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明燈:狄更斯傳

霧都明燈:狄更斯傳

《霧都明燈:狄更斯傳(套裝共2冊)》講述12歲時,狄更斯的父親就因債務問題而入獄,一家人隨著父親遷至牢房居住,狄更斯被迫去做學徒工養家。他是大眾小說家,也是社會良知的代言人,他也是天才的表演者,他的身上洋溢著一種飽滿旺盛的生命力,每個人都會被他明亮的目光和他那瀟灑的外表所打動。他有個龐大的家庭,他一生刻苦勤勉,繁重的勞動和對改革現實的失望,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終因腦溢血與世長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狄更斯傳
  • 外文名:Fog Light: Dickens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32 頁
  • 開本:12 開
  • 作者:牟雷 曾繁亭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2 元
  • ISBN:97872020693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霧都明燈:狄更斯傳(套裝共2冊)》是一本以狄更斯為中心的傳記讀物,作家的人格,既表現在創作中,也表現在他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氣度、個性氣質、性情旨趣、文化選擇、價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也正是我們在明晰地勾勒描述狄更斯的生命狀態與生活經歷全貌的同時,竭力要準確捕捉並細緻描繪加以凸現的核心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寒門儒子
一 夢幻童年
二 都市童工
三 蒹葭情思
四 記者席上的明星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 沒度完的蜜月
二 成名
三“霧都孤兒”
四《尼古拉斯·尼克爾貝》
五“女王戀人”
六《老古玩店》
七“你知道我是誰嗎?”
第三章 光耀歐美
一 探訪新大陸
二“聖誕老人”
三 熱那亞的鐘聲
四 主編與票友
五 巴黎的“謀殺”
六 夢醒時分
第四章 冷眼向洋看世界
一“最寵愛的孩子”
二《荒涼山莊》
三 時世艱難
四 舊夢難堪
五“世界是座監獄”
第五章 壯心不已
一 勞燕分飛
二《雙城記》
三“我恨透了窮!”
四 黃昏戀情
五 朗誦大師
六 最後的日子
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面對一部部歷經時光的沖刷卻愈益熠熠生輝的文學名著,我們是在傾聽大師們的靈魂在說話。情感披覆著暮影,神秘莫測,與之交替的是宏大深邃、透徹骨髓的精神之清明;天空中時而是溫暖的陽光,時而是血一般發紅的深奧極光,時而是劃破蒼穹的電光,每一個內容封閉的文本,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大片無垠的心靈世界。因而,也只有在內心的最深處,我們才有望與它們有所關聯。
是的,總有些東西會突破那層風塵迭就的堅硬外殼,滲入我們枯澀的心田,恰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我們為此或激奮,或憂傷,或悲愴,周身因心靈的感動和慰藉而充滿了力量。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羞慚、窒悶地感到,這片幽深悠久的風景,對於我們這些平常人的肉眼是太過曠大了;那些宏大深邃的思想,對於我們這些平常人的心智也實在過於縹緲晦暗,無路可循。為此,我們又陷入沉沉的迷惘和郁思之中,深感自身精神的單薄、貧弱和渺小。《哈姆雷特》、《浮士德》、《卡拉瑪佐夫兄弟》、《老人與海》、《吉檀迦利》……這些千古不朽的名著在我們心頭喚起的不正是如上兩種體驗嗎?在平淡、紛亂、激盪、混沌的人生之流下面,潛存著人生宏大深邃、神秘古奧的本質。那些最偉大的天才藝術家,也就是被人們通常稱為大師的人物,仿佛上帝的靈魂附體,以其鬼斧神工的藝術傑作,突破了人生的表層,切人到人生的最深處,觸摸到了構成人生本質的那些宏大深邃、神秘古奧的東西,然後像精靈一樣,吐出了一串串神奇的秘語。由此來說,大師猶如先知。他們駕著語詞的雲朵,不斷地從俗世的沼澤地向上升騰,升騰……終於融入太空,凝為鑲嵌在天幕上的啟明星,以親切清冽的光芒照耀著大地上暗夜行路的人們。是了,萬籟俱寂、空氣中漾動著溫潤心緒的夜晚,獨自倚樓凝望,清明夜空中遙遠的星星,難道不正是因此每每使我們感動?
大師們因其不朽的名著而名垂千古,那是因為這些作品是他們生命燃成的璀璨火花。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9幣原也是與我們凡夫俗子一樣有著七情六慾的血肉之軀,緣何他們的生命可以燃出璀璨的光華?這套叢書將會昭示——光華的閃爍不但來自天稟的優異,而更源於“痛苦”的擊打。
揭去歷史的塵封,檢視大師們在沼澤地行走的足跡,我們發現,那些“來自過去而又始終就在眼前的”先知們的路,原是一條既在升騰中墜落又在墜落中升騰的路;那些在作品中為人類創造出了一個個集真_、善、美於一體的藝術世界的偉大人物,其個人生活原是充滿著那么多令人驚訝的混亂與矛盾:浪蕩與嚴峻,放縱與沉鬱,天真幼稚與深邃博大,美的逸樂與生之痛苦,盛名遠播與坎坷潦倒,激越的反叛與自由的虛無……大師們那跌宕多姿、豐厚沉實、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不唯為其令人盪氣迴腸的不朽傑作做了最好的註解,而且其本身原亦就是一個個氣韻生動、引人人勝、浪漫而又真實的故事。
造化將天才藝術家的人生雕琢成了最完美生動的藝術文本。大師們不但用筆墨描繪著五彩的人生,而且同時也用自己的骨血譜寫著絢麗的藝術篇章。我們不得不承認,就生存的質地而言,大師們的確異於常人。如果說我們常人的生命過程是在時間的綿延中慢慢“氧化”,那大師們的生命存在則堪稱是在充滿著烈焰與濃煙的鋼爐中熾熾“燃燒”。
沼澤地上大師們留下的那混亂而又矛盾的人生足跡昭示我們——他們在人性上並不比常人更完善或更完美,他們在心智上也並非比常人高超優異許多;而精神夜空中大師們刻下的那痛苦而又曲折的升騰軌跡又分明在說——他們生命的本真和心靈的誠摯不同於常人,他們對人類絕對本質和人生終極價值的執著求索與追尋亦不同於常人。因了前者,他們命定地具有自由、剛勁、恣肆的狂放個性,並突破了芸芸眾生憑依為人生之本的倫理的人生範式;憑依後者,他們擁有了“寧願不要百萬家財,也要弄清思想”的強大意志,並超越了芸芸眾生那種追求物慾“幸福”的功利之心。、由此,大師們便成了內心滿是焦慮不安但又極其沉雄肅穆的奇異人物,他們懷有極其原始、狂亂的生命欲求,從來不知魘足,不知節制,只顧在嚴寒和酷熱中伸手拚命朝。“無限”抓去,永遠在生活的沼澤地和思想的汪洋中饑渴地奔突……
是的,大師們有時也需要寧靜與平和以利於工作,但卻文更經常地需妻痛苦和混亂來激發靈感。他們天生不可能太長久地沉浸於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更需要用強烈的感受來打破其視之為頹廢與寂滅的秩序與穩定。他們似乎都從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進程是微波蕩漾,而更願涉入激流,歷過險灘,降滔天洪浪,馭洶湧波濤……命運應和了他們的生命欲求,便從不讓他們心安理得,絕不容他們懶惰自在,更不允許他們像常人一樣步入穩定、舒適同時也乏味、平庸的“康莊小道”。它總是在他們剛剛抓住幸福的衣裾作片刻停留的陶醉之際,用其無形有力的手掌適時將他們推進燃燒的灌木荊叢,推下絕望的無底深淵。從一個漩渦被撥向另一,個漩渦,由一次動盪被擲向另一次動盪,大師們那注滿熱情之血的生命之舟,在奔騰不息的人生變幻之河上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因其生命逸出常規,於是貧窮、困厄、疾病、災難排著長隊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因其精神繃向天堂與地獄的兩極在神魔之間延伸,於是孤獨、彷徨、非難、迫害以及後來的浮名虛位競相蠶食著他們的靈魂。這些行走在布滿苦難、罪惡與荒誕的大地上的聖徒,堅毅勇猛地從吞噬他們的大浪中一次次掙扎著浮出水面,勁健凌厲地跨越一道道壁障向上飆升。這些偉大的“思想的受難者”,雖九死一生歷盡磨難,卻其猶未悔仍在期求著風暴的洗禮;雖形容枯槁面色憔悴,卻其念更篤仍要渴飲苦痛的佳釀;雖篳路藍縷傷痕累累,卻仍始終大笑著直面人生的慘澹,高蹈著力與美的歡歌。
諦視大師,我們發現,作為偉大的藝術家,他們大都是孤獨的忍者。毫無疑問,大師們人格特徵的首要方面便是他們的獨創性;正是這種獨創性及其所衍生的超前性,決定了他們常常是一些受當時社會群體排斥的人。平庸之輩總是與時代共生死,而偉大的天才雖名垂千古,卻常常是屢遭時人詬病,直至後世才得到承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千多年前,中國大詩人陳子昂登台一呼,喊出了多少文苑奇才的心聲!在這種不無幽怨的感慨中,我們進一步看到,大師們的悲劇,不僅在於他們的見棄於群體,更在於他們不能拋棄同類。博大深厚的人類之愛是大師們的最大財富,也是他們的最大特徵之一。作為人,愛使他們有合群與得到理解的強烈願望;咀嚼孤獨,與其說是他們的意願,毋寧說是他們最大的精神苦難之一。而作為藝術家,他們命定地必須在諸般痛苦之外再承當起孤獨的寂寥之苦,因為孤獨和憂鬱是美最光輝的伴侶,也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精神超越和靈魂自由。海明威1954年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書面發言中說得好:“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寂的生涯。……一個在人稠廣眾中成長起來的作家,自然可以免受孤獨寂寞之苦,但他的作品卻往往會流於平庸。而一個在岑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口他確實非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永恆的東西。”茨威格在談到托爾斯泰的時候則不無沉痛地說:“這個英雄主義的鬥爭,正同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的一樣,是在絕望的孤獨中進行的,或者說是在沒有大氣的空間中進行的。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珂德。……誰也不能安慰他,誰也不能幫助他。為了能夠獨自死去,他不得不在一個凜冽的嚴冬逃離自己富有的家庭,而像乞丐一樣倒斃在路旁。……正是那些為大家進行創作的人,反而離群索居,其中每一個都是釘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都在為自己的信仰同時也為全人類而受苦。”
諦視大師,我們發現,這些人類的精神領袖遠非完善、完美之人,但他們的生命卻也因此而獲得了雙倍的生動。肉身在沼澤地行走,靈魂在太空中飛翔,這是大師們生活與創作的基本狀態。沼澤地中的現實生活是具體而又瑣碎的;作為行走在沼澤地中的血肉之軀,大師們的舉手投足絕非每每都包含著意義,也絕不可能沒有過失。更何況“完美之人”因其“完美”而終止了發展,所以大師們甚至從來都不指望完美,而只是奮力朝“無限”奔去。大師們的道德更多的時候不是指向完善、完美和準則,而僅僅是要真實、豐富和強度。對這些顯然逾越了市民道德的巨人來說,生活永遠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存在,經歷一切,善惡皆要,並且兩者都要以驚心動魄的姿態出現。他們用熱忱與自我陶醉培育體內所有的萌芽,不論善惡,無論是激隋或惡習,統統令他們茁壯成長。海明威一生膽大妄為,陀思妥耶夫斯基長時間嗜賭成癖,巴爾扎克時常露出貪財虛榮的面孔,托爾斯泰一輩子都極端傲慢、偏執、任性……而偉大的上帝般的歌德則乾脆坦言聲稱:“我具備乾一切卑賤勾當的素質。”
諦視大師,我們發現,他們都是一些非常本色的性情中人,其情感欲望的強度和深度均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比擬和理解。大師們的情感欲望總以超前的姿態不斷突破種種既定的規範和限制—一不管是藝術程式意義上的規範和限制,還是世俗道德意義上的規範和限制。在生活中,藝術家特有的激情往往使他們擁有更強烈、更生動、更多變、更深刻的愛情。這種愛情,使他們的各種感官更為敏銳,各種藝術感覺更為細膩,使他們的整個生命都興奮起來,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誘發出創造力的潛能。綠蒂之於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朱麗葉之於雨果的諸多詩歌創作,海明威四次婚姻之後的暮年在義大利少女身上找回自己已逝的青春激情並由此形成其最後一次創作巔峰,陀思妥耶夫斯基癲狂、繽紛的愛情之於其筆下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我們在大師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可以嗅到愛情的芬芳,在其不朽的藝術作品背後總都可以看到愛情的倩影。這正如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大作家蒙田所說:藝術女神繆斯到處都有愛神維納斯陪伴;也正如大詩人歌德吟詠的詩句:“新的愛情,新的生命!”“永叵之女陛,引領我們上升!”
諦視大師,我們深深感到,時間原來是有濃度和色彩的。對常人而言陰暗幽長的時間隧道,對大師們來說顯得是那樣短促細密,光華燦爛!一俟他們的身心之力竭盡極限精神再也不能翱翔飛舞,如果不是上帝自然地將他們收歸而去,便則是命運那雙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手讓他們抓起槍刀,打開煤氣,拿出繩索,吞下毒藥……大師們的一生,用審美的眼光看,是一出出崇高的悲劇;用思辨的眼光看,卻是一個個空前的成就:他們獲得了對自己命運的勝利,在生命旅程的終點上,其靈魂褪去了稚嫩、狂亂、饑渴的目光,露出了真正成熟、寧靜、幸福的表情。
諦視大師,我們深深感到,命運是公平的。凡是看似懲罰與考驗的東西,對智者來說都是幫助;凡是讓人下跪屈服的東西,才真正令詩人振作。倘是常入,早已被擊垮;而那些痴頑狂熱、神魂顛倒的天才,則接住劈向他們的每道閃電,將這會焚卻自己的電光變成了富於靈性的巔峰感受與精神之火。我們常人逃避痛苦,於是我們的生命“氧化”成為一派平庸;大師們擁抱痛苦,於是他們的生命燃成了卓然不凡的不朽成就。在礦山的最深處,採礦人挖出了最珍貴奇異的寶石;在人生最險惡的深淵裡,大師們獲得了最激昂堅定的真理。生活與精神的每次頹然傾塌的轟鳴過後,塵埃落盡,人們在大師人生沉陷的豁口與潰面上,總是會發現一座座嚴整雄峻的創作高峰。這誠如歌德所言:“在我遇有幸運、心情愉快的時候,我的詩才的火焰非常微弱;相反,當我被災禍脅迫時,詩的火焰熾熾燃燒。優美的詩文像彩虹一樣,只在雨後陰暗的地方出現。”
是的,大師們承當了與常人不同的命運。命運愛他們,所以讓他們痛苦;痛苦錘鍊了他們,他們才變得高貴而又純潔。在命運最嚴酷的恩賜中,大師們憑藉謙恭與天稟被造就成為可以吞納任何災難的巨人。他們的肉體沉淪毀損得愈甚,他們的信仰便愈發獵獵飄揚;他們承受的災難愈深重,他們也就愈能領悟被尼采讚譽為最有益處的生活準則:熱愛命運!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最終必然便是熱愛命運。熱愛命運便是不但要接受生命的怡然春風,而更要勇敢地抗擊生活的風霜雨雪。那些被生活擊垮的弱者,只會喋喋不休地埋怨命運的不公,豈不知世上唯一公正的東西便是命運!那些成就了輝煌人生的大師,其唯一的秘密也許就是:對命運的熱愛早就使他們明白——能夠而且應該戰勝的不是命運的“不公”,而只是自己的懦弱;能夠而且應該反叛的不是命運的“殘酷”,而只是生活中必然會有的困厄與災難。也就是說,只有熱愛命運,方可以從容面對人生,以自己的堅強與智慧,化障礙挫折為激勵振作,變困厄災難為勝利成功!
諦視大師,我們不唯在他們那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中,獲得了諸多關於生活與生命、受難與救贖的諸多啟迪,而且也看到了藝術創作是比發表宣言要艱辛許多的勞作,它與整個精神質地有著一種命定般的血色。在絕大多數時候,大師們的創作都是在一種比構想更為緩慢的速度中進行的。當然,這種創作過程從根本上說幾乎無法用物理時間的長短來加以界定;一部作品可能寫得很快,而它的產生在心理壓強上卻可能是遠過於物理時間所能衡量的重負。是的,時間是有濃度的,它的血色較之智性的解釋更為沉著。大師們的悲憫與關切擁抱著苦難的大地,靈魂由此上升,化作精神性的藝術文本。由此,我們終於明了:在每一個昭然於世的巨著文本裡面,原是蘊含著那么多溫情的眼淚和痛苦的微笑,那么多無望的呼喚和熱情的煎熬,那么多淺薄的青睞和深沉的悔恨,那么多失常的心理和分裂的意識,那么多奇妙的快樂和神秘的啟示……
由以上諦視大師的諸多感觸中,便有了這套叢書寫作創意的明確設定。
一般來說,作家傳記的寫法有如下幾種:一是大量占有資料,特別是一些鮮為人知的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全面敘述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創作情況,為研究者提供儘可能詳細可靠的作家生活和創作的資料;二是系統分析作家的作品,描述作家的創作道路,全面評價其成敗得失;三是在對作家生平的一般性敘述的基礎上,重點抓住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材料,進行深度挖掘.或者驗證某種理論,或者在作家研究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在作家生活的基礎上選擇或演繹一些妙趣橫生的故事,進行道德訓誡或文化傳播;五是以虛構與杜撰為主的外傳、別傳等。
我們這套“世界十大文學家”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因為我們並不想機械地堆砌和拼湊大師們的生平資料或私人履歷,也不是在對其作品進行學院式的簡單歸納或枯燥評析;既不要虛構與杜撰,更不想驗證或演繹。我們所要做的,僅僅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挖掘每一籠罩著榮譽光環的方尖碑下的生命的沉積,感受真正的生命中熾熱的血液的流淌,傾聽精神升華的瞬間靈與肉斷裂的聲音,尋找低處的肉身與高處的精神、生活的晦暗與理想的光輝、深淵的體驗與奎高的榮譽的對位,體味瞬間的升華絕非憑空的升騰而只有在沼澤地里才蘊蓄著升騰的力量。
顯然,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為中心的傳記叢書。作家的人格,既表現在創作中,也表現在他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申;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氣度、個性氣質、性情旨趣、文化選擇、價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也正是我們在明晰地勾勒描述大師們的生命狀態與生活經歷全貌的同時,竭力要準確捕捉並細緻描繪加以凸現的核心內容。
此外,對作家創作心態的描述,無疑也是我們在這套作家傳記寫作過程中著意突出的一個方面。作家心態學或支人心態史,是近年來興起的文學研究新領域;作為一種思辨色彩較強的巨觀研究,它關注的顯然是群體或時代的作家、文人心.態。然而,這種巨觀研究必須以大量的微觀研究為前提,而微觀研究正是作家傳記的長處和優勢。毋庸置疑,既然作家的天職便是文學創作,那么闡釋作家的重要作品、描述作家的創作道路、分析其成敗得失、評價其文學貢獻,便是任何嚴肅的作家傳記都不可迴避的重要內容。這套叢書在寫作主旨上,明確提出對作品的分析闡釋應力戒通行的那種“評傳”式的八股文文風,不要把作品當作一個封閉的客體文本由著自:己的性子在庸俗社會學、政治學的路子上獨斷撒野,而要求將作品看做是作家心靈主體性的表現,多對作家在重要作品構思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做深入的探索和細緻的描述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人是一個謎”;凌駕於塵世重重痛苦之上,以狂放恣肆的個性和博大深邃的思想突入謎窟探究人性本質及人生終極價值的大師們,堪稱是謎中之謎。道路幽暗,我們舉著由自己的生命熱情和求真意志點燃的精神火把,斗膽進入大師們的內心世界,儘管每走一步都凝神運思,小心翼翼,但說不定最終還是難免誤入歧途。大師們與存在的一切奧秘關聯實在太深,他們的世界立足於生存與死亡之間,懸置於五彩繽紛的夢幻與燃燒著的明晰現實之間;他們每一個人的腳下都有一口幽幽的深井朝下通往塵世的瘋狂深淵,而頭上則又飄逸著一抹神秘的精神雲朵聯結著清明的天堂彼岸。幾乎沒有道路能通往他們精神的盡頭,沒有徑渠能抵達他們內心的最低點;景慕之情使我們向他們靠近,而切近的凝眸卻又使我們對這些有著遠古英雄氣概的巨人頓生敬畏。無論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多深多遠,無論我們對其巨著的沉沉思辨延宕多少時日,我們總感到巨人的神魄與面容,始終呈現為一種愈發不可思議的深奧,且其遞增程度恰恰便是我們用功的程度。於是,我們在肅然起敬的同時,不由得生出良多不無痛苦的惆悵與喟嘆。
然而,浮出這種痛苦、惆悵、敬畏、景慕的水面,轉過身來面對現實的世界,我們馬上又有另一種更為深切的憂嘆——
在物慾橫流的喧囂聲中,洶湧的生活之流卷裹著我們直往前“躥”;沉陷在“生計”和“事件”的汪洋之中,每一個人都像農貿市場上的小販,只關注著自己面前的貨物,與來人口乾舌燥地討價還價……信仰凋敝,心靈荒蕪,生命失卻了精神的根基流落成為漂泊無依的浮萍蓬蒿。
不時,也能聽得到“尋找家園”以及關於“大師”的種種聒噪,但卻始終沒有見到真正的大師出場……
我們的時代需要大師,我們的時代應該造就出真正的大師!
由是,請允許我說——
在一切都如此繁華豐裕、一切又都如此匱乏缺失的當下,在我們自己的大師到來之前,讓我們將心靈的目光轉向古典的夜空,在對既往大師的憑弔中,尋覓精神與神聖的相遇。
曾繁亭
於千佛山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