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針刺法
- 類型:治療方法
電針刺法是用電針器輸出脈衝電流,通過毫針作用於經絡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毫針的刺激與電的生理效應的結合。電針刺法不但提高了毫針的治療效果,而且擴大了針灸的治療範圍。目前我國普遍使用的電針儀均屬脈衝發生器類型,比較通用的...
用針刺入腧穴得氣後,在針上通以(感應)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波,分為:1.連續波2.斷續波·以刺激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電針 1.連續波:用於治療疼痛,如:頸、肩、腰、腿痛。2.斷續波:用於治療胃腸病,如胃下垂、腹脹等。器械種類 電針療法適用於毫針刺法的主治病證。器械包括毫針和電針機兩部分。毫...
電針操作方法,來自《中國針灸辭典》,針刺穴位,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慢慢調高至所需電流量。也可作為針刺麻醉。療法介紹 待針刺穴位有了得氣感後,將電針輸出電位器調至“0°”,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或不分正負極,將兩根導線任接兩支針柄,然後打開電源開關,選好波型,慢慢調高至所需電流量,...
針刺麻醉(acupuncture anaesthesia)是指在中國醫學針灸療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麻醉方法。用手捻針或電針刺激某一穴位或某些穴位,以達到鎮痛目的,使手術在不用麻醉藥物的情況下進行。針刺麻醉也用於獸醫,簡便安全,對生理功能幹擾少,但鎮痛不全,肌肉不夠鬆弛,內臟有牽引痛。操作時扎針方向要正確,必須達到...
電針麻醉 電針麻醉 指針刺入穴位後接通電麻儀(電針機),通過毫針輸入電流刺激達到鎮痛效果,以施行手術的方法。它是在電針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針麻方法。普遍套用於各種針麻手術。
用2~4次/s、幅度360°的手法捻針刺激次 穴經2~3s的潛伏期,則可見膀胱內壓升高,每次運針15s可使膀胱內壓升高0.392~0.980kPa,針500次有效率達90%以上;用同法針刺穴旁1厘米的對照點,不能使膀胱內壓升高、針200次升高率僅為1%,且上升幅度不超過0.196kPa,具有顯著的穴位特異性。而且適宜的電針刺激...
聲電波即是語言、音樂等聲波,通過聲電換能器轉變成為與聲音成一致變化的電波。1972年套用聲電針麻醉,證實其鎮痛、鎮靜效果較好,而逐漸套用於臨床,主治疼痛性疾病和精神性疾患。套用中醫辨證論治方法,選取有關的治療穴位,然後將毫針刺入,令其產生針感,再在其1-2對穴位的毫針體上誦人聲電流,使原來的針感...
電光性眼炎針刺法是電光性眼炎治法之—。主穴:絲竹空、睛明、瞳子髎、太陽、合谷。配穴:陽白、四白、攢竹、魚腰、風池、光明。操作:選3—5穴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針刺以速刺進針法,採用中等刺激,留針20—30min或更長時間。本方法有清熱止痛、散風止淚的作用。現代研究證實,本法能解除眼瞼痙攣,對眼痛...
使病理的影響轉歸到健康狀態。因而可以使用不同的補瀉手法及不同參數的電流,分別在有關部位電針,以引起這種短暫的生理性優勢現象,去消除病理的優勢影響,這在臨床上相當有效。例如,胃脘疼痛時,可在脛神經刺針,通以感應電,隱痛時可針刺前臂正中神經,通以脈衝電,從而使優勢現象的刺激得列有力加強。
音樂電針麻醉(music electroacupuncture anae-thesia)是指利用音樂電針灸進行術前麻醉的方法。常取對人體刺激較強的穴位,如啞門穴、人迎穴。針刺後,與音樂同步變化的針感可減緩患者的緊張情緒,又可顯著提高其痛閾,效果優於單純電針灸.並可避免藥物麻醉的副作用,使病人術後能較快地恢復。音樂電療與中醫針灸...
電針互動抑制原則法 電針互動抑制原則法是電針治療生理學原則之—。即在刺激患側的同時,給予健側以相反的刺激,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例如右側面神經痙攣,可針刺右側上、下頰支,通以脈動電的同時,針刺左側同名神經,並通以感應電。
《電針療法大全》是2010年2月1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幸來、周幸秋、孫冰。本書講述了針灸療法的基礎知識、操作方法等知識。內容簡介 電針療法是在中醫傳統針灸療法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奇療法。其獨特的針刺通電法、穴位皮膚電刺激法等,臨床套用安全可靠、簡便易行,且療效相當顯著,受廣大的臨床...
第三節 雙側頸總動脈夾閉法造模過程及技術關鍵 第五節 造模結局的影響因素探究 第二篇 電針刺篇 第五章 課題組對CIR小鼠電針刺的研究現狀 第六章 小鼠電針刺所需實驗用品 第一節 毫針 第二節 電針治療儀 第三節 輔助用品 第七章 小鼠的固定與鬆綁 第一節 小鼠的抓取和固定 第二節 小鼠的鬆綁 第八章 ...
電針儀(ele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為針灸儀器名。指可以輸出電流,利用電刺激代替手法刺激的一種儀器。是用於電針療法、針刺麻醉的一類電能輸出器。電針儀 一、技術性能:1、經皮電刺激 2、電針刺激 3、探穴(主要針對耳穴)頻率:1、連續波:1-100HZ可調 2、疏密波:疏波頻率約為密波頻率的三分...
《中國電針學》是現代朱龍玉等編著的一部針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共有《電針基本原理》、《電針部位》、《電針方法》、《電針治療》及《電針麻醉》五篇。該書是在1957年出版的《電針療法》基礎上,補充了二十餘年實驗研究與臨床實踐的有關資料編寫而成。對電針理論與臨床研究的進展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
輸出:有1、2、3路,3路可串成1路作電興奮輸出。電源:直流6伏,可用外接電源。操作 1.配穴處方 電針法的處方配穴與針刺法相同。一般選用其中的主穴,配用相應的輔助穴位,多選同側肢體的1—3對穴位為宜。2.電針方法 針刺人穴位有得氣感應後,將輸出電位器調至“0”位,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也有不...
耳穴電針法是將傳統的耳穴針刺法與脈衝電流刺激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利用不同波形的脈衝電刺激來強化耳穴的調節功能,從而達到增強治病效果的目的。凡適用於耳針治療的各種疾病均可使用此法,特別是對一些精神、神經系統的疾病,內臟痙攣痛及發作性病症尤為適宜,並可作為耳針麻醉的刺激方法。使用時先將毫針分別刺入...
電計法是毫針刺法與脈衝電流相結合作用於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種針刺方法。由於綜合了留針刺激和電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套用十分廣泛。器具藥物 電針法使用的儀器稱電針儀或電針治療儀。早期用的是蜂嗚式電針儀,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為電晶體電針儀所代替。電針儀的種類很多,臨床常用的為調製脈衝式...
電麻醉是非藥物麻醉中的一種,其餘非藥物麻醉還有冷凍麻醉、針刺麻醉和雷射麻醉 。臨床麻醉工作程式 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工作程式是提高麻醉醫療質量,確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證。麻醉醫生必須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執行工作程式,與手術醫師既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變化或意外情況時要...
電火針法是在火針刺法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內加熱的方法,它以電熱針代替了火針。其特點是操作方便,易於掌握,針刺深淺可根據病變部位需要調節。電火針不僅可取得火針的治療效果,而且可取得直接灸的部分作用,廣泛用於內、外,兒、五官、皮膚各種的40多種病症,尤其對色素痣、尋常疣等有效,並對痹證、偏癱、痛經、...
是根據電針原理髮明的一種能使針體發熱,當破入機體的一定穴位後治療疾病的新的針刺治療方法。產品特點 在針柄上用電阻絲加溫至60℃,皮膚下層組織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溫度被循環的液體所擴散和帶走。而電熱針是在針體前部產生溫度,溫度可以直接影響被刺的針感層,最高溫度可以燒灼針體周圍的組織,起到火針的...
第三章 拔罐法 第四章 三棱針法 第五章 皮膚針療法 第六章 穴位注射法 第七章 電針刺法 第八章 穴位貼敷法 第九章 耳針 第十章 頭針 第七篇 推拿科臨床基本技能 第一章 基本手法 第一節 擺動類手法 第二節 摩擦類手法 第三節 振動類手法 第四節 擠壓類手法 第五節 叩擊類手法 第六節 運動關節 ...
額葉刺激法,電針中樞部刺激法之—。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一般電針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根據額葉切除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原理,在顳部用針刺入額葉,然後通電,如欲引起電休克發作,可使電流適當增大。電針中樞部刺激法之—。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一般電針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根據額葉切除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原理,在顳部用針刺...
石學敏院士將“醒腦開竅”針刺法配伍腧穴操作進行量學研究,使“醒腦開竅”針刺法日趨規範化、劑量化,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鑑的研究方法。有關針刺人中穴治療疾病的量效關係研究還不多,尚需科學規範的實驗研究逐一確定針刺人中穴治療每一病症達到最佳療效各影響因素的量化值,包括最適宜的針刺強度、...
(3) 眼-枕經顱法 (4) 電極放在術後切口兩旁 2、 參數選擇 目前分為3種治療方式:常規型、類針刺型、短暫刺激型。3、 治療時間 最常用的是常規型,治療時間可很長,從每天30-60分鐘至36-48小時不等。類針刺型能同時興奮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治療時間一般為45分鐘,根據受刺激的肌肉疲勞情況決定。短暫強...
一、針刺法 二、注藥法 三、埋線法 四、神經阻滯法 五、針刀神經觸激術 六、電刺激療法 第二節 常用神經乾電刺激方法 一、中頻脈衝電療法 (一)中頻電流的特點 (二)生理和治療作用 二、低頻脈衝電療法 (一)低頻電流的特點 (二)生理和治療作用 (三)常規電針治療儀的作用 三、調製中頻電療法 (一...
氖燈指示各種波型的頻率。優點 G6805-2多功能治療儀的“電針法”是在針刺腧穴“得氣”後,在針上通以接近人體的生物電的微量電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它的優點是:在針刺腧穴的基礎上,加以脈衝電的治療作用,針與電兩種刺激相結合,故對疾病能提高療效;能準確地掌握刺激參數;效果更顯著。
一、 穴位脈衝治療法 穴位脈衝治療法又稱穴位電刺激療法,是不經針刺而直接用電能在穴位上給予刺激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其原理是以中醫陰陽平衡理論為依據,以電刺激穴位而達到針灸治病的效果。不同的脈衝電流會對人體神經和經絡引起興奮或抑制,可以鎮靜、鎮痛,能調整人體內感覺運動神經纖維,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
有條件者應行氣管插管,加壓氧氣人工呼吸。③出現神志昏迷不清者可針刺人中、中沖等穴位。④呼吸、心跳恢復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路上還要密切注意患兒的病清變化。⑤對症治療。缺氧所致腦水腫者,可使用甘露醇、50%葡萄糖等脫水;對由於肌肉強烈收縮造成的骨折及脫位,要復位、固定;對燒傷者,以暴露療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