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概況
穴位雷射療法是發展最迅速,套用最廣泛的現代穴位療法之一,同時,也是當代科學技術嫁接在古老的傳統針灸學上並獲得極為成功的一個典範。
當聯邦德國第一台He-Ne雷射穴位治療儀問世後不久,在我國的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也陸續地開展了對He-Ne雷射代替針刺的臨床運用和研究工作。經過各地研究工作者和臨床針灸醫生近二十年的努力,穴位雷射療法在已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臨床套用日益廣泛
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證實,微細的雷射束確能透過皮膚、皮下組織,達到普通金屬毫針刺入穴位的一般深度,故可認為He-Ne雷射具有“光針”的作用;同時,雷射不僅刺激穴位,還給穴位輸入低能量,故又有微熱作用,這又類同於“溫針”或“光灸”。正因為如此,針灸學家認為,穴位雷射療法適宜防治所有經典針灸可防治的急、慢性疾病。據統計自1971年大陸公開刊物首篇有關穴位雷射療法的臨床報導至今,套用本療法防治的病症已達一百十餘種之多。不僅用於各類常見病的治療,為此也用於多種急性病症和難治病症的治療,諸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脊髓炎、急性乳腺炎以及面肌痙攣、白細胞減少症、皮膚腫瘤、慢性腎炎、中風偏癱、白內障等。特別由於穴位雷射照射無痛苦、無菌安全等,在兒科病症治療推廣更快,經常套用的在遺尿症、小兒肺炎、嬰幼兒腹瀉等,對新生兒硬腫症和小兒麻痹症等也有明顯效果。
臨床觀察和動物實驗表明,穴位雷射照射和普通針刺一樣能提高痛閾而達到止痛作用,所不同的是,它不產生針感。基於此,從七十年代後期以來,本療法還被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稱之為穴位雷射麻醉,或光針麻醉,其所進行的手術包括拔牙術、甲狀腺手術、輸卵管手術等多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還將傳統的經絡針灸理論和經驗與穴位雷射療法進行了頗有成效的結合。如在子午流注取穴法指導下,運用He-Ne雷射穴位治療儀,對各類痛症100例作對照治療觀察,證明可顯著提高療效。
總之,大量實踐證實,雷射照射一定穴位時,確能產生通調經絡,益氣活血,調整臟腑功能,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
儀器研製趨向多樣
為了適應臨床複雜多變的病症的治療需求,穴位雷射治療儀的研製和新品種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
穴位雷射儀器的研製有二種趨勢,一為橫向發展,已研製成功的有氦-氖雷射治療儀(He-Ne,波長6328A)、二氧化碳雷射器(CO2,波長10μ)、氦-鎘雷射器(He-Cd,波長4416A)、氮分子雷射器(N2,波長3371A),氬離子雷射器(Ar,波長4885A~5145A)、氪離子雷射器(Kr-,波長6471A)等;一為縱向發展,即在常用的雷射治療上進一步改進開發。如氦-氖雷射治療儀,臨床套用最為廣泛,但一般用微細的雷射束直接照射皮膚表面,其穿透力有一定限制,不能如毫針刺那樣可以達到所需的任意深度。近年來,大陸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創製了一種刺入式的氦—氖雷射治療儀,它通過光導纖維與特製的針灸針相連,這樣,針可以刺至任何所需的深度,而針端所到之感,亦為光所及之點,使療效有所提高。
另外,二氧化碳雷射器,由於低功率密度的CO2對人體組織以產生熱效應為主,有“光灸”之稱,亦為臨床所常用。
機理研究不斷深化
穴位雷射療法的機理研究,就現狀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二部分,即作用特點的研究和治療原理的研究。
(一)穴位雷射照射的作用特點:近十餘年來已作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不少有價值的數據,如雷射照射穿透性實驗表明,功率為25毫瓦的氦氖雷射治療儀的雷射束可透過25毫米的活體雙層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層;而升溫實驗KoB、Mester等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性研究,發現當He-Ne(氦—氖)雷射照射人體局部以後,有擴張血管、止痛、消炎作用,甚至發生血液動力學變化等全身反應,並在治療一些疾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而引起了醫務界的濃厚興趣。原聯邦德國的Plog醫生學習了中國傳統經絡理論和針刺療法之後,1973年,他首先提出利用微細的雷射代替針灸針的構想。1975年,他與一位物理學家合作,製作了型號為“Akupspl”的一種He-Ne雷射治療儀,以微細的雷射束刺激腧穴,代替傳統的針刺療法,來防治疾病。鑒於傳統的毫針刺,有疼痛和強烈的針感,消毒不嚴或使用不當,可引起感染或其他多種針灸意外,而穴位雷射刺激是無痛、無菌且是安全的,很容易得到患者,尤其是小兒或懼針者的歡迎,故很快在世界範圍內推廣。不僅治療範圍日益擴大,而且用於穴位刺激的不同類型的雷射治療儀,也迅速增多,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穴位療法。照射某些穴位後,還能引起機體嗎啡樣物質釋放和五羥色胺含量下降。目前認為,雷射照射之所以能達到鎮痛目的,主要是因為雷射的多種生物效應可調節機體的生理狀態,激活體內的抗痛機能,尤其是對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激活甚為重要。另外,雷射是一種強電磁波,當其作用於穴位時,尚可提高致痛物質分解酶的活性,加速致痛物質的分解,消除細纖維的衝動,而產生鎮痛效應。從總體上說,穴位雷射療法尚是一種在發展中的、十分年輕的療法,無論是臨床上的套用還是機理的研究,應該說還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要做。目前,在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美國以及西歐的一些國家,對本療法的研究也在加速,預期不遠的將來會有新的突破。
特點
雷射的特性
雷射有下列四種典型特性:
(一)高亮度:雷射是現代最亮的光源,比太陽的亮度可高几十億倍;
(二)高單色性:一種雷射只有一個特殊波長光波被增強,這就賦於雷射一種特殊的純潔性。因此,雷射是顏色最純、色彩最鮮的光。
(三)高方向性:雷射束方向一致,光束的發散角僅達可以忽略不計的毫弧度。這是因為只有靠近共振鏡軸的光束才被放大之故。因此,用透鏡或鏡面可使其聚成極小的焦點。
(四)具有很好的相干性。
雷射對活體組織,則又表現出以下特性:
1、物理效應:雷射束到達皮膚表面時可被反射、吸收和分散。對活組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熱效應、壓力效應、光效應及電磁場效應。一般說,初期的改變是可逆的,而長時間雷射照射,其結果將是不可逆的凝血、組織熱分解(碳化)和汽化。
2、生物效應:雷射能量小時起興奮作用,能量大時起抑制作用。雷射的刺激作用有累積效應,即多次小能量照射和一次大能量照射所引起的生物效應是一樣的。小能量雷射刺激存在著拋物線特徵,也就是說,隨著刺激強度增加時,反應強度有—峰值,再增加刺激次數時,作用強度將明顯下降。另外,低能量雷射可通過ATP形成和酶系統激活以興奮能量代謝過程,導致細胞——器官——機體的正常功能的恢復。
療法的特點
穴位雷射療法是採用低能量雷射束照射穴位來防治病症的。從已有的實踐看,它至少具有下列特點。
(一)無痛:低能量雷射是用微細的光束照射穴位,病人不用擔心像毫針刺入皮膚時的疼痛,對小兒和懼針者頗為適宜。同時,低能量雷射刺激強度小,酸麻脹熱等顯性針感少見,且輕微柔和,病員易於接受,尤其是適用於有暈針史者。
(二)無菌:針刺時,如毫針或其他針具消毒不嚴,往往易發生感染或傳染疾病的事故,雷射束照射穴位只觸及體表,即使通過特製針具進入體內照射,雷射束本身不但不會將細菌帶入而且還有直接或間接滅菌的作用。
(三)無損傷:雷射束只是照射穴位,不會對體表造面損害。相反,在皮膚破損,潰瘍和黏膜部位,一般不適於針刺,而用雷射束,特別是用二氧化碳雷射照射,反而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消炎止痛,促進炎症消退和潰瘍癒合。
(四)簡便安全:雷射穴位照射操作較簡單,易於掌握和推廣,同時,一般又非接觸性治療,不象針刺不當造成刺傷內臟或其他重要組織器官,以及斷針等事故,故較針刺更為安全。
(五)治療作用廣泛:從原始刺激能量來看,雷射是光能,而針刺是機械能,艾灸為熱能。前面已提到,雷射作穴位刺激時,即能穿透皮表,具有針刺的特點;又可使局部穴位的溫度提高,即光能轉化為熱能,兼有灸療的作用;特別是二氧化碳雷射束,還可聚焦進行瘢痕灸或燒灼,而相當於著膚艾灸或火針。這樣就使得穴位雷射治療比單純的針刺或艾灸或其他一些穴位刺激法,套用更為廣泛。
主要刺激區
體穴、阿是穴、耳穴、頭穴等。
適應症
穴位雷射療法已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皮膚科、五官科及腫瘤科等近百種病症。目前常用的病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高血壓、冠心病、腦炎後遺症、慢性肝炎、高血脂、糖尿病、腹瀉、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臂叢及其周圍神經損傷、腦震盪後遺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急慢性扭挫傷、小兒遺尿症、小兒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痛經、外陰瘙癢症、功能性子宮出血、妊娠中毒症、胎位異常、白癜風、神經性皮炎、銀屑病、蕁麻疹、痤瘡、丹毒、美尼爾氏綜合症、青少年近視眼、急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以及腫瘤等。
器具
目前,穴位雷射治療儀的品種很多,但不論何種,其基本裝置為雷射器。
雷射器由雷射工作物質、激發雷射工作物質的能源、光學諧振腔三部分組成。其中,雷射工作物質包括固體、氣體、液體、半導體等,不同的工作物質產生不同波長和不同性能的光;激發雷射工作物質的能源包括光、電、化學能激發等;光學諧振腔,由相互平行的兩個反射面構成,其中一個為全面反射面,一個為半透半反射面,雷射由半反射面的一端輔射出來。
用於穴位治療的,基本上均以氣體為雷射工作物質,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儀器。
氦氖雷射治療儀
為目前臨床上最為常用的一種雷射穴位治療儀。多採用連續型氦-氖雷射器作為光源,雷射束呈紅色,工作物質為氦-氖原子氣體,發射波長6328埃,功率1毫瓦到幾十毫瓦不等。海外,如西德生產的氦-氖雷射治療儀僅用1毫瓦,而匈牙利的Master型用的功率則大到40毫瓦。大陸所產氦-氖雷射治療儀一般用幾毫瓦。如上海晟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產品氦氖雷射治療儀,光纖可選用二分叉光纖或四分叉光纖。
穴位氦氖雷射治療儀,可分為二類,一類是相隔一定距離(30~100厘米)直接照射穴點,光點直徑為1~2毫米,尚可根據症情需要進行散射或用透鏡聚焦,使之擴大照射面或細如銀針針尖。此類儀器臨床推廣得較早、套用者也較多。
另一類儀器是近年才創製成功的,它是將氦-氖雷射管輸出端,耦合於直徑為50/125微米的光導纖維,此光導纖維能插入約相當於5號或5?5號的注射針頭直徑的專用空心針灸針,這種針灸針的長度可根據需要而任意選擇。此儀器結合了上述治療儀與傳統針刺的特點,它可以先將針刺入穴位的不同深度,然後再行雷射照射,對於某些病症,諸如前列腺炎、副鼻竇炎、頸椎病、肱骨外上髁炎等,有特殊效果。正因如此,有將引稱為光針儀。本儀器還可像上面那種儀器一樣作穴位表面照射;只要將光導纖維改插入特製的玻璃管內即可。
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
二氧化碳雷射,是由工作物質二氧化碳氣體分子受電激勵後所產生的雷射束,波長10.6微米,屬中紅外光。用低功率密度的二氧化碳雷射照射穴位時,對人體組織產生熱效應,它和艾灸所產生的熱效應有類似之處。故又將二氧化碳穴位照射稱之為光灸。
目前我國大陸所用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多用20~30瓦二氧化碳雷射束散光,輸出形式為連續發射或脈衝發射,使它通過在棉板小孔,照射到病人的穴位上,發散角為1~10毫瓦弧度角。為了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近年來不少醫者還使用散焦或聚焦鏡以控制其功率密度,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或簡稱光灸儀,在臨床上使用已日趨廣泛。如採用功率密度為100~200毫瓦/厘米?二氧化碳光灸法,對哮喘、支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三叉神經痛、嬰幼兒腹瀉、闌尾周圍水腫、乳房炎、切口感染、急慢性附屬檔案炎、帶狀瘡疹、毛囊炎、過敏性鼻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而以較大功率密度行瘢痕灸或穴位燒灼、點射治療則對多種皮膚病、痢疾、腸炎以及某些關節外軟組織損傷性疾患(如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有良好效果。除此以外,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還被用於拔牙及面部手術的穴位麻醉。
氪雷射治療儀
氦-氖雷射治療儀的功率一般較小,若要進行較深較強刺激時,可改用氪雷射治療儀。本激器功率在100毫瓦左右,波長6471埃,紅色雷射,和氦-氖雷射波長相近。若所使用的功率與氦-氖雷射相近,其對生物組織的作用亦相似,若使用的功率較之大一些,則對穴區的刺激強度會大一些,作用可有所區別。
氬雷射治療儀
氬雷射,輸出波長為4880~5145埃,為藍綠色可見光,功率在2~4瓦。但作為穴位照射套用時,需將功率經光導系統等衰減至100~60毫瓦左右。光點的直徑在0.5~1毫米大小,它尚可在光束照射過程中,增添幾個光脈衝,以加強治療作用。氬雷射治療儀照射穴位時,大部份光為皮膚組織所吸收,僅有千分之幾的光能透過皮膚,進入皮膚後,光點散焦成一片。治療時,患者多無熱、無痛、無其他感覺,但過大功率時可出現刺痛及導致皮膚色素沉著,應予避免,本儀器用於外傷性截癱等有一定療效。
摻釹釔鋁榴石雷射治療儀
本儀器亦可起光灸的作用。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治療,雷射束照射較為表淺,一般只有0.2毫米。故研究者在二氧化碳光灸儀的基礎上,把光源改為摻釹釔鋁榴石近紅外雷射,波長亦為10.6微米,但此雷射進入皮下組織層時,有相當大的強度,可引起深部強刺激反應。
除上述外,尚有其他一些穴位雷射治療儀,或因套用較少,或因尚在開發研究之中,就不一一例舉了。
操作方法
氦氖雷射治療儀操作法
(一)在使用之前,應詳細檢查儀器有無漏電、混線等問題,地線是否接好,以防觸電或燒毀儀器等事件的發生。
(二)選擇合適的治療體位,若照射手部,應把支板支起;照射腳部或腹背部,令患者仰臥或俯臥在床上,照射面部,可取坐位。
(三)接通電源。可先將電流調節電鈕置於第二或第三檔上,這時指示燈發亮,氦-氖雷射儀發出橘紅色光束。若雷射管不亮或出現閃輝現像時,表明啟動電壓過低,應立即斷電,並將電流調節電鈕沿順時針方向旋1~2檔,停1分鐘之後再將電源開關打開。切勿反覆多次開閉電源開關,以免造成故障。
(四)捻動電流調節旋鈕,至雷射管最佳工作量,使雷射管發光穩定。我國生產的氦氖I型雷射醫療機,須將電流量調至6毫安。並調整定時調節旋鈕,定好時間,打開計時開關。
(五)照射穴位前,應先準確找到穴位,並以龍膽紫藥水標記;照射創面前,應先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清洗乾淨。
(六)雷射束與被照射穴區應呈垂直照射,使光點準確落在穴區或病灶區。
(七)照射距離一般為20~30~50~100厘米,宜據症情及儀器的性能而定。照射劑量,每穴2~5分鐘,最長不可超過10分鐘,每次照射2~4穴,每日照射1次,同一部位照射不宜超過12~15次。
(八)在治療過程中,雷射儀可連續使用,但最長不宜超過4小時。治療結束,關閉電源開關。
(九)如採用光針儀治療,穴區局部用碘酒消毒,並以75%酒精脫碘,用2%過氧乙酸消毒光導纖維,插入已行常規消毒的專用空芯針灸針內,將此針刺入所選穴區,至所需深度並得氣後,再按上述方法開啟電源開關,進行照射。治療時間,每次15分鐘。每次針刺照射2~3個部位。
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操作法
(一)首先打開水循環系統,並檢查水流是否通暢,水循環系統如有故障時,不得開機。
(二)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治療穴區或部位。
(三)檢查各機鈕是否在零位後,接通電源,依次開啟低壓、高壓開關,並調至雷射器最佳工作電流量。
(四)緩慢調整雷射器,按治療需要而定。如為雷射灸,使用散焦鏡頭,功率密度調至100~200毫瓦/厘米,角質層厚的部位可略高但不宜超過250毫瓦/厘米,照射距離為150~200厘米,以局部舒適有溫熱感為宜,勿使過熱,每次治療10~15分鐘。如為瘢痕灸,使用聚焦鏡頭,功率密度250~477毫瓦/厘米,對準穴區作短暫燒灼,以局部皮膚呈灰白色為度。如為穴位燒灼,功率密度可更高。另有以二氧化碳雷射作點射治療。所取穴區和病灶,位置宜表淺,局部無重要血管神經,無穿入體腔之虞者,可用聚焦鏡頭,以輸出功率密度3~5瓦之二氧化碳雷射照射5~15秒。
(五)治療結束,按以開機相反順序關閉各種機鈕。但須注意,在關閉機組15分鐘之內勿關閉水循環。
注意事項
一、照射部位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療效的好壞,因此當不光源對準照射部位之後,囑患者切勿移動,以避免照射不準,影響效果。
二、雷射照射的劑量必須掌握好,劑量過小起不到治療作用,過大則易發生頭暈、噁心、乏力、嗜睡或煩躁、失眠、心悸,以至汗出,昏厥;有的還可出現輕度的腹脹、腹瀉、月經周期紊亂等。如有此類副作用,應及時處理。在以後治療時,對該患者宜增加照射距離,或縮短照射的時間或次數,反應明顯者,則須改用其他療法。
三、雷射器須合理放置,避免雷射束射向人員走行頻繁的區域。在雷射輻射的方向上應安置必要的遮光板或屏風。
四、在照射過程中,因為有反射的存在,以及有些雷射是在紅、紫外線光段而不能被肉眼所見,因此,操作人員除須穿工作服、戴白色工作帽外,與患者一樣還應配戴防護眼鏡,以預防反射雷射所造成的損害。
五、無關人員不準進入雷射治療室,更不得直視雷射束。
六、操作人員應做定期檢查,特別是眼底視網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