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鎮(電白縣馬踏鎮)

馬踏鎮(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轄鎮)

電白縣馬踏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踏鎮,隸屬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地處電白區東南部,東部與陽西縣儒洞鎮隔河相望,東南部與嶺門鎮交界,南部與電城鎮接壤,西部與觀珠鎮連線,北部與望夫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61.9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馬踏鎮戶籍人口為94011人。

隋、唐時,為連江縣(保寧縣)治所。1983年,撤公社建馬踏區。1987年,撤區建馬踏鎮。截至2021年10月,馬踏鎮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馬踏社區府前路1號。

2019年,馬踏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踏鎮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
  • 地理位置電白區東南部
  • 面積:161.91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馬踏社區府前路1號
  • 電話區號:0668
  • 郵政編碼:525434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馬踏站 
  • 車牌代碼:粵K
  • 人口:94011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外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隋、唐時,為連江縣(保寧縣)治所。
開元五年(717年),高州徙治於此,州縣同治(遺址於祿岳下村)。
元、明時,為上保寧鄉一圖。
清代,置赤嶺堡、祿岳堡、蛟潭堡、松塘堡、石笏堡和鄧朝堡。
民國三十年(1941年),馬桐鄉改名馬踏鄉,一界鄉併入大榜鄉。
1949年—1950年,設定一區,區治於馬踏圩。
1951年,撤銷大區,置馬踏小區(隸屬一區),治所馬踏圩,轄馬踏、祿岳等鄉。
1957年,撤區建鄉。
1958年,隸紅旗公社。
1959年,置馬踏公社。
1960年,分別置馬踏和龍灣2公社。
1963年,再合併為馬踏公社。
1983年,撤公社建馬踏區。
1987年,撤區建馬踏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馬踏鎮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馬踏、馬踏、長山、下山、上村、祿岳、石笏、鳳門、天星、石古灣、珊瑚、聯群、黃羌、下河、龍灣、秀田、華田、下洞嶺、蓮河、松塘。
截至2021年10月,馬踏鎮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馬踏社區馬踏村長山村下山村祿岳村上村村石笏村鳳門村天星村石古灣村珊瑚村聯群村黃羌村華田村秀田村龍灣村下河村蓮河村下垌嶺村松塘村,鎮人民政府駐馬踏社區府前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踏鎮地處電白區東南部,東部與陽西縣儒洞鎮隔河相望,東南部與嶺門鎮交界,南部與電城鎮接壤,西部與觀珠鎮連線,北部與望夫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61.91平方千米。
馬踏鎮

地形地貌

馬踏鎮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西高東低,西北部有將軍嶺、南雷嶺,西部有蟻潭嶺,西南部有尖嶺等。

水文

馬踏鎮河流依地形自西向東流,主要有龍灣河、黃羌河、孟江河、水頭河、文炳河和蓮河。

自然災害

馬踏鎮主要有洪澇、颱風、滑坡和土石流等。

自然資源

馬踏鎮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有金、錫、鎢等有色金屬,以及花崗岩、石英石、鉀長石、黃臘石等,其中花崗岩儲量達10億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馬踏鎮常住人口約8.5萬,其中戶籍人口8.4萬。2011年,戶籍人口出生率13‰,人口自然增長率8‰。
截至2019年末,馬踏鎮戶籍人口為9401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踏鎮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510萬元,比上年增長8.5%;完成稅收入庫358萬元,比上年增長8.3%。
2019年,馬踏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馬踏鎮主要農產品有水稻、花生、番薯等,是電白縣重要的糧食產區。2011年,糧食產量達25160噸。

工業

馬踏鎮主要行業有制鎖、花崗岩開採、運輸、建築、飲食等。鄉鎮工業以民營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5.6億元。

商業外貿

2011年末,馬踏鎮有註冊商戶542家。馬踏坪每逢農曆每旬三、六、九圩日,日最高攤檔1200多家,趕集人數高峰期日達3萬人次。商品零售批發業和機車銷售業迅速發展。2011年,商品銷售額達1.3億元,年均增長8%。

金融業

2011年末,馬踏鎮金融機構種類存款餘額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踏鎮有國小24所,在校學生8343人,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2576人;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2193人,專任教師41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踏鎮有文化中心1個,藏書近1萬冊。村文化活動中心20個。曲藝社2個,詩社1個。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836戶,傳輸網路覆蓋率91%。
2011年末,馬踏鎮有公共籃球場65個,足球場23個,民眾體育組織20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踏鎮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20個。有副主任醫師職稱1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25人、護師3人,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執業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8635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馬踏鎮核定低保對象2240人,五保戶551人,救助對象807人,共發放救助金333萬元。敬老院1家,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對象138人,撫恤費支出84萬元。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5萬人,參保率31.25%。全鎮共報銷醫療費約450萬元,受益民眾達2.8萬人次。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踏鎮有郵政網點1個,征訂報紙0.13萬份、期刊0.19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19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16萬戶。

基礎設施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馬踏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0.8平方米。

交通

馬踏鎮境內有325國道經過,有馬踏站鐵路車站。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傳說有仙人云游赤嶺,策馬穿街而過,於坪邊的一塊大青石上踏下深深的一個馬蹄印,因而得名。

風景名勝

  • 題字嶺
題字嶺又名六石嶺,也叫虎嶺,位於圩西1千米,原是尖嶺余脈,高100餘米。嶺上有六塊巨石,高10餘米,中間三石形如棋盤。相傳兩仙常於此對弈,一仙觀棋,分別圍坐於周圍的三個石墩上。
  • 金牛嶺
金牛嶺位於馬踏圩西2千米的孟姜河西岸,嶺上有斷崖深數丈,長100丈許。相傳為金牛出山震塌崗巒而成的深坑。據考,此為採掘金礦的礦坑塌陷而形成的斷崖。
  • 鹹水晴魚
鹹水晴魚位於馬踏圩北3千米的鹹水村附近的龍灣河邊,湖面近10畝,深丈許。湖四周皆淡水,惟此湖水鹹。湖中的魚、蝦、貝、藻皆海洋生物。“鹹水晴魚”為電白舊八景之一。
  • 馬踏人民公園
馬踏人民公園位於赤嶺,也即馬踏圩南,嶺上有劉三太廟,遠觀可以看到馬踏很多村落,如石笏大村、下村、大園等。

所獲榮譽

2023年4月,被授予“廣東省衛生鎮”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