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協定背景,協定內容,協定流產及後續,協定影響,
協定背景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後,希望擴張領土,妄圖獨霸地中海,重新瓜分東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嚴重衝擊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斷定殖民地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併阿比西尼亞,但想達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許。英、法最終對義大利的行為採取綏靖政策,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成熟,便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
英法統治集團害怕引火燒身,公然執行對法西斯的綏靖政策。1935年12月7日英國外交大臣塞繆爾·霍爾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會晤,擬定了政治解決侵阿事件計畫,即“義大利——阿比西尼亞衝突的共同解決提綱”(通稱霍爾—賴伐爾協定)。
墨索里尼已準備同意協定,但仍認為要等待數日,以期向國民交待此事。
當時,英法都希望讓義大利留在斯特雷薩陣線 (Stresa Front),以抵抗納粹德國的擴張。而由於意軍表現不佳,統帥埃米里歐·德·博諾指揮不濟,而阿比西尼亞人民又奮力抵抗入侵,所以墨索里尼希望能儘快完成侵略一事。
協定內容
阿比西尼亞把歐加登省和提格雷省的一部分土地割讓給義大利;
阿比西尼亞還應將南部16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劃為義大利經濟發展和居留的地區,義大利享有特權;
協定流產及後續
12月13日,一份法國報紙披露協定內容,並加以譴責。英法政府馬上宣稱它與協定毫無關聯;負責議定協定的霍爾與賴伐爾則作為犧牲品被迫下台。
協定雖然流產,但義大利仍未停止入侵阿比西尼亞。1936年5月5日,意軍攻入阿比西尼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5月9日,義大利政府把它原本的殖民地厄利垂亞、意屬索馬里與衣索比亞合併,建立了意屬東非。6月30日,被迫流亡英國的阿比西尼亞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在國際聯盟會上公開譴責義大利的侵略行為。國聯也譴責義大利,並制裁義大利。但墨索里尼決定在1937年12月11日退出國聯。國聯對原屬會員國義大利的經濟制裁也宣告無效。
協定影響
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縱容義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一,使義大利向德國靠攏。英、法參加國聯的經濟制裁是迫不得已的,但仍然激怒了義大利。德意之間在奧地利問題上本來有很大矛盾。義大利陷入侵埃戰爭後,力量嚴重削弱,不得不把奧地利放棄給德國。德國方面則在1936年7月很快地承認了義大利對阿比西尼亞的吞併。德意都有利用對方的需要,又見到英法軟弱可欺,遂結成了羅馬—柏林軸心。
二,助長了德國的侵略野心。希特勒始終注視著意埃戰爭的進程。1936年3月德軍開進萊茵非武裝區,西方國家不過發出幾聲有氣無力的抗議而已。
三,摧毀了歐洲的集體安全體系,使歐洲的一些小國不得不到國聯以外去尋找出路。歐洲的一些小國本來是大力支持國聯的,因為如果國聯能夠保護阿比西尼亞抵抗義大利,那么將來國聯也能夠保護它們抵抗其他的侵略者。但是英法的對意綏靖,使它們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