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電子同步加速器是根據1944到1945年間Β.И.韋克斯勒和E.M.麥克米倫各自獨立發現的粒子自動穩相原理(見同步回旋加速器)發展起來的。1947年
美國建成第一台,隨後各國陸續建造了能量為幾十至幾百兆電子伏的電子同步加速器。初期建造的電子同步加速器都屬於弱聚焦型。1952年強聚焦原理受到重視,從此以後建造的高能(能量高於1GeV)電子同步加速器一般都採用強聚焦原理。
目前,幾乎所有已建成的高能電子同步加速器,都兼起產生同步輻射的作用,有的已改成專為產生同步輻射的電子儲存環。這種裝置有的叫做光子工廠。
結構
電子同步加速器用C形磁鐵組成環形結構, 其間產生控制電子運動軌道的磁場。環形真空盒放置在各磁鐵的空隙中,盒內裝有加速電極或諧振腔,高頻電源產生固定頻率的高頻電場, 通過加速電極或諧振腔加速電子。因電子靜質量很小,在能量大於2兆電子伏時,其運動速度就接近光速,隨著能量提高,速度變化很小,電子在磁場內作圓周運動,其軌道半徑及周期基本不變。因此,高頻電源的頻率可保持不變。 一般先用直線加速器或高壓加速器加速電子, 使其達到一定速度後再注入同步加速器。大型電子同步加速器常採用多個環形軌道組合,各環之間用直線軌道連線。
運行原理
在電子同步加速器中,電子軌道的曲率半徑為式中ε(t)是電子的總能量,Bo(t)是電子軌道上的磁感應強度,e是電子的電荷。由此可見,要使電子軌道半徑ro保持恆定,在電子能量ε(t)隨時間增加時,軌道磁感應強度 Bo(t)必須同步地增長。由於電子的靜止質量很小,在能量不很大(約2MeV以上)時,速度就已接近光速;能量再提高時,其速度變化很小(質量增加了)。因而,這些電子在恆定軌道上迴轉的周期To基本上不變;即式中v是電子的速度,с是光速。所以在電子同步加速器中,高頻加速電場的頻率不必調變,可以是恆定值;只要與電子在平衡軌道上的迴轉頻率相同或成整數倍,就能保證諧振加速。
為了使進入同步加速器的電子的初速度接近於光速,一般採用感應加速器啟動方式或注入器方式。前一種方法,是在軌道內側磁軛上設定特殊的磁通棒起動時,先按電子感應加速器原理工作;當電子速度接近光速時,改變加速方法,開始加上高頻加速電壓,使其過渡到同步加速狀態。後一種方法,是利用高壓型電子加速器或低能電子直線加速器,把電子預加速到一定能量後注入到同步加速器里;一般在高能電子同步加速器上採用這種方法。
電子同步加速器的工作狀態是脈衝式的。當軌道磁感應強度增長到最大值時,被加速電子的能量也達到最大值,這時加速過程結束。以後軌道磁感應強度下降,恢復到初始值,然後進行下一個加速脈衝。因此射線輸出也是脈衝式的,重複頻率決定於磁場變化的周期,一般為每秒10~60脈衝。
當電子作圓周運動時,由於一直受到向心力作用,會產生電磁輻射。這種
電磁輻射對高能同步加速器來說是進一步提高能量的主要障礙之一。但是,當電子速度接近光速時,由於相對論效應,其輻射的角分布集中於電子軌道的切線方向,而且具有極其優越的光源特性。這種現象是40年代在電子同步加速器上發現的,通常稱為同步加速器輻射,簡稱同步輻射或同步光。
套用
電子同步加速器主要用於研究光核反應和介子物理等。在40年代就發現,當電子同步加速器中的高能電子速度接近光速時,因相對論效應會產生光輻射——同步輻射。目前幾乎所有的電子同步加速器都兼有同步輻射作用。有的專門用於產生同步輻射,有的國家還建造產生光輻射的“光子工廠”。同步輻射是連續光譜,輻射強度高、準直性好、亮度大,且是天然偏振光,在輻射過程中不產生其他粒子,可實現脈衝發射以及可準確計算光能量,因此是一種理想的標準光源,在原子物理學、表面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及光學標準計量等方面有廣泛的套用。
優點
①具有從紅外線到硬X射線廣泛範圍內的光滑連續譜。如使用單色器,可獲得一定波長的單色光。
②輻射強度高,一個儲存環的輻射總功率常在數千瓦以上。
③天然準直性好,其發散度一般小於1毫弧度。
④輻射亮度高,一般比X射線轉靶的標識輻射亮度高10倍,比連續軔致輻射亮度高10倍。
⑤具有天然的偏振性。在軌道平面上是完全偏振光,其電矢量平行於軌道平面。
⑥潔淨度很高。因同步輻射是自由電子發光的,不產生其他粒子本底。
⑦可實現脈衝化,脈寬可達 0.01~1納秒或更短。
⑧光通量、能量分布及偏振度等均可準確計算,並和實驗值很好地相符合,因此可做為標準光源。
電子同步加速器多用於光核反應和介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同步輻射裝置作為性能良好的新型光源,在原子、分子物理、固體物理、表面物理、天體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光刻技術、顯微技術和光學標準計量等等許多科學技術領域裡,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