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電工學(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電工學》分為《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和《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上下兩冊,上冊是由孔慶鵬主編,下冊是由李自勤主編,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電工電子基礎課程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非電類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自學考試和成人教育的自學教材,還可供電工電子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主要介紹電工技術的基礎知識。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直流電路、一階動態電路的暫態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供配電技術基礎、磁路與變壓器、電動機、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可程式控制器及套用,並配備例題和習題。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主要介紹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基礎知識。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套用、半導體二極體及直流穩壓電源、晶體三極體及其放大電路、場效應管放大電路與功率放大電路、電子電路中的反饋、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與時序邏輯電路、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並配備例題和習題。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工學
  • 作者:上:孔慶鵬,下:李自勤
  • ISBN:上:9787121258411,下:9787121250453
  • 類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 頁數:上:212頁,下:212頁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上:2015年8月,下:2015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上:339千字,下:339千字
  • CIP核字號:上:2015072571,下:2014283932
成書過程,修訂過程,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過程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由孔慶鵬策劃、組織和統稿。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1、2章及附錄A由李自勤編寫,第3、4章由辛青編寫,第5、6章由查麗斌編寫,第7、8章由孔慶鵬編寫。王宛苹參與了第1、2、3章部分內容的編寫,王勇佳、呂幼華、汪潔、胡體玲和李付鵬等老師都參與了該教材的編寫、該書習題的解答及設計題目的模擬仿真工作,在結構和內容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見,張鳳霞和錢文陽參與了該書的部分校對工作,錢夢楠與錢夢菲參與了該書部分書稿和圖的錄入工作。在該書編寫的過程中,吸收了兄弟院校的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編者還參考了一些已經出版的圖書和文獻。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由李自勤策劃、組織和統稿。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1、2章由李自勤編寫,第3、4章由查麗斌編寫,第6、7章由辛青編寫,第5、8章由孔慶鵬編寫。劉建嵐參與了第1章部分內容的編寫,王宛苹、王勇佳、呂幼華、汪潔、胡體玲和李付鵬等老師參與了該教材的編寫、該書習題的解答及設計題目的模擬仿真工作,在結構和內容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見,張鳳霞和錢文陽參與了該書的部分校對工作,錢夢楠與錢夢菲參與了該書部分書稿和圖的錄入工作。在該書編寫的過程中,得到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支持;吸收了兄弟院校的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編者參考了一些已經出版的圖書和文獻。

出版工作

2015年8月,《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出版社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責任編輯
王羽佳
王羽佳
2015年1月,《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出版社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責任編輯特約編輯
王羽佳
王羽佳
王曉慶

內容簡介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主要介紹電工技術的基礎知識。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直流電路、一階動態電路的暫態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供配電技術基礎、磁路與變壓器、電動機、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可程式控制器及套用,並配備例題和習題。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主要介紹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的基礎知識。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套用、半導體二極體及直流穩壓電源、晶體三極體及其放大電路、場效應管放大電路與功率放大電路、電子電路中的反饋、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與時序邏輯電路、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並配備例題和習題。

教材目錄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目錄
第1章 直流電路 1
1.1 電路及電路模型 1
1.1.1 電路的作用及組成 1
1.1.2 電路元件和電路模型 1
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2
1.2.1 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2
1.2.2 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3
1.2.3 電功率 4
1.3 基爾霍夫定律 5
1.3.1 幾個術語 5
1.3.2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 5
1.3.3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6
1.4 電阻元件 6
1.4.1 歐姆定律 7
1.4.2 電阻的串並聯等效 10
1.5 電壓源與電流源 13
1.5.1 電壓源模型與電流源模型 13
1.5.2 理想電源 15
1.5.3 電源的等效變換 15
1.6 電位的計算 17
1.7 支路電流分析法 19
1.8 疊加定理 20
1.9 等效電源定理 22
1.9.1 戴維南定理 22
1.9.2 諾頓定理 23
1.10 含受控源的電阻電路 25
1.10.1 受控源 25
1.10.2 含受控源電阻電路的分析 26
習題1 29
第2章 一階動態電路的暫態分析 35
2.1 電容元件與電感元件 35
2.1.1 電容元件及其性質 35
2.1.2 電感元件及其性質 37
2.2 換路定則與初始條件 38
2.2.1 換路定則 38
2.2.2 初始條件的求取 39
2.3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回響 40
2.3.1 RC電路的零輸入回響——電容放電過程 40
2.3.2 RL電路的零輸入回響 42
2.4 一階電路零狀態回響 44
2.4.1 RC電路的零狀態回響——電容充電過程 44
2.4.2 RL電路零狀態回響 45
2.5 一階電路完全回響 47
2.5.1 一階電路的完全回響 47
2.5.2 三要素法求一階電路回響 48
2.6 積分電路和微分電路 51
2.6.1 方波激勵下RC電路的回響 51
2.6.2 積分電路和微分電路 53
習題2 54
第3章 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58
3.1 正弦電壓與電流 58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8
3.1.2 有效值與相位差 59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0
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1
3.2.2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表示 62
3.3 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 63
3.3.1 電阻電路 63
3.3.2 電感電路 64
3.3.3 電容電路 64
3.4 RLC串聯交流電路 65
3.5 正弦穩態交流電路的分析 67
3.5.1 阻抗的串並聯 67
3.5.2 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69
3.6 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 71
3.6.1 瞬時功率 71
3.6.2 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視在功率 72
3.6.3 功率因數的提高 74
3.7 交流電路的頻率特性 75
3.7.1 RC濾波電路 75
3.7.2 串聯諧振 80
3.7.3 並聯諧振 82
習題3 83
第4章 供配電技術基礎 89
4.1 供配電系統概述 89
4.1.1 電力系統 89
4.1.2 供配電系統 90
4.1.3 電力系統的額定電壓 92
4.1.4 供電質量 93
4.2 三相電源 94
4.3 三相電路中負載的連線 96
4.3.1 負載星形連線的三相電路 97
4.3.2 負載三角形連線的三相電路 99
4.4 三相電路中的功率 100
4.5 安全用電技術 100
4.5.1 安全用電常識 100
4.5.2 防觸電安全技術 101
習題4 102
第5章 磁路與變壓器 105
5.1 磁路的基本概念 105
5.1.1 磁場的基本物理量 105
5.1.2 鐵磁材料特性 106
5.1.3 磁路歐姆定理 107
5.2 交流鐵心線圈電路 108
5.2.1 基本電磁關係 109
5.2.2 功率損耗 110
5.3 電磁鐵 111
5.4 變壓器 112
5.4.1 變壓器的分類與結構 112
5.4.2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113
5.4.3 變壓器的使用 116
5.4.4 特殊變壓器 118
習題5 119
第6章 電動機 122
6.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22
6.1.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和組成 122
6.1.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124
6.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電磁轉矩與機械特性 127
6.2.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電路分析 127
6.2.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電磁轉矩 129
6.2.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機械特性 129
6.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使用 131
6.3.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額定數據 131
6.3.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啟動 133
6.3.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 135
6.3.4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制動 136
6.4 單相異步電動機 138
6.5 直流電動機 140
6.5.1 直流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140
6.5.2 直流電動機的工作特性 141
6.5.3 直流電動機的啟動和調速 142
習題6 143
第7章 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 145
7.1 常用低壓電器 145
7.1.1 手動電器 145
7.1.2 自動電器 147
7.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直接啟動控制 152
7.2.1 點動控制 152
7.2.2 直接啟停連續運轉控制 153
7.2.3 順序控制 154
7.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 155
7.4 開關自動控制 156
7.4.1 行程控制 156
7.4.2 時間控制 157
習題7 158
第8章 可程式控制器及套用 163
8.1 可程式控制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163
8.1.1 可程式控制器的基本結構 163
8.1.2 可程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166
8.2 可程式控制器的編程 168
8.2.1 可程式控制器的程式語言 168
8.2.2 可程式控制器梯形圖的編程原則 170
8.3 PLC的內部編程元件和指令系統 172
8.3.1 PLC的內部編程元件 172
8.3.2 PLC的指令系統 175
8.4 PLC的梯形圖程式設計方法和套用 179
8.4.1 經驗設計法 179
8.4.2 套用實例 182
習題8 185
附錄A Multisim軟體簡介 188
附錄B 部分習題答案 199
參考文獻 204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目錄
第1章 模擬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套用 11.1 放大電路概述及其主要性能指標 1
1.1.1 放大電路概述 1
1.1.2 放大電路的方框圖及其主要性能指標 1
1.2 模擬集成運算放大器 4
1.2.1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符號、電路模型及電壓傳輸特性 4
1.3 理想集成運算放大器 6
1.3.1 理想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 6
1.3.2 理想運算放大器工作線上性區的特點 6
1.3.3 理想運算放大器工作在非線性區的特點 7
1.4 基本運算電路 7
1.4.1 比例運算電路 8
1.4.2 加減運算電路 10
1.4.3 積分和微分運算電路 14
1.5 電壓比較器 16
1.5.1 簡單電壓比較器 16
1.5.2 遲滯電壓比較器 19
習題1 21
第2章 半導體二極體及直流穩壓電源 26
2.1 半導體二極體的外部特性 26
2.1.1 二極體的基本結構 26
2.1.2 二極體的伏安特性 27
2.1.3 二極體的主要參數 28
2.2 晶體二極體電路的分析方法 29
2.2.1 晶體二極體的模型 29
2.2.2 晶體二極體電路的分析 30
2.3 晶體二極體的套用及直流穩壓電源 31
2.3.1 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 32
2.3.2 小功率整流濾波電路 32
2.3.3 穩壓管穩壓電路 35
2.3.4 三端集成穩壓器 37
2.4 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及方法(根據國家標準GB249—74) 41
習題2 42
第3章 晶體三極體及其放大電路 47
3.1 晶體三極體的外部特性 47
3.1.1 電晶體的類型及符號 47
3.1.2 電晶體的電流分配與放大作用 48
3.1.3 電晶體的共射特性曲線 49
3.1.4 電晶體的主要參數 52
3.2 放大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53
3.2.1 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 53
3.2.2 基本共射極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54
3.3 放大電路的分析 55
3.3.1 靜態分析 55
3.3.2 動態分析 57
3.3.3 圖解法分析放大電路的非線性失真和動態範圍 62
3.4 電晶體放大電路的3種接法 66
3.4.1 靜態工作點穩定的共射極放大電路 66
3.4.2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69
3.4.3 共基極放大電路 72
3.4.4 3種基本放大電路的性能比較 73
習題3 75
第4章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與功率放大電路 81
4.1 場效應管的外部特性 81
4.1.1 增強型MOS管的外部特性 81
4.1.2 耗盡型MOS管的外部特性 84
4.1.3 4種場效應管的特性比較 85
4.2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86
4.2.1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直流偏置及靜態分析 86
4.2.2 共源極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88
4.2.3 共漏極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90
4.3 功率放大電路 92
4.3.1 功率放大電路概述 93
4.3.2 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94
4.3.3 採用複合管的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98
4.3.4 集成功率放大電路 99
習題4 100
第5章 電子電路中的反饋 106
5.1 反饋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106
5.1.1 反饋的基本概念 1065.1.2 反饋的類型 107
5.1.3 交流負反饋的4種基本組態 110
5.2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113
5.2.1 降低放大倍數 113
5.2.2 提高放大倍數的穩定性 114
5.2.3 減小非線性失真 115
5.2.4 展寬通頻帶 115
5.2.5 負反饋對輸入、輸出電阻的影響 116
5.3 振盪電路中的反饋 117
5.3.1 正弦波振盪電路的振盪條件 117
5.3.2 RC文氏橋正弦波振盪電路 118
習題5 120
第6章 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 124
6.1 數位訊號、數制與碼制 124
6.1.1 數位訊號 124
6.1.2 數制及其轉換 125
6.1.3 碼制 127
6.2 邏輯函式及其化簡 128
6.2.1 邏輯代數的運算 128
6.2.2 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 129
6.2.3 邏輯函式的表達方式 130
6.2.4 邏輯函式的化簡 131
6.3 邏輯門電路 134
6.3.1 分立元件基本邏輯門電路 134
6.3.2 基本邏輯門電路的組合 135
6.3.3 TTL門電路 137
6.3.4 CMOS門電路 140
6.4 組合邏輯電路 142
6.4.1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42
6.4.2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143
6.4.3 加法器 145
6.4.4 編碼器 146
6.4.5 解碼器 149
習題6 151
第7章 觸發器與時序邏輯電路 155
7.1 雙穩態觸發器 155
7.1.1 RS觸發器 155
7.1.2 JK觸發器 159
7.1.3 D觸發器 160
7.1.4 T觸發器 161
7.1.5 觸發器邏輯功能的轉換 162
7.2 暫存器 163
7.2.1 數碼暫存器 163
7.2.2 移位暫存器 164
7.3 計數器 166
7.3.1 二進制計數器 166
7.3.2 十進制計數器 169
7.3.3 常用中規模集成計數器 170
7.3.4 用集成計數器實現任意進制計數器 172
7.4 時序邏輯電路分析 174
7.5 555定時器及其套用 177
7.5.1 555定時器及其套用 177
7.5.2 555定時器組成的單穩態觸發器 179
7.5.3 555定時器組成的多諧振盪器 180
習題7 182
第8章 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 188
8.1 D/A轉換器 188
8.1.1 倒T形電阻網路D/A轉換器 188
8.1.2 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90
8.1.3 集成D/A轉換器 191
8.2 A/D轉換器 191
8.2.1 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 193
8.2.2 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94
8.2.3 集成A/D 轉換器 194
習題8 196
附錄A 本書常用文字元號說明 197
附錄B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201
參考文獻 206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
該教材有配套教材——《電工學(上冊)習題及實驗指導——電工技術基礎》和《電工學(下冊)習題及實驗指導——電子技術基礎》。
書名書號出版社出版時間作者
《電工學(上冊)習題及實驗指導——電工技術基礎》
9787121258404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08
辛青
《電工學(下冊)習題及實驗指導——電子技術基礎》
9787121250460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01
查麗斌
  • 課程資源
該教材提供配套多媒體電子課件、習題詳解和MOOC網路課程。

教材特色

《電工學(上冊)——電工技術基礎》在內容的安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 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著重於定性分析,減少過於複雜的分析和計算,電路部分習題與例題的選用儘量降低計算難度,減少需要列寫複雜方程進行求解的題目,因為複雜的電路分析都可以藉助於仿真軟體進行。對於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等實際元件的容量、容差和標稱系列等進行了介紹,以使學生了解在設計中如何選用實際器件的知識,突出電工學的工程套用。
  2. 該教材基本上每章都有設計仿真的題目,要求完成設計,採用仿真軟體進行仿真,附錄A介紹了Multisim軟體,在不增加總學時的情況下,建議在教學中利用2~4學時進行軟體的介紹,主要讓學生自學,完成設計題目的設計和仿真,將結果以郵件的形式傳送給老師。設計題目的內容要求不拘泥於課本的內容,鼓勵學生查找資料,自主探索學習,解決設計問題。
《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基礎》在內容的安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 首先將集成運放作為基本電子器件引入,介紹其外特性及其基本套用,讓讀者先了解“放大”、“器件”等概念,然後再介紹其他的電子器件——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及其套用。
  2. 強調“外部套用”,淡化“內部結構”;模擬電路部分的集成運放、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數字電路部分的JK觸發器、D觸發器等,都只介紹器件的外部特性,不介紹內部結構,強調非電類專業學生掌握器件套用技能的學習。
  3. 第1~4章以一類半導體器件及其基本套用電路劃分。在該些內容的介紹中,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套用,減少複雜的數學推導。由於微電子學與製造工藝的進步,與雙極型器件的性能相比,MOS器件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該教材強調了MOS管的內容。
  4. 每章都有設計仿真的題目,要求完成設計,採用Multisim仿真軟體進行仿真,在不增加總學時的情況下,建議在教學中利用2~4學時進行軟體的介紹,主要讓學生自學,完成設計題目的設計和仿真,將結果以郵件的形式傳送給老師。設計題目的內容要求不拘泥於課本的內容,鼓勵學生查找資料,自主探索學習,解決設計問題。

作者簡介

孔慶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振動信號分析、虛擬儀器方面的研究。
李自勤李,1974年生,男,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工電子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