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0.5-2(3)米。老枝幹皮灰褐色,條狀剝落,幼枝黃褐色,密被短糙毛。葉對生,
葉片 近圓形至寬卵形,有時卵形、矩圓狀卵形或矩圓形,長0.4-(1.5)厘米,先端圓或鈍,具尖或鈍頭,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軟骨質,反卷,具少數緣毛或無緣毛,葉面亮綠色,中脈無毛或有少數微糙毛,背面淡綠色,無毛,中脈在葉面至少在基部下陷,在背面突起,側脈每邊約5-7條,背面明顯;
葉柄 極短,長約1毫米,密被短糙毛,腋生;苞片鑽形,密被短糙毛,小苞片合生成杯狀殼斗,包圍2分離的萼筒;萼筒長約1毫米,萼齒小而尖,具糙緣毛;花較小,
花冠 白色至粉紅色,漏斗形,花冠長(4)5-7厘米,外被短糙毛,間有腺點,冠筒基部具淺囊,內面有柔毛;雄蕊5,與花柱略伸出;花柱下部疏被糙毛。果球形,紫紅至紫黑色。種子卵圓形,長約2毫米,淺黃褐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9-10月。
近種區別 亮葉忍冬與其說同
蕊帽忍冬 (
Lonicera ligustrina var. pileata (Oliv.) Franch.)最相似,倒不如說它同女貞葉忍冬關係更為密切,因為觀察大量的蠟葉材料的結果表明,葉上面中脈隆起與否是區分蕊帽忍冬和女貞葉忍冬唯一可靠的特徵,而在這一點上本亞種無疑與後者相一致。至於花冠裂片與筒的長度比例以及雄蕊的花絲是否伸出花冠等性狀,看來變化都比較大,很難作為區分以上兩個種的根據。
亮葉忍冬的分布區位於原變種女貞葉忍冬的西北部,即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至雲南,與該變種有著相當長的接觸帶。在垂直分布上,該變種大多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而女貞葉忍冬則往往分布在2000米以下,但兩者之間有交錯。在形態上,它同女貞葉忍冬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過渡類型,如葉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就很大,即使在同一標本上也是如此,以至有時難以截然把它們區分開。花絲的長短看來是不太穩定的,可能與花的發育期有關。
產地生境 原產於中國陝西西南部、甘肅南部(文縣、武都)、四川北部至西南部和雲南東南部(富寧)、東北部至西北部;在雲南主要分布於祿勸、大姚、易門、富寧、尋甸、嵩明、昆明、漾濞、洱源、維西、麗江、德欽、貢山等地。比利時、加那利群島、德國等歐洲國家已廣為引種。生於海拔(1600-)2100-3000米的山谷林中。生長適溫16-26℃,喜濕潤,較耐旱。喜陽光充足,通常生長在均勻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例如,沙粘土混合物)中,喜歡pH值為微酸至微鹼的土壤。
亮葉忍冬分布圖(綠色表示原產地,紫色表示引種地)
繁殖方法 半硬木插條取自夏末至中秋的當年生長的條,插條底部堅硬,頂部柔軟。用鋒利的刀切出約14厘米的切口,去除最底部的葉子,將末端浸入生根激素中,然後放在一個裝滿適量堆肥的盆的邊緣,充分澆水,必須保持濕潤直到生根,放在玻璃下且放在半陰處。
主要價值 花蕾可以入藥,清熱解毒,截瘧。株形美觀,葉色光亮,適合綠地、公園等路邊、山石邊片植綠化,也可做地被植物。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