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 ,高達20米,胸徑達1米,樹皮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規則縱裂;小枝無毛,微有光澤,一至二年生枝綠色至黃色或淡褐黃色,三年生枝黃色、淡褐黃色或淡黃褐色;冬芽四棱狀長圓錐形或四棱狀卵圓形,
芽鱗 淡褐黃色或黃色,有光澤,質地較厚,交叉對生,排成四行,具明顯的背脊。葉基部扭轉列成二列,條形或披針狀條形,長2-3.6厘米,寬3-4毫米,上部常向上方稍彎,微呈鐮狀,先端漸尖,有刺狀長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光綠色,微拱圓,無明顯隆起的中脈,有兩條常達中上部的縱凹槽,下面中脈平或下凹,每邊有一條較中脈帶窄或等寬的氣孔帶,氣孔帶乾時呈淡褐色;邊帶較寬,約為氣孔帶的二至三倍,葉柄短,乾時黃色。
雌雄 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卵圓形,具8-12對交叉對生的
苞片 ,成四行排列,苞片背部具縱脊,邊緣薄,雄蕊多數,
花葯 4個,稀3個,藥室縱裂,藥隔斜方形,或先端不規則二裂,邊緣有缺齒,花絲粗短;雌球花成對生於葉腋,無梗,每一雌球花有兩對交叉對生的苞片和1枚側生的小苞片,苞片背部有縱脊,胚珠1枚,直立,生於珠托上。種子連同假種皮近圓球形,徑約2厘米,頂端有凸起的短尖頭,
種皮 木質或骨質,堅硬,外部平滑,內壁有兩條對生的縱脊,胚乳倒卵圓形,周圍向內深皺,兩側各有一條縱凹槽,與種皮內壁兩側的縱脊相嵌合,頂端有長橢圓形、深褐色凹痕,中央有極小的尖頭。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維西、貢山、中甸海拔2000-3400米高山地帶,為習見的森林樹種。喜溫涼濕潤的氣候與酸性棕色森林土壤。能長成胸徑60-100厘米的喬木。
分布區位於中國西部亞高山中部。為生長區習見的森林樹種。喜溫涼濕潤的氣候。氣候夏涼冬冷,乾、濕季分明,雨量豐沛,多雲霧,濕度較大。土壤為棕色森林土,pH值4.5-6。散生於谷地或山坡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主要混生樹種有喜馬拉雅鐵杉、長喙厚朴等。為深根性樹種,耐陰濕。
雲南榧
繁殖方法 播種 採種: 雲南榧種子生長周期長,成熟期為翌年的9-10月。當9月上旬假種皮由青綠轉成黃綠時即可分批採收。堆漚7-10天后揉搓去除假種皮,種子用清水沖洗乾淨備用。
種子處理: 雲南榧樹的種子直接播種不能發芽,需用濕沙層積法打破種子休眠。將消毒後的種子和洗淨的河沙以1:3的比例混拌均勻層積,或是一層種子一層沙交錯層積。河沙濕度以手捏可以成團,鬆開能散開且不出水為適度。每隔10-15天翻動1次,並根據河沙的乾濕情況適時補水。濕沙層積可在室溫進行,層積時間一般為兩冬一夏。當種子開始陸續露出胚根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苗床一般做成高床,床面土壤要做到平整、細粒均勻、無石塊和草根。苗床用0.2%濃度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淋溶消毒,播種前一天澆透水。撒播或是開溝條播,使種子分布均勻,用細土覆蓋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宜,覆土厚度約1厘米。為保濕和方便澆水,用松針或稻草覆蓋,再噴灑適量水使床面濕潤。由於雲南榧樹苗期不耐強光,需搭建遮蔭棚,透光率以40-50%為宜。
播後管理: 保持苗床濕潤,經常觀察苗木出土情況。待大部分種子出土後,逐步撤掉松針等覆蓋物。待小苗長出3-5片小葉時,即可移入營養袋中。
移袋: 根據要培育的苗木規格選擇營養袋的規格。營養袋裝土要裝滿壓實,營養土以一半生土和一半腐殖土及1%的複合肥混合配製。營養袋裝好後垂直緊密地擺放於做好的苗床上,床寬一般為1-1.2米,擺放完成後四周用土覆蓋緊實。移苗前一天營養袋要澆透水,選陰雨天或傍晚移栽小苗。移苗時用鐵鏟鏟苗,不能用手拔苗,以免損傷根系影響成活。用小棍在營養袋中間戳一個小洞,以稍大於苗木的根係為宜,放入苗木,用手按壓使根系和土壤緊密貼合。澆透水,搭建遮蔭網。
苗期管理: 視土壤乾濕情況每隔3-10天澆透水1次。適當施肥,每隔10天施1次2%尿素和可移栽。2%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澆後半小時用清水沖洗葉片。及時除草,遵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雲南榧樹苗期蟲害主要是地老虎,播前進行土壤消毒,出苗後進行誘殺防治;病害主要是根腐病,易在雨季發生,須拔除燒毀病株,然後鬆土,用1%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可控制蔓延。
扦插 插床的準備: 扦插基質可選用珍珠岩、蛭石、河沙或是配製好的袋裝園藝土。苗床做成高床,床寬1-1.2米,長度依地形而定。苗床之間要預留20-30厘米的過道,方便扦插操作和後期的管理。苗床成形後鋪入5-10厘米厚的基質,用0.2%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反覆淋溶,然後用塑膠薄膜覆蓋密封1-2天消毒。扦插前一天苗床要澆透水。為保證扦插環境具有較高的空氣濕度,苗床需建在溫室內或是在苗床上搭建塑膠小拱棚。
插條的製備: 選擇1-2年生的半木質化的健壯枝條作為插條,為避免扦插苗由於位置效應產生偏冠、匍匐生長等不良性狀而影響苗木的質量,應儘量選用頂枝和萌條。將枝條剪成8-12厘米的小段,小段頂端保留3-5片葉片,其餘葉片全部去除,以減少枝條水分蒸發。將插條下端對齊,每50枝捆成一小捆備用。
插條的消毒: 將捆好的插條放入1:500的多菌靈水溶液中浸泡30分鐘,取出後用清水沖洗林乾淨。
激素處理: 選用奈乙酸或是1號ABT生根業科技通粉處理插條基部,促進生根。奈乙酸或1號ABT生訊根粉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加入清水配成200×10毫克/千克的水溶液。將捆成小捆的插條基部放入水溶液中浸泡30分鐘後取出扦插。
扦插方法: 將插條插入消過毒的濕潤苗床上,深度約為插條的1/3。插好後立即噴水使插條和基質密貼合。如果扦插在溫室內進行,立即蓋上遮蔭網;如果是戶外扦插,需搭建塑膠薄膜小拱棚,再蓋上蔭網,以保溫保濕。
插後管理: 生根前要保持苗床濕潤不積水,每天噴2-3次水霧使葉片鮮活,保持空氣濕度在85%以上,控制溫度在28℃以下。愈傷組織形成開始長根時,可適當通風降低空氣濕度。每隔7-10天葉面噴施0.50-1%的尿素水溶液,施肥後半小時用清水沖洗葉片。當插條根系長至1-2厘米長即可移栽。
移袋: 依據要培育的苗木大小選擇營養袋,裝入配好的基質土,在移苗的前一天澆透水。基質土用生土和腐質土按1:1的體積比及1%的複合肥混拌均勻配製。移栽要選在陰雨天或下午進行,移栽時用小棍在土袋正中戳一個比苗木根系稍大的小洞,放入生根的扦插苗,用手輕輕按壓使苗栽穩,再澆透水使苗木根系與基質貼合。
移袋後管理: 移栽後需用遮蔭網遮蔭,3-5天苗木成活後再拆除。依據營養袋內基質濕度及時澆水,保持基質濕潤。每隔7-10天噴施1次1-2%的尿素水溶液,施肥後30分鐘用清水沖洗葉片,及時除草和防治病蟲害。
栽培技術 整地 依據造林目的選擇整地方式。四旁種植和園林種植選擇挖大坑塘,規格80厘米×80厘米×60厘米,每塘放10-20千克的農家肥和土攪拌均勻,再回滿敲碎的土壤。荒山造林依據設計的株行距沿等高線挖定植穴,規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每穴施100-200克複合肥在塘底,回入1/3的土壤與肥料拌勻,再回滿土到坑塘呈稍凸起狀。
栽植 選擇樹冠勻稱、不偏冠,根系均衡發達,長勢良好的苗木種植。應做到隨起隨栽或帶土移栽,防止根系損傷和水分過量蒸發影響成活率。裸根苗栽植時,先在回滿土的塘內用小鋤刨一個比苗木根系稍大的小坑,放入苗木覆土分層踏實,輕提苗乾使根系舒展。栽植時根系不與基肥接觸,覆土以稍深於苗木根莖處原有土痕為宜。容器苗栽植時,先用小鋤在回滿土的塘中間挖一個小坑,放於撕掉容器的苗木,再回土踩實。山地造林一般無灌溉條件,需選在雨季栽植。栽植時應注意雌雄株的搭配,在林地上風口配置1/8的雄榧樹,要求花期吻合、花量多、花期長,以利於授粉結種。
撫育 雲南榧樹性喜濕潤疏鬆肥沃的土壤,幼林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土、肥、水的管理,改善果園環境,包括清除園中雜草,減少雜草與榧樹爭肥。開通周圍排水溝,利於排水。適時翻耕鬆土,既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又能殺滅在土中越冬的害蟲。在乾旱季節,有條件可進行林地引水灌溉或根際覆草保濕。應多施有機肥,幼樹期化肥以複合肥為主,適當增加氮肥比例,1-3年生樹每年春、秋各施1次,每次施複合肥20-50克/株。隨樹齡增大而逐步增加施肥量。榧樹喜鉀,在缺鉀林地應及時增施鉀肥。
主要價值 經濟: 宜選作雲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樹種。木材細緻堅實,不開裂,耐水濕,經久不腐,為優質用材。木材堅實,紋理細緻而均勻,耐腐性強。可作房屋建築、橋樑、家具、器具、農具等用,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雲南榧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研究: 雲南榧為中國特有種,為榧樹屬分布最西的種類,對研究榧屬分類、分布有學術意義。
藥用: 種仁入藥,中藥叫榧子,性平味甘,具有殺蟲、消積、潤腸、通便之功效。
觀賞: 雲南榧樹樹冠整齊,樹形優美,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和背景樹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瀕危(EN)。
物種現狀 雲南框樹為雲南西北部橫斷山脈亞高山地帶的森林樹種,由於森林破壞,植株已明顯減少。
瀕危原因 由於林木散生,雌雄異株,傳粉不易,結實率低,且有大小年之分,常2-3年結實一次,果實又常遭野鼠等齧食,故更新不良,林內幼苗、幼樹稀少。再加上不法分子的盜伐,加之毀林開荒種地,以及掠奪性的人工採摘果實,使原本自然分布範圍有限的野生榧樹分布區面積縮小,種群數量銳減,種群的自然恢復和更新能力減弱,齡級結構衰退,分布已經呈現出向高海拔、極偏遠地區退縮的現象,瀕危形勢進一步加劇。
保護措施 建議將貢山或維西分布較集中的地帶劃為禁伐區或保護點,加以保護。有關單位應大力育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