |
門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種 | 霸王嶺瞼虎 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2形態特徵
尾長稍短於頭體長。頭背棕褐色,軀幹及尾背暗紫褐色,均染以少數較大黑褐斑。在此背景上,有若干前後鑲黑邊的白色橫紋,一在枕部,略呈弧形,其兩側沿頭側前伸達眼;軀幹部有3條:一在腋後,一在體中部,一在胯前;尾部有4-5條,如尾斷後再生部分則無斑紋。頭較大,被覆粒鱗,有活動眼瞼;有前鼻鱗,吻鱗與第一上唇鱗均不切外鼻孔。軀幹粗壯,背面被覆粒鱗,其間雜以較大錐狀疣鱗;腹面被較大的六角形鱗。尾較粗,圓柱形,基部膨大。四肢較弱,指趾短小,末端具爪,爪位於3枚大鱗片間。雄性有肛前孔28-30個。指名亞種無前鼻鱗,吻鱗與第一上唇鱗均切外鼻孔,生活於低海拔較乾燥的丘陵低山岩隙間。
3命名由來
2001年7 月5日晚9時左右,採集標本的工作人員在霸王嶺的叢林中等待夜行的動物,手電筒的亮光照到一隻10多厘米長的瞼虎(壁虎類),這隻瞼虎與過去所見到過的同類差別很大。常見的瞼虎有少許環紋和斑點,花色簡單,總體呈黑色,而這隻瞼虎身上除較多的環狀花紋外,還分布了不少清晰的斑狀花紋,花色較雜,尾部也有花紋,總體呈黃棕色。
工作人員在同一地帶先後採到7條這樣的瞼虎。經復旦大學兩棲動物專家黃正一教授鑑定,這種瞼虎與當今世界上已發現的瞼虎不屬同一個種,為瞼虎屬中的新物種。據介紹,1998年全球共有15種瞼虎,中國有瞼虎的兩個種,這次在海南霸王嶺發現的瞼虎,已被命名為“霸王嶺瞼虎”。
4生活習性
霸王嶺瞼虎主要以白蟻為食。由於此物種顏色艷麗,又不具有攻擊性,因此寵物市場對它的需求日益增大,已經有人開始進行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