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歷史沿革,規模體量,
建築設計
雷公灘堰閘是採用船閘升降水位過船,是旭水河接納中溪河和威遠河的第一閘,旭水河經此閘後匯入釜溪河進自流井,在歷史上自貢鹽場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至今仍發揮水利作用,具有一定的文物保存價值。
歷史沿革
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1939年國民政府曾做統一維修,1997年 “6.27”洪災將河中央切水段堰基水段中央沖開一個2米寬的缺口,在下游形成回水沱(水)。
規模體量
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
雷公灘雷公灘是旭水河上的堰閘。位於自貢和威遠之間,因河床平緩,是一座半弧形低堰閘。建築設計雷公灘堰閘是採用船閘升降水位過船,是旭水河接納中溪河和威遠河的第一閘,旭水河經此閘後匯入釜溪河進自流井,在歷史上自貢鹽場的發展作出...
雷公灘堰閘和碼頭 雷公灘堰閘和碼頭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雷公灘鹽運古堰剛碼頭屬貢井管轄。系貢井六大鹽運古堰閘之一。建造時間與五皇洞堰閘同期。
五皇洞堰閘和碼頭 五皇洞堰閘和碼頭築於五皇洞山下,雷公灘上端。堰上水面平國活夢,基下塊深理地。清險水窄。是旭水河最高的一個堰閘。
旭水河源於榮威山地榮德山系大尖山左側,源頭東川水與支流梧桐水在榮縣匯合後稱旭水河(榮縣河、榮溪河),全長118公里,有灘24座,在貢井區境內僅20餘公里長的河道上,就有大小灘13座。重灘--雷公灘河道12公里,落差達29.6米。...
旭水河上,較大的碼頭有艾葉灘、灘壩、中橋、五皇洞、雷公灘5個。南宋乾道末年(1173),艾葉灘已成為上游物資的起岸碼頭,明末因戰亂曾一度衰落,清初鹽業生產恢復,碼頭業務再度興旺。光緒三十年(1904),貢井堰公局主持修建灘壩、...
沿灘(庸公閘)、鄧井關(濟運閘)等堰閘碼頭十餘座,用以提高水位,逐級接力轉運原鹽,再加上威遠河的運煤堰閘,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階梯運鹽水道 水利工程。艾葉、平橋、中橋、五皇洞、雷公灘堰閘均完好保存,繼續發揮提高水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