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是由侯世英、周靜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符合高校理工科非電類專業本專科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作為自學考試和各種成人教育的教材或參考書,對於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也是一本參考書。
該教材共十二章,由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三相交流電路、電路的暫態分析、電路的暫態分析、放大電路分析、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套用、直流穩壓電源、直流穩壓電源、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可程式邏輯器件、數模和模數轉換組成。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
- 作者:侯世英、周靜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23日
- 頁數:46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47127-4
- 版面字數:710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在重慶市精品課程建設和重慶大學平台課程建設項目的支持下,該課程組提出“強化實驗教學,精品化理論教學”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並把該改革理論貫徹於教材建設中,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修訂,從而編寫了該教材。
該教具體修訂及分工如下:
該教材內容共12章,第1~4章(孫韜、侯世英執筆)為電路分析基礎部分內容;第5~8章(周靜執筆)為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部分內容;第9~12章(熊蘭執筆)為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部分內容。與第一版本的教材相比,電路分析基礎部分在保持原有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將三相電路單列為一章,增加了安全用電的內容;在行文中引入了“小故事”,介紹元件、理論的來龍去脈或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套用等,使該教材在理論分析中增添色彩。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部分以器件的外特性為基礎、以基本電路為中心,介紹各種常見的套用電子電路,並把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貫穿其中;弱化了器件內部的工作原理及理論分析,降低了對分立元件電路的理論要求,強調了集成運放的特性及其各種運用電路,包括運算電路、信號轉換電路、有源濾波電路、比較電路、信號發生電路等。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部分,考慮到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補充了關於常見集成塊及其套用的內容,在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中增加了關於競爭一冒險現象的闡述。在數模和模數轉換部分,不僅介紹了DAC和ADC的基本原理,還增加了集成DAC和ADC及其套用的內容。
參與教材編寫和提出修改建議的均是從事“電工學”課程教學的一線教師。整個教材最後由侯世英和周靜負責統稿與修改,實驗室的張立群、李利、串禾、巫宣文和肖馨為教材交稿前做了檢查。該教材由華南理工大學的殷瑞祥教授審稿,他在審稿中和教材建設過程中提出了意見。
2017年2月23日,《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共十二章,全書包括三個部分:電路分析基礎(第1~4章)、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5~8章)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9~12章)。其內容涵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三個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以及套用所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各章節中部分內容以“*”號標示。該教材附有Multisim仿真軟體的使用說明,並將其套用於各章節的例題和習題中。
教材目錄
前輔文 | 5.1半導體與PN結 | *8.5開關電源 |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 5.1.1本徵半導體 | 學習指導 |
1.1電路的基本概念 | 5.1.2雜質半導體 | 習題 |
1.1.1電路的功能及組成 | 5.1.3PN結 | 第9章 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 |
1.1.2電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參考方向 | 5.2二極體及其套用 | 9.1數字電路基礎 |
1.2電路的基本定律 | 5.2.1二極體的結構、伏安特性及參數 | 9.1.1數字邏輯基礎 |
1.2.1常用名詞介紹 | 5.2.2二極體的套用 | 9.1.2邏輯運算與邏輯門電路 |
1.2.2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 5.2.3特殊二極體簡介 | 9.1.3邏輯代數的公式與定理 |
1.2.3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 5.3雙極型晶體三極體 | 9.1.4邏輯函式的表示與化簡 |
1.3理想電路元件 | 5.3.1晶體三極體的結構、符號 | 9.2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 |
1.3.1電阻元件 | 5.3.2三極體的伏安特性 | 9.2.1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
1.3.2電容元件 | 5.3.3三極體的主要參數 | 9.2.2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
1.3.3電感元件 | 5.3.4三極體構成放大電路 | *9.2.3競爭-冒險現象 |
1.3.4電壓源 | 5.4場效應管 | 9.3常用的組合邏輯電路 |
1.3.5電流源 | 學習指導 | 9.3.1加法器 |
1.3.6受控電源 | 習題 | 9.3.2編碼器 |
1.3.7簡單電路的分析計算 | 第6章 放大電路分析 | 9.3.3解碼器 |
1.4電路的等效化簡分析方法 | 6.1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 *9.3.4數據選擇器 |
1.4.1電阻串並聯的等效變換 | 6.1.1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 學習指導 |
1.4.2電源的等效變換 | 6.1.2放大電路的性能指標 | 習題 |
1.4.3等效電源定理 | 6.2三極體放大電路 | 第10章 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 |
1.5電路的其他分析方法 | 6.2.1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 10.1雙穩態觸發器 |
1.5.1支路電流分析法 | 6.2.2靜態工作點穩定的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 10.1.1不同觸發方式的觸發器 |
1.5.2彌爾曼定理 | 6.2.3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射極輸出器) | 10.1.2不同功能的觸發器 |
1.5.3疊加定理 | 6.3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 10.1.3觸發器的邏輯轉換 |
學習指導 | 6.3.1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偏置電路 | 10.2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 |
習題 | 6.3.2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分析 | 10.2.1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
第2章 正弦交流電路 | 6.3.3場效應管放大與三極體放大的比較 | 10.2.2分析同步時序邏輯電路 |
2.1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 6.4多級放大電路 | 10.2.3分析異步時序邏輯電路 |
2.1.1正弦量的三要素 | 6.4.1多級放大電路及級間耦合方式 | 10.3計數器 |
2.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 6.4.2多級放大電路的性能分析 | 10.3.1同步計數器 |
2.2單一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 | 6.4.3多級放大電路的工作點穩定問題 | 10.3.2異步計數器 |
2.2.1電阻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 | 6.5差分放大電路 | 10.3.3集成計數器 |
2.2.2電感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 | 6.5.1差分放大電路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 10.3.4任意進制計數器 |
2.2.3電容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 | *6.5.2具有恆流源的差分放大電路 | 10.4暫存器 |
2.3複雜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 | 6.6功率放大電路 | 10.4.1數碼暫存器 |
2.3.1電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 6.6.1功率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 10.4.2移位暫存器 |
2.3.2RLC串聯交流電路 | 6.6.2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 10.5集成555定時器 |
2.3.3電路諧振 | 6.6.3複合管 | 10.5.1電路結構及工作原理 |
2.4功率因數及其提高 | 學習指導 | 10.5.2用555定時器構成施密特觸發器 |
2.4.1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 | 習題 | 10.5.3用555定時器構成單穩態觸發器 |
2.4.2提高功率因數的措施 | 第7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套用 | 10.5.4用555定時器構成多諧振盪器 |
2.5非正弦周期交流電路簡介 | 7.1集成運算放大器簡介 | 學習指導 |
2.5.1非正弦周期量的大小與功率 | 7.1.1運放的主要參數 | 習題 |
*2.5.2非正弦周期交流線性電路的分析計算 | 7.1.2運放的特性 | 第11章 可程式邏輯器件 |
學習指導 | 7.2負反饋及其對運放的影響 | 11.1PLD簡介 |
習題 | 7.2.1負反饋的概念及作用 | 11.1.1PLD的發展史 |
第3章 三相交流電路 | 7.2.2負反饋對運放特性的影響 | 11.1.2電路表示法 |
3.1三相電源 | 7.3運放構成的線性運算電路 | 11.2低密度可程式邏輯器件 |
3.1.1三相電源的產生 | 7.3.1比例運算電路 | 11.2.1可程式唯讀存儲器PROM |
3.1.2三相電源的連線 | 7.3.2加減法運算電路 | 11.2.2可程式邏輯陣列PLA |
3.2三相電路的分析 | 7.3.3信號轉換電路 | 11.2.3可程式陣列邏輯PAL和通用陣列邏輯GAL |
3.2.1三相電路負載的連線 | 7.3.4微分、積分運算電路 | 11.3高密度可程式邏輯器件 |
3.2.2三相電路的功率 | 7.4有源濾波器 | 11.3.1CPLD的結構特點 |
3.3安全用電 | 7.4.1濾波器的傳遞函式 | 11.3.2FPGA的結構特點 |
3.3.1三相五線制供電 | 7.4.2無源濾波器 | 11.4可程式邏輯器件的編程 |
3.3.2觸電的方式 | 7.4.3有源濾波器 | 11.4.1軟體設計流程 |
3.3.3觸電對人體的傷害 | 7.5運放的非線性套用 | 11.4.2硬體描述語言 |
3.3.4觸電急救及預防 | 7.5.1單門限電壓比較器 | 學習指導 |
學習指導 | 7.5.2滯回比較器 | 習題 |
習題 | 7.6信號產生電路 | 第12章 數模和模數轉換 |
第4章 電路的暫態分析 | 7.6.1方波產生電路 | 12.1數模轉換器 |
4.1電路的穩態與暫態 | 7.6.2鋸齒波產生電路 | 12.1.1倒T型電阻網路DAC |
4.1.1電路中暫態與穩態的概念 | 7.6.3正弦波產生電路 | 12.1.2集成DAC及其套用 |
4.1.2電路中暫態產生的原因 | 學習指導 | 12.1.3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
4.1.3換路定則 | 習題 | 12.2模數轉換器 |
4.1.4電路中初始值與穩態值的確定 | 第8章 直流穩壓電源 | 12.2.1採樣和保持 |
4.2一階線性電路的暫態回響 | 8.1直流穩壓電源簡介 | 12.2.2量化和編碼 |
4.2.1三要素法 | 8.2整流電路 | 12.2.3逐次比較ADC |
4.2.2例題講解 | 8.2.1單相整流電路 | *12.2.4雙積分ADC |
4.3一階電路的矩形波回響 | 8.2.2三相整流電路 | *12.2.5集成ADC及其套用 |
*4.4一階電路的正弦回響 | 8.3濾波電路 | 12.2.6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
*4.5二階線性電路的暫態回響 | 8.3.1電容濾波電路 | 學習指導 |
4.5.1二階電路的微分方程 | 8.3.2其他濾波電路 | 習題 |
4.5.2二階微分方程的解 | 8.4穩壓電路 | 附錄 Multisim使用說明 |
學習指導 | 8.4.1穩壓二極體穩壓電路 | 主要參考書目 |
習題 | 8.4.2串聯線性穩壓電路 | |
第5章 半導體器件基礎 | 8.4.3三端集成穩壓器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該課程包括數字課程介紹、主教材全部12章內容的電子講稿(PPT檔案)、電路仿真檔案、課後習題參考解答、教學案例視頻等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電工學I——電路與電子技術(第二版)”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7年1月 | 侯世英、周靜 |
教材特色
1、基礎性原則。該教材在內容上採納開始以來形成的內容模組,力求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以及套用所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在語言上避繁就簡。
2、套用性原則。該教材內容上將弱化部分理論的推導和分析,注重基本器件和基本電路的構成、外特性及套用;該教材的舉例分析、案例闡述儘量與生活、生產相聯繫,通過必例題、習題,對仿真分析和套用來模擬。
3、適應性原則。考慮到“電工學”課程的教學對象包括各類理工專業的學生,則存在“授課對象的專業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不同”等實際情況,以及多數院校都對“電工學”課程的教學學時進行了壓縮,課程教學面臨“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該教材涵蓋了基本內容基礎上,在各章節中部分選修內容以“*"標示,對不同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選擇。
作者簡介
侯世英,女,重慶大學電工電子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黨委委員,中國高等學校電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重慶市高校電工學研究會理事長,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新能源發電及變換器拓撲與控制等領域。
周靜,女,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號檢測處理與智慧型控制,功率器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