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時代城鄉一體化路徑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

電子商務時代城鄉一體化路徑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

《電子商務時代城鄉一體化路徑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李學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商務時代城鄉一體化路徑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學文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城鄉二元分割結構是當前中國及許多其他國家的典型現象。本課題指出,除重工抑農、重城抑鄉的制度因素外,農村兩個天然經濟劣勢——勞動分工水平劣勢和交易效率劣勢,是造成城鄉二元結構的經濟因素。據此本課題提出兩條城鄉一體化路徑,其一是改變農村的勞動分工水平劣勢,並讓農村剩餘勞動力自由遷移到城市,也即是城市化的方式實現城鄉一體化;其二是改變農村交易效率劣勢,使生產和消費獲得擇址自由,經由經濟活動去中心化,形成自下而上的節點式網路城市體系,從而達到城鄉一體化。後者所要求的條件,正與電子商務時代相符:商品交易不再受時空的束縛,經濟活動的空間格局正在被重新塑造。課題通過構建一個新興古典城鄉模型,從理論層面將兩種城鄉一體化路徑納入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並論證他們賴以成立的條件和內在經濟機制。然後通過案例研究和計量模型分析,為本課題提出的城鄉一體化路徑提供經驗證據。

結題摘要

在網際網路這一全新的技術革命背景下,人類經濟活動正發生急劇的變化,商品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正是這一變化的典型代表,它對傳統的實體交易模式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並很可能在未來重塑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本項目抓住這一時代大背景,通過對經典文獻的梳理和深入剖析,結合網際網路時代所特有的經濟現象,根據商品交易的兩種模式,即傳統實體市場交易模式和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模式對經濟活動的空間特性的影響機制,創造性地構建了一個新的並更加完整的城鄉二元結構和一體化理論框架,從演化視角分析了城市和農村如何在勞動分工和交易費用的兩難衝突中分離,而城市由於市場中心的地位獲得了經濟的集聚效應和政治的集聚效應,農村則孤立和分散,城鄉二元結構由此形成並在政治的集聚效應作用下城鄉二元結構難以破解。在此框架下,我們提出了兩條城鄉一體化路徑,第一條是在實體市場交易模式下的城鄉一體化路徑,即中心化的層級城市-鄉村體系,其生產和消費的空間形式具有層級化的特徵,前提條件是城鄉居民的自由流動;第二條是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城鄉一體化路徑,即網路化的城鄉融合體系,其生產和消費的空間形式具有分散化、多樣化的特徵。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項目完成了四方面的實證研究:(1)基於交易成本理論,在系統考察農地流轉電商化的“聚土地”模式的基礎上,詳細分析和總結了“聚土地”模式的運行機制、背景及模式下農地資源的配置情況,並著重從交易費用的視角對該模式如何促成農地流轉進行了分析;(2)通過對電子商務、企業選址及交易費用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將交易費用引入"電子商務—企業選址"模型。研究發現,對於依賴電子商務運行主要業務的公司來說,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將成為其區位選擇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而對於運用電子商務較少的公司來說,電子商務的影響可能較小。(3)構造了一個省級層面面板數據,實證檢驗電子商務發展對零售業的影響。結果顯示,快遞量與百貨店營業面積呈負相關關係,一個地區的快遞量平均增加1萬件,會使得該地百貨店的營業面積平均減小1.27平方米。(4)構建面板DID模型對農產品電商是否促進中心城市(城鎮)二三產業就業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農業電商倍差估計量的係數為正,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農產品電子商務對二三產業就業率有正向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