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禮錫,1968年生於湖北省天門市,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文學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與文藝理論教學。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出版圖書,主要貢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0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
1990年,畢業後分配到襄樊二輕工業局工作。
1995年,調任湖北省工藝美術學院(之後併入襄樊學院,即湖北文理學院前身)。
2001年,承擔《藝術美學》課程建設與教學任務。
2004年,攜手武漢大學陳望衡教授共同探討”襄陽城市文化研究“課題。
200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專著《黑格爾神學美學論》(湖北省教育廳2005年度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
2016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中國山水美學基本範疇與理論特色研究》
2020年,他主持的《中國山水美學思想發展史研究》項目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一般項目。
個人作品
《藝術美學原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01月出版
《黑格爾神學美學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西方傳統藝術理想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08月出版
《城市公共藝術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06月出版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山水情結》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藝術理想與視覺表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藝術美學方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03月出版
《中國藝術與世界文明》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06月出版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6年01月01日
主要貢獻
截至2021年1月,他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3項,獲市廳級社科研究成果獎3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人物評價
雷禮錫先生教美學課程,主要研究西方美學史,特別在研究黑格爾、康德的哲學與美學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
襄樊學院對雷禮錫的“襄陽城市文化研究”很重視,列為重點扶持的一個課題。哲學界的專家、中國最早出版研究黑格爾美學專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陳望衡教授也直接支持這一課題,自2004年開始每年都為此而專程來襄樊與雷禮錫交流。
在“美”的教學中探索“美”
2001年,雷禮錫承擔《藝術美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面對自己有限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經歷,雷禮錫深感任務艱巨。為了不辜負學院信任,雷禮錫全身心投入課程研究與建設,從此走上美學研究與教學的征程。
為保障藝術美學課程教學的適應性、針對性,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雷禮錫決定儘快撰寫一本適合美術本科專業的藝術美學教材。他根據國內美學專業教育特點,研讀《論語》《老子》《莊子》《孟子》《荀子》等古代典籍,研討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等近現代美學家的重要著作,研讀西方美學經典著作尤其德國古典美學名著,並選擇黑格爾美學研究作為突破口,在2005年出版《黑格爾神學美學論》。他又選擇藝術史上影響卓著的達文西及其作品研究作為另一個突破口,在2008年出版《藝術理想與視覺表現——達·文西藝術美學研究》。他堅持邊教邊學、邊學邊研,撰寫了《藝術美學原理》一書,在2007年納入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華大博雅人文藝術館”圖書系列。
為適應高校藝術專業招生與教育形勢的變化,在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雷禮錫對原藝術美學教材進行增補、修訂。2011年,增補修訂後的《藝術美學》,作為武漢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公開出版,先後多次印刷,成為部分高校的參考教材或推薦閱讀書目。
雷禮錫並沒有止步於課程教學與教材編寫,而是自覺適應2011年之後藝術學作為獨立學科門類發展的新態勢,注重藝術美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希冀從根本上明確藝術美學的學科獨立性與基礎性。2017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作為“當代藝術研究前沿”之一的《藝術美學方法論》出版發行,受到學術界關注。此後,為增強藝術美學課程教學的學科理論與方法意識而全面修訂的《藝術美學》第2版,在2020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美”的教學中探索“美”
2001年,雷禮錫承擔《藝術美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面對自己有限的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經歷,雷禮錫深感任務艱巨。為了不辜負學院信任,雷禮錫全身心投入課程研究與建設,從此走上美學研究與教學的征程。
為保障藝術美學課程教學的適應性、針對性,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雷禮錫決定儘快撰寫一本適合美術本科專業的藝術美學教材。他根據國內美學專業教育特點,研讀《論語》《老子》《莊子》《孟子》《荀子》等古代典籍,研討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等近現代美學家的重要著作,研讀西方美學經典著作尤其德國古典美學名著,並選擇黑格爾美學研究作為突破口,在2005年出版《黑格爾神學美學論》。他又選擇藝術史上影響卓著的達文西及其作品研究作為另一個突破口,在2008年出版《藝術理想與視覺表現——達·文西藝術美學研究》。他堅持邊教邊學、邊學邊研,撰寫了《藝術美學原理》一書,在2007年納入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華大博雅人文藝術館”圖書系列。
為適應高校藝術專業招生與教育形勢的變化,在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雷禮錫對原藝術美學教材進行增補、修訂。2011年,增補修訂後的《藝術美學》,作為武漢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公開出版,先後多次印刷,成為部分高校的參考教材或推薦閱讀書目。
雷禮錫並沒有止步於課程教學與教材編寫,而是自覺適應2011年之後藝術學作為獨立學科門類發展的新態勢,注重藝術美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希冀從根本上明確藝術美學的學科獨立性與基礎性。2017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作為“當代藝術研究前沿”之一的《藝術美學方法論》出版發行,受到學術界關注。此後,為增強藝術美學課程教學的學科理論與方法意識而全面修訂的《藝術美學》第2版,在2020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中西方美學比較研究中傳承中國“美”
在教學過程中,雷禮錫發現部分學生存在西方藝術優越論的觀點,對中國藝術的特色和魅力理解不夠。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藝術的特點與價值,雷禮錫套用跨學科研究對中西藝術美學特點進行對比和探索。
雷禮錫經過認真分析與對比,發現山水藝術作為中國特色文化的典範,常常被簡單地等同為西方自然藝術、風景藝術,導致中國的山水概念和西方的風景概念混為一談,西方的自然美觀念和中國的自然美觀念不加區分。為消除思想誤區與文化隔膜,雷禮錫融合哲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地理學、建築學等多學科觀念與方法,探索中國山水藝術美學的真諦。2012年他在《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體山悟水達天道——論中國古典美學的山水範疇》《中國傳統環境藝術的信仰精神及其現代使命》和《中國傳統藝術對西方文化現代化的影響——以近代英國為例》等論文,2016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中國山水美學基本範疇與理論特色研究》,並在《社會科學戰線》發表論文《自然趣味:中國藝術與康德美學》,2018年出版專著《中國藝術與世界文明》,初步理清山水藝術與美學的基本觀念,闡明山水藝術對人類文明的影響。2020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他的專著《晉唐山水美學研究》,明確山水作為獨立美學範疇,形成了藝術美與自然美相依相生的美學實踐、藝術與哲學互動生成的思想傳統,與西方重藝術輕自然的思想傳統大相逕庭。2020年他主持的《中國山水美學思想發展史研究》項目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一般項目,該項目系統考察中國山水美學思想對培育中國精神、凸顯中國文化的意義,闡述道德、自然、自由對建構中國美學精神的歷史意義及其造福現代文明的積極意義。
跨學科探索讓雷禮錫對中國山水藝術美學發展特色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並引導學生拓寬學科專業目光,用開放的文化視野理解和套用山水藝術美學資源。雷禮錫指導的2016屆畢業生張鈺借鑑山水美學觀念與方法,完成學位論文《品牌設計的中國模式:以水墨文化產品為例》,獲湖北省優秀學位論文獎,指導她考取四川大學研究生。
從開始美學研究與教學的征程,雷禮錫一頭扎進“美”的王國,不斷地探索“美”、套用“美”、傳承“美”。雷禮錫說,對“美”的王國的探索,他會堅持做下去,在“美”的研究上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