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評論:從本體到跨媒介的話語功能考察

電視新聞評論:從本體到跨媒介的話語功能考察

《電視新聞評論:從本體到跨媒介的話語功能考察》是2020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婧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視新聞評論:從本體到跨媒介的話語功能考察
  • 作者:朱婧雯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901912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將研究視角放置於評論體裁的話語功能之上,以當前大眾話語場與主流話語場的區隔為切入,挖掘電視新聞評論在詢喚主體、達成話語權力方面的功能與效用。在方法上嘗試採用多模態的話語分析方法和針對評論節目內容、跨媒體平台評論選題分布等多個層面、不同角度的對比量化分析,為當代電視媒介尤其是國家型媒介機構在引導國家話語、傳播國家意識形態方面提供一種路徑觀照。書中以中央電視台相關欄目為例,梳理了電視新聞評論的話語生成歷史,描繪了我國電視新聞評論體系的基本形態。書中藉助話語分析、框架分析等理論,對中央電視台部分新聞評論欄目的具體評論話語做出多角度的研究,結合大量實例,為今後相關欄目的創作和話語生產提供範式參考。

作者簡介

朱婧雯,文學博士,成都大學傳媒研究院副研究員、新聞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東協影視與動畫學院講師、影視系副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史學專委會理事,中國認知傳播學會理事。從事影視藝術傳播教學,參與主研國家社科基金“認知傳播學”、部級課題“中國電視發展史”,主持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重點課題“‘地緣敘事’視域下中國-東協紀實影像的跨文化傳播研究”,主持3項省校級課題。在《現代傳播》《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國電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部分被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人民網傳媒頻道轉載。擔任《廣播電視教程》副主編工作。一項成果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會獎”一等獎,兩項成果獲省級學會獎。主要研究領域:認知與傳播理論,影視史論與批評。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二、研究的文獻綜述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重難點
第一章 從意識形態批判到去“神話”建構:國家話語的電視傳播路徑
第一節 傳媒視野中國家意識形態的理論起源
一、葛蘭西意識形態理論的中性觀照
二、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和主體“詢喚”
三、電視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第二節 電視傳播意識形態:一種國家話語與“神話”修辭
一、費爾克拉夫、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路徑
二、巴特“神話”修辭的符號話語解讀
三、電視新聞評論:國家意志的視像神話
第二章 從日常敘事到國家話語修辭:央視新聞評論節目的框架建構
第一節 議題設定:央視新聞評論欄目對國家話語的彰顯
一、橫向選題:多元評論欄目的觀點覆蓋(話語定性)
二、縱向選題:特定議題的全方位深度評析(話語生產)
三、小結:縱橫視角下國家話語的價值彰顯
第二節 “敘事流”與框架:以央視《新聞1+1》的節目樣本為例
一、視角定位
二、結構邏輯的鋪設
第三節 修辭表意:以《新聞1+1》節目文本為例
一、內容修辭:抽象議題的具象表達
二、形式修辭:內在情態的聲像復現
三、話語修辭:社會場域的“全景”納入
第三章 從個體認知到國家認同:央視新聞評論節目的話語實
第一節 話語議程設定
一、“決定人們想什麼”
二、“影響人們怎么想”
第二節 大眾輿論引導
一、“活動舞台”——輿論環境的營造
二、“聚光燈下的舞者”——輿論形象的塑造
三、“頭腦中的圖像”——輿論意涵的認知影響
第三節 民族共同體建構
一、符號規約
二、環境規訓
第四章 平台互聯與話語互動:國家話語的泛媒介生產
第一節 平台互聯:央視新聞評論話語形態的多維空間
一、“電視+”評論植入
二、“跨媒體”議程覆蓋
三、“融媒介”話語復現
第二節 話語互動:央視新聞評論話語角色的動態演繹
一、“詢喚”:國家話語對大眾焦慮的撫慰疏導
二、“收編”:“意識形態”“八卦”“藝術”的話語共鳴
第三節 新媒體時代央視新聞評論傳播國家話語的路徑思考
一、從“電視評論”到“國家話語”
二、從“單向評論”到“觀點互動”
三、從“觀點爭鳴”到“認知共鳴”
從“認知共鳴”到“行動共識”
餘論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
附錄七
附錄八
附錄九
附錄十
附錄十一
附錄十二
附錄十三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