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電視相親節目是指由電視台策劃製作的為未婚男女提供
相親平台的電視節目。電視相親節目邀請自願報名參加節目的男女嘉賓來到錄製現場,通過一定的環節,使兩情相悅的男女嘉賓配對成功,從而達到相親的目的。電視相親節目應該力求真實、積極、健康、高雅,摒棄虛假、消極、泛濫、低俗。
目前現有的電視相親節目有: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浙江衛視《愛情連連看》,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東方衛視《百里挑一》,山西衛視《桃花朵朵開》等。
社會反響
“姑娘們我告訴你,你們嫁人,嫁老公,沒有5克拉以上的鑽戒不要嫁。”“我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腳踏車後笑”“我的手只給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萬……”
若非親見親聞,實在難以想像這些充斥著拜金主義的惡俗話語來自於當前電視螢屏上火熱播出的婚戀交友類節目。一段時間以來,一批相親節目應引起了觀眾對畸形“婚戀觀”的廣泛批評,引發了社會對主流價值觀遭受挑戰和踐踏的憂慮。
對於異化的相親節目,也有人為之辯護,認為電視相親真人秀本來就只是一場娛樂,無關真誠,犯不著較真。
果真如此嗎?在上海舉辦的
第16屆上海電視節主持人論壇上,全國眾多電視主持人對此言辭激烈地予以批評。
上海電視主持人曹可凡指出,電視相親節目已經變味成了“情景連續劇”。參加節目的所謂的男女嘉賓都是演員,他們和主持人進行共謀,按著劇本來演。“這根本不是一個真誠的、善意的、談情說愛的地方。大家都是以出位來博收視率”。 | |
央視主持人王小丫也認為,“審醜”是電視可悲的墮落。“有些媒體把人性的劣根性放大來搶眼球,還戴上光環,還說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媒體不能一味只考慮收視率,而要尊重觀眾。” | |
“相親節目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收視‘掠奪戰’。身份作假、編造故事,不惜‘出口傷人’,‘拜金’‘享樂’的非主流價值觀被刻意放大,這是急功近利媒體人不負責任和沒有公共道德的表現。”湖南衛視節目製片人劉蕾說。 | |
社會上不少有識之士也言詞犀利地質疑《非誠勿擾》等“偽相親節目”的價值取向。音樂製作人江小魚在節目中當面痛斥拜金女。他認為,電視傳媒對拜金主義和炫富享樂主義的過度張揚,將會給社會困難群體帶來沉重壓力,從而讓整個社會為價值觀失衡付出巨大代價。 | |
規範管理
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6月9日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要求整治“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還螢屏以淨土。
廣大觀眾對日益泛濫的相親節目批評頗多,總結起來大約有“八宗罪”:
一是節目內容、形式雷同,抄襲之風盛行。
二是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忽視情感交流。
三是盲目追求收視率,刻意製造敏感話題,刺激觀眾的窺視欲。
四是節目嘉賓不少是“託兒”,相親變為“演戲”。
五是女嘉賓頻出“醜聞”“緋聞”,惡俗炒作吸引眼球。
六是語言暴力充斥節目,嘉賓言語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毒舌”飛舞,缺乏平等交流。
七是把庸俗當脫俗,讓低級趣味成為流行,隨意貶低“真善美”的主流價值觀,突破社會道德底線。
八是雖為相親節目,卻真情匱乏,真愛難尋。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魏劍美說,這些相親節目,把年輕人拜金、自私、造作、享樂之愛情觀、價值觀,一次次放大。“節目中滿是作秀的痕跡,節目人員事先埋好‘非主流價值’的地雷,等著大家去踩。而嘉賓之間互相謾罵、羞辱,似乎成為節目最大看點。”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顧駿認為,相親秀大行其道,是
電視節目策劃者利用當代社會一些扭曲的價值觀,一味迎合低級趣味的產物。華麗的包裝、赤裸裸的拜金主義、所謂的“女性意識”,一次次形成“視覺衝擊”,一次次拔高收視率,折射出一些人的浮躁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