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循環

零碳循環,是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和解決方案,由“箱箱共用”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碳循環
  • 外文名:NET-ZERO CYCLE
  • 提出者:上海箱箱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HOREN CORTP Co., Ltd.)  
  • 作用:一種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和解決方案 
簡介,大事件,零碳循環套用,願景,背景介紹,

簡介

零碳循環(NET-ZERO CYCLE)是由上海箱箱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箱箱共用)於2021年10月首次提出。將實現從“一次性”到“可循環”、從“產品”到“服務”的轉變,從行業內部向外徹底釋放“包裝即服務”概念,不僅可以給企業和社會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更兼顧了經濟效益,是減碳時代背景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向奔赴。

大事件

2021年10月26日,由箱箱共用(上海箱箱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發起並主辦的“零碳循環產業創新論壇暨箱箱共用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行。
2022年11月10日,“箱箱共用”創始人兼執行長廖清新表示,當前綠色低碳已成為產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命題,工業包裝產業必須基於“三化融合”(標準化、智慧型化、數位化)以及“雙降一升”(降本降碳增效)技術創新,應對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需求。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的工業包裝“零碳循環”,將是中國新型工業化的“標準配置”,以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鍵環節。
2023年6月11日,由上海國創中心攜手箱箱共用主辦的第二屆零碳循環產業創新論壇走進上海首屆國際碳中和技術博覽會。論壇聚焦“ESG新動能綠色新賽道”,來自雙碳、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等領域行業專家和產業精英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機遇,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23年6月11日,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中國是全球產業規模最大、工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中心,為製造業構建工業包裝大循環體系,離不開標準化、數位化、網路化、平台化的產業支撐,也離不開循環包裝先進產能建設、循環運營網路的建設、包裝資產池的投放以及配套物流、倉儲、物聯網和數位化全方位的配套和建設,如果將我國全社會的工業物流包裝從一次性改造為循環與共用,至少需要投入5萬億元的新增投資,這必將是一個資本與產業共舞的新賽道和新舞台。”

零碳循環套用

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萬華化學、博世、保齡寶三家公司一直使用箱箱共用的產品,累計節約了7000噸碳,相當於2500輛1.6t燃油汽車全年碳排放的總和。
2022年11月9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指導,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上海箱箱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零碳循環:產業網際網路邁向碳中和》報告。報告指出,碳中和圖景下,與資源循環利用相關的產業會有巨大發展空間。零碳循環模式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其套用領域或將遍及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流程管理、城市治理乃至新型生產生活方式的塑造,也有望成為未來ESG投資的主要賽道。此外,零碳循環服務體系可通過重塑行業生態進一步帶動和激發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增效賦能。

願景

零碳循環致力於消滅一次性包裝,推動一次性包裝使用到可循環模式的轉變。作為該概念的提出者,箱箱共用將傳統包裝升級為智慧型循環包裝,將單一的產品模式變成循環服務模式。用數位化技術重塑行業生態,開啟線上循環時代;以數位化能力,激活物流包裝行業,革新行業效率,推動智慧型包裝在全社會的循環與共用,共建零碳未來。

背景介紹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包裝工業年產值近2萬億,並在2020年市場規模進入萬億賽道。包裝工業已位列中國38個主要工業門類的第14位,成為中國製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意見表明,需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和統計監測體系完善標準計量體系。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報告標準,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核算體系。
202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設備研發套用,推廣使用循環包裝,減少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促進包裝減量化、再利用”。2023年6月12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指出,要“發展一批重量級生產性網際網路服務平台企業,更好服務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