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抗敵後援會特刊

《雲南抗敵後援會特刊》1937年9月13日創刊於雲南 ,不定期發行,由雲南各界抗敵後援會發行,屬於抗戰刊物。該刊於1939年3月停刊,館藏有1937年至1939年出版的第1-37期刊物。雲南各界抗敵後援會是1937年8月1日成立於昆明的抗日救亡團體,由雲南愛國團體及各界人士組成。其領導機構是後援會常務委員會,下設總務、宣傳、募集、糾察、財務等職能機構。其主要工作是進行抗日愛國宣傳並為前線抗戰籌集物資支援。發刊詞中,聲明該刊的唯一任務在於“披露各界捐贈信息,以資鼓勵”,以期在危急民族存亡,鼓勵後方民眾承擔接濟補充前線的艱巨責任,戮力同心、各盡其能、公而忘私。表現出身處邊陲偏僻的雲南民眾濃厚的愛國觀念和強烈的民族危亡意識。1939年7月7日,正值七七事變兩周年,該會組織七七獻金運動,反響熱烈,該會出版《雲南各界抗敵後援會獻金專刊》對獻金運動中的捐款數額進行披露公布。此後,獻金專刊的出版取代該刊,繼續披露捐款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抗敵後援會特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7年
  • 出版周期:不定期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設定的主要欄目為言論、捐款函件和捐款匯志。“言論”主要發表文章呼籲各界人士捐款救國,例如刊載有《勸同胞捐款救國書》。“捐款函件”欄目刊載雲南各界組織和個人寄給後援會的捐款來函。“捐款匯志”專欄則詳細刊載後援會收到各筆捐款的來源及數額。
該刊詳細記載了雲南各界抗敵後援會的捐款活動和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函件,為研究雲南地區抗戰期間的捐款救國運動提供重要的原始數據來源,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
此次我為求國家領土主權之完整,及民族之生存,起而對倭奴抗戰。此種戰爭,乃全民族總動員之戰爭,非部局之戰爭,故自戰端開後,各省同胞紛紛組織抗敵後援會,集中力量,策動全面之禦侮工作。風起雲湧、如火如荼、人心不死、國魂猶存,最後勝利,終必操之於我。
德將軍毛奇有言,近代戰爭,關係全民族之生死存亡,旨我斯言,夫吾國被倭奴之宰割侵凌,姦污我子女,屠戮我老幼,壓迫侮辱至矣盡矣、蔑以加矣、是而可忍,亡國滅種隨之,神聖的民族自衛戰,於焉發動,當此時也,前方戰地、固為忠勇戰士,取義成仁、光榮犧牲之所。而後方之接濟補充,其責任並不減於前方,前方之存敗利鈍,恆與後方努力之程度作正比,吾人際此千鈞一髮之危急存亡之秋,當各盡其能充實戰備,有財者獻財,有力者獻力,獻力者時時準備犧牲生命,獻財者時時準備犧牲金錢,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傳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語曰傾巢之下,安有完卵,理至顯明、諒同胞亦知之稔矣。
吾滇雖地處偏僻,但民族意識,極為堅強,國家觀念,極為濃厚,故資本會成立後,各界同胞,捐輸金錢贈送藥品者,踵趾相接,古所謂瘠土之民多好義者,今更得一明證。
本會當此非常時期,責任尤為重大,欲傳達會中訊息,於是有本刊之誕生,惟是本刊唯一任務,專在披露各界捐贈訊息,以資鼓勵,而示尊崇,並附隨感,以證同心,至於戰事訊息,各日報日傳萬字,不難家喻戶曉,若待本刊刊布,恐不免明日黃花之睄,而禦侮救亡之煌煌鉅著、各報章雜誌、亦已琳琅滿目、更不待本刊之獻替也,茲本刊發行之始,特志數語,以發其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