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霍氏新圓蛛
- 拉丁學名: Neoscona holmi(Schenkel)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圓蛛科
- 亞科:圓蛛亞科
- 屬:新圓蛛屬
- 種:霍氏新圓蛛
基本介紹,形態描述,雌蛛,雄蛛,特徵,地理分布,
基本介紹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Arachnida:蛛形綱 - Araneae:蜘蛛目 - Araneidae:園蜘科 - Araneinae:園蛛亞科 -Neoscona:新園蛛屬 |
學名: | Neoscona holmi(Schenkel,1953) |
中文名: | 霍氏新園蛛 |
中文拼音: | HuòShìXīnYuánZhū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異名信息 | Araneus holmi,Schenkel,1953 Neosscona doenitzi,Bosenberg et Strand, |
形態描述
雌蛛
腹部卵圓形。背面灰褐色。前端兩側有兩對黃褐斑,每斑後緣黑色,中間有一黑色小圓斑,心斑之後至腹部末端有4—5條黑色橫紋,梯形排列,它與灌木新圓蛛Neoscoma adianta腹部後半左右兩條黑色寬縱帶不同。腹面正中黑色,前緣及兩側以黃白條斑為界,外側赤黃褐色或赤褐色斑紋。
雄蛛
體長3.75—6.70。體長6.50者,頭胸部長3.20,寬2.80;腹部長4.00,寬2.80。體色與雌蛛相同,斑紋更加清晰。胸甲、顎葉和下唇皆黑色。觸肢器的盾片前緣腹側兩隆起錐形,較小;頂膜梯形,遠端凹入,左右相對似鉗狀;引導器近端有一針狀剌,正面觀,中突的背齒稍寬短,第Ⅱ脛節刺排列為:背一3,中一2,8,腹一3,上述微細結構皆與灌木新圓蛛不同。
特徵
本種在我國南北皆有分布,早期誤定為黃褐新圓蛛Neoscona doenitzi(Bosenberg etStrand,1906)(Yin et al.,1980 in“Farmland Spiders”),以後Grasshoff,1986和Yaginuma,1986皆認為黃褐新圓蛛系灌木新圓蛛的同物異名。為說明霍氏新圓蛛Neoscona holmi(Schenkel,1953)不是灌木新圓蛛的同物異名,本節就兩者的腹部斑紋、外雌器、觸肢器以及雄蛛第Ⅱ脛節刺的排列作了較詳細的比較。
不僅如此,這兩種在我國的分布也還存在差別:霍氏新圓蛛分布廣,北自吉林、南達海南,東自浙江,西至四川都有分布。而灌木新圓蛛多見於古北區。更有甚者,兩種在同一地域還可同時存在,如北京(馮鐘琪,1990)、內蒙古(宋大祥等,1981和劉永江,1983)、河北(張維生,1987)、陝西(郭新福,1985)、山西(朱明生等,1983)、四川(陳孝恩等,1990)等地,都同時報導了兩種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