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雱

雪雱

《雪雱》生動而真實地描繪了上世紀60年代,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群大學畢業生,懷著崇高的的理想,被分配到東北小興安嶺地區接受工農兵“再教育”、鍛鍊成長的故事。作者石玉林用飽含青春激情的筆觸,記錄了那一代大學生心靈中隱藏的迷茫和精神追求,深刻表現了一代人對人生價值的苦苦求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雱
  • 作者:石玉林
  •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日
  • 頁數:26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1107969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雪雱》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從整體情節到小說架構,透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故事中是幾十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以大學生為主,還包括了工人、農民、城鎮居民、警察,甚至“小腳偵緝隊”的老大媽,最大的官兒也不過是個基層黨委書記。作者通過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反映了“文革”中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樸實的情節中,不時地演義出一場場跌宕荒唐的悲歡:“給菜改名”、“所謂蘇修特務失蹤”、“說幾句俄語就被抓進派出所”、“拍馬屁碰壁的錢三益”,直到最後“蘇林泉和梁美琴車禍中死去”……

作者簡介

石玉林,1942年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1967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系。高級工程師。“文革”中被分配到哈爾濱鐵路局第五工程隊,在小興安嶺修建鐵路橋;後又到北大荒中的福利屯火車站當工人。1991~1995年任北京火車站第十一任站長,後在多個鐵道部直屬企業擔任領導職務。20D3年退休後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發表長篇散文《苦澀年華》,以及《北京站長手記》、《回憶“文革”中的徒步長征》、《回憶“文革”中大學畢業生分配》等系列文章。

序言

青春的印記
這部長篇小說,記述的是“文革”中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群高校大學畢業生,懷著經歷“文革”歷練的理想,分配到東北小興安嶺接受工農兵“再教育”、鍛鍊成長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不同於“知青”,他們的經歷和文化遠比“知青”成熟,因此,其在與社會接觸時碰撞的火花,燃燒得更猛烈更有深度。
貫穿書中的有江東峰和諸葛敏、蘇林泉和梁美琴、董亞茹和周珊、楊帆和陳東風等幾組人物。作者通過對他們命運的描述,將一代大學生原本美好的“理想”,還原到甚至有些殘酷的“現實”中來。書中的大學生有的孤芳自賞,有的心計稍多;有的樸實,有的虛榮。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筆下一一展示開來。全書的情節主要是通過架橋工地勞動展開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圍繞著這座橋的建設而進行的“清理階級隊伍”、“整黨整團”等諸多運動和最後的工作分配,一一躍然紙上。可以說書中反映的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基本上還原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生活,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歷史斷面。
“文革”至今已過去了四十多年,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很難真切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的“壓力”和“困惑”,更難以了解當時大學生的完整內心世界。作者用付出青春生命的語言,反映了那一代大學生心靈中隱藏的消沉及迷茫;並以極其敏銳的觸角,探觸到了他們靈魂的深處。荒廢的青春和學業,不可知的前途和未來,極其現實地擺在這群青年人的面前。在如此荒唐的生活狀態下,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利益衝突、愛情矛盾中,依然表現出真善美的情懷。作者著意刻畫的人物——蘇林泉與小梁子兩個人的愛情雖然是一場悲劇的縮影,但他們倆相識、相戀、相愛直到最後一起死去,卻深刻地表現了人性之美。起初,由於真情實感,儘管在那個看重“階級出身”的歲月,出身“紅五類”的大學生蘇林泉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有“反動家庭歷史背景”的梁美琴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在畢業生各走各的門路,即將離開“再教育”第一線的時候,蘇與梁的愛情卻以一場車禍宣告結束。應當說,這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令人感觸深刻的是小說中關於蘇與梁愛情的描寫,恰恰暗喻了一代學子追求美好理想的最終破滅。
應當說,改革開放三十年,長篇小說也出版了不少。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書或一部影視作品直面反映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學畢業生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說,這部作品就尤顯珍貴,可以說它彌補了當代文學創作的一個“空白”。
該書語言的表現力也是獨具一格。如此沉重的主題,作者使用的語言卻是詼諧甚至有點兒調侃味道,似乎很輕鬆。但細細品味,你就會感覺到這些典型語言和情節中滲透的辛酸。
本書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從整體情節到小說架構,透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故事中是幾十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以大學生為主,還包括了工人、農民、城鎮居民、警察,甚至“小腳偵緝隊”的老大媽,最大的官兒也不過是個基層黨委書記。作者通過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反映了“文革”中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樸實的情節中,不時地演義出一場場跌宕荒唐的悲歡:“給菜改名”、“所謂蘇修特務失蹤”、“說幾句俄語就被抓進派出所”、“拍馬屁碰壁的錢三益”,直到最後“蘇林泉和梁美琴車禍中死去”……
恩格斯說過“現實主義就是除了細節的真實而外,還要表現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作者是個有心人,他在有意無意中,用深厚的生活積累,使他在這部現實主義的長篇中,駕輕就熟,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語言的生動,人物的鮮活。
作者石玉林是1967屆的大學畢業生,直到退休前一直擔任領導工作。此前著述的《北京站長手記》就曾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他作為一名工科院校的畢業生,對長篇小說的寫作有如此的駕馭能力,是令人吃驚的。作為作者的同齡人,我被這部小說深深吸引。我以為,這是一部為青春作證、為歷史立言的歷史畫卷。
往者已矣,但願從今而後,我們的生活里再沒有埋葬青春的暴風雪,再沒有淹沒明天的嚴冬。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一位詩人的詩句:“今生已矣,且將/所有無法形容的渴望與企盼/凝聚成一粒種子/播在未來”。
以史為鑑,放眼未來——也許這就是此書存在的真正價值。
是為青。
柳白
2009年5月15日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