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項目由三個相同太空飛行器組成,在太空中形成邊長250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跟隨地球繞太陽運轉。因規模更大,它能探測到的引力波頻率比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更低,這將使它能夠發現規模更大、距離更遠的黑洞相互繞行等天文事件。
這個項目的建造工作將於2025年1月開始,太空飛行器將於2035年發射升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項目
- 批准時間:2024年
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項目由三個相同太空飛行器組成,在太空中形成邊長250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跟隨地球繞太陽運轉。因規模更大,它能探測到的引力波頻率比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更低,這將使它能夠發現規模更大、距離更遠的黑洞相互繞行等天文事件。
這個項目的建造工作將於2025年1月開始,太空飛行器將於2035年發射升空。
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項目由三個相同太空飛行器組成,在太空中形成邊長250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跟隨地球繞太陽運轉。因規模更大,它能探測到的引力波頻率比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更低,這將使它能夠發現規模更大、距離更遠的黑洞相互繞行等天文事...
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LISA)是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合作的引力波探測計畫,仍在設計階段,計畫於2015年投入運行,這將是人類第一座太空中的引力波天文台。LISA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超越愛因斯坦”(Beyond Einstein program)項目的一部分。“超越...
空間太極計畫主要採用空間雷射干涉法測量中低頻段引力波(0.1mHz-1.0Hz),此頻段除了覆蓋歐空局的LISA/eLISA項目探測頻段,其波源包括超大質量和中等質量黑洞的併合、極大質量比繞轉系統、河內白矮星繞轉、以及其它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太極計畫方案側重於在0.01-1.0Hz頻段具有比LISA/eLISA更高的探測靈敏度,...
根據計畫書要求,本項目主要面向空間引力波探測任務中亟待解決的若干關鍵技術展開理論和實驗研究–主要包括高精度空間慣性感測器設計及其性能驗證、星間距離的雷射高精度干涉測量技術。項目已遵照計畫書有序推進,各單元技術的進展良好,符合甚至超出計畫書要求,本資助支持下取得的進展對於推進我國自主開展的空間引力波探測...
除此之外,由於雷射干涉儀能夠非常精確地測量干涉中的光程差,在當今的引力波探測中麥可遜干涉儀以及其他種類的干涉儀都得到了相當廣泛的套用。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等諸多地面雷射干涉引力波探測器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麥可遜干涉儀來測量由引力波引起的雷射的光程變化,而在計畫中的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ISA)中...
在測量像熔凝石英這樣熱膨脹係數很低的材料的熱膨脹係數時,還經常用到一種更精確的方法:將兩面部分透射部分反射的玻璃板置於待測樣品的兩端,從而構成一個法布里-珀羅干涉儀。使用兩束髮生外差干涉的雷射,並通過反饋將其中一束雷射的頻率鎖定到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一個透射峰值頻率上。這樣,當樣品發生熱膨脹而...
2、VLBI是相對測量,僅利用VLBI技術只能測定出兩個天線之間的相對位置,即基線矢量b,而不能直接測出各天線的地心坐標。3、為了確定VLBI測站的地心坐標,通常是在一個測站上同時進行VLBI和雷射測衛(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觀測,即並置觀測,利用SLR技術所測得的地心坐標為基準,進而推算出其他VLBI測站的地心...
SEXTANT 公司1972 年開始研究雷射陀螺儀,1979 年SEXTANT 型雷射陀螺儀首先用於“美洲虎”直升機飛行。1981 年33cm 型雷射陀螺儀在ANS 超音速飛彈項目中標,1987 年首次把雷射陀螺儀用在“阿里安”4 火箭的飛行,1990 年SEXTANT 公司在法國未來戰略飛彈項目上中標。(2)SAGEM 公司 SAGEM 公司從1977 年開始研究環行...
美國的空間平台 1983年美國航天局制定了“Z系統空間平台”方案。該平台是高度模組化的,主要以無人自動方式操作,以太空梭或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執行定期安裝、試驗、維修、補給和有效載荷替換。主要有效載荷有:地表圖像和探測遙感器(中等分辨力圖像光譜儀、高分辨力圖像光譜儀、高分辨力寬頻帶微波輻射計、雷射雷達大氣...
90年代,設在夏威夷的2架相距85米的口徑10米反射望遠鏡凱克Ⅰ和凱克Ⅱ實現了用雷射束連線成一台光學干涉儀,取得毫角秒和亞毫角秒的解析度。射電望遠鏡因為天體輻射波長較光學望遠鏡接收波長長,而解析度較低,所以在射電天文中廣泛採用干涉測量方法,即將兩個或更多個分立的天線,通過電子技術連線,以期獲取天體的高...
SMART-2衛星,即歐洲航天局(ESA)研發的“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探路者”(LISA Pathfinder)探測器。2015年12月3日,該衛星由“織女星”(Vega)運載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該探測器將測試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的技術。任務背景 1998年,“探路者”作為“歐洲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技術試驗”(ELIFE)被首次提出...
它被稱作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LISA),由排成三角形的三顆衛星組成,衛星之間相距5百萬公里。LISA有類似於LIGO的靈敏度,但是更容易捕捉到難以捕捉的低頻信號,它可能被地震信號淹沒掉。如資金能夠得到保證,LISA的工作將會於幾年內開始,衛星計畫在這個十年末發射升空。像LISA和LIGO這樣的計畫不僅僅是一個探測器——...
歐洲的空間引力波項目LISA(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ISA將由三個相同的探測器構成一個邊長為五百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同樣使用雷射干涉法來探測引力波。此項目已經歐洲空間局通過批准,正式立項,處於設計階段,計畫於2034年發射運行。作為先導項目,兩顆測試衛星已經於2015年12月3日發射成功,正在調試之中。中國的科研人員...
LISA全稱為空間天線式雷射干涉儀(The 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是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太空總署的合作項目,將於2016年開始工作。斯托伊科維奇博士表示,維度變化的理論將徹底轉變人們對宇宙演變的認識和想法。這個理論指出,大爆炸後的早期宇宙,充滿了高能量,反而有較少的維數。這也可以解釋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
例如對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ISA)而言,主要的噪聲源來自探測器本身的雷射頻率噪聲,LISA因此有其相應的雷射頻率降噪技術,包括光學諧振腔相位調變的解調技術、時間延遲干涉測量術等。而引力波信號傳播到探測器時,由於受到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都卜勒調製,頻率、振幅、相位等參數會發生改變;加上坐標變換、探測器本身對引力波...
雷射干涉儀空間天線開拓者(LISA Pathfinder)(歐洲/美國) 239 恆星微變與振盪(MOST)科學衛星(加拿大) 240 普朗克(Planck)探測器(歐洲) 241 羅西X射線時變探索者(RXTE)衛星(美國) 242 斯必澤(Spitzer)太空望遠鏡(美國) 243 朱雀天文衛星(Suzaku,Astro-E2)(日本/美國) 244 亞毫米波天文衛星(SWAS)(美國)...
曾主持了國家火炬計畫項目“MJS系列雷射干涉儀”的研發、生產,攻克了雷射溫控穩頻和儀器研製中的關鍵技術,使儀器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開發了已開發國家對我國禁運的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所研製的雷達天線雷射定位系統,為雷射干涉儀在航空、航天領域開闢了一條新的渠道,為國內首創。在實時線上三維測量方面提出了一些...
另外,還有一些正在建造或運作中的地面干涉儀,例如,法國和義大利合作建造的處女座干涉儀(VIRGO)(臂長3000米)、德國和英國合作的GEO600(臂長600米)、以及日本正在建造中的神岡引力波探測器(KAGRA)(臂長3000米)等。另外,歐洲空間局(ESA)正在建造未來在太空中運行的雷射干涉空間天線(LISA),其將會被用來探測低頻引力...
科學家用雷射干涉儀來探測引力波,這種儀器得機構由兩條互相垂直的長臂組成,長臂的兩端掛有兩面高反射率的鏡子,雷射打入到儀器長臂後,從而雷射束在鏡子之間來回反射。而科學家對此進行由於光程差引起的微小變化的檢測,這個微小變化僅僅有質子直徑大小。此外,對引力波的檢測需要極其高的技術條件:比如隔離真空、隔離...
邁克耳孫也利用此干涉儀測得標準米尺的精確長度,並因此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後,雷射這一高強度相干光源的發明使光學干涉測量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套用,在各種精密測量中都能見到雷射干涉儀的身影。現在人們知道,兩束電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動的電場強度矢量疊加的結果,而由於光的...
1、雷射遙感 2、雷射雷達 3、大氣探測 科研成果 承擔和參加了有關的國防基金、航天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八五”、“九五”期間的國家預研項目。曾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基於雙FP標準具的Mie散射測風雷射雷達”,並承擔了有關的“十一五”國家863計畫課題。目2010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雷射大氣...
雷射跟蹤測量系統 雷射跟蹤測量系統是工業測量系統中一種高精度的大尺寸測量儀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實時跟蹤測量、安裝快捷、操作簡便等特點,適合於大尺寸工件配裝測量。它集合了雷射干涉測距技術、光電探測技術、精密機械技術、計算機及控制技術、現代數值計算理論等各種先進技術,對空間運動目標進行跟蹤並實時測量目標...
衍射的形式論還可以用來描述有限波(量度為有限尺寸的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情況。例如,雷射束的發散性質、雷達天線的波束形狀以及超音波感測器的視野範圍都可以利用衍射方程來加以分析。分光鏡 分光鏡為一光學儀器,可以將一束光線分成兩束,是多數干涉儀的重要組件。設計 最常見的分光鏡為一玻璃方塊,由兩個玻璃三角柱沿...
“亞太地區空間地球動力學研究計畫”(APSG)是由該台葉叔華院士發起組織的國際合作項目,其目的在於聯合亞太地區科研力量,綜合天文、地質、空間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等各學科優勢,共同研究該地區的板塊運動、地殼形變和海平面變化及其動力學機制,努力對該地區面臨的重大災害事件,特別是地震、火山和海侵事件的預測作出貢獻。該...
本書分基礎篇和套用篇。基礎篇共7章,內容涵蓋套用光學、物理光學、雷射原理與技術、光電技術、信息光學、光纖通信等實驗項目,後還有電磁場與電磁波仿真實驗。套用篇共4章,內容主要涉及感測器、雷射技術綜合、熱輻射與紅外掃描成像、光譜套用綜合等專業實訓。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篇基礎篇 第1章光電信息技術綜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