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殘夢/康巴作家群書系》內容簡介: 只有五戶人家的核拉堡子,在一個個突如其來的祥瑞預兆中誕生了一個嬰兒東嘎。格西澤央的一個夢終將預示了東嘎的一生:一隻獅子朝雪山走去,突然途中兩次被人關進鐵籠中,最後還是掙脫,朝著太陽照射的雪山上去了…… 《雪夜殘夢/康巴作家群書系》仁真旺傑著。
基本介紹
- 書名:雪夜殘夢/康巴作家群書系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269頁
- 開本:16
- 作者:仁真旺傑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東嘎崎嶇傳奇的一生中,展示了雪域獨特的民風民俗,《雪夜殘夢/康巴作家群書系》一部以藏族民俗文化為基調的長篇小說。作者仁真旺傑,別名:南華,藏族,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人。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業餘寫作,向後在國內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一百多萬字字,出版有《九龍山水情》、《魂歸佛國》、《擁抱我的高原》、《太陽穀》、《仁真旺傑小說選》等專著
作者簡介
仁真旺傑,別名:南華,藏族,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人。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業餘寫作,向後在國內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一百多萬字字,出版有《九龍山水情》、《魂歸佛國》、《擁抱我的高原》、《太陽穀》、《仁真旺傑小說選》等專著,曾榮獲第四屆四川文學獎,四川日報文藝副刊獎等十多個獎項。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四川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民族工作委員會委員、甘孜州文聯主席、甘孜作協主席。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文摘
一
核拉堡子,說堡子其實只有五戶人家。堡子後面有一片長溜溜的草地,像一條長長的氂牛舌頭。草坪中央長有三顆大樹,一棵是雲杉,一棵是鐵棒杉,一棵是紫色檀香,樹身纏滿了各式各樣的經幡,誰也說不清厚厚的經幡是多少代人傳下來的。據說高高的樹幹中央的那個烏鴉窩,如果有人能完整取下來,倒在河裡,就會有一根小樹枝或木棍朝上游,有人得到它揣在懷裡,人就自然隱身,誰也看不見。可又有誰敢上樹呢?這樹是堡子里的神樹,生命的向征。就是每年從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和杉果,也只能作為吉祥之物,用於祭祀神靈才能焚燒。
長長的草坪東邊,一座小山坳突兀在堡子後山。茂密的樹木應有盡有。洛洛阿爺說,古老的《桑英》經書上這樣記載著:鐵馬年,崗地斯大神發出通知,要求雪域蕃地所有山神把上等木料運來,要建天下第一座壇城。雅礱江以南的山神把木頭剛運到這裡,從拉薩飛來一隻神鳥,假傳聖旨:說暫時不用你們的材料,就放在這裡。山神們把木頭插在這裡,每人一腳,壘成了這座小山。所以這座小山上的樹,既有雅礱江邊的,又有萬年雪山下的。
假傳聖旨的這隻神鳥因此受到懲罰,被貶到這座山上護林。他的脾氣很大,誰也不敢動這山上一草一木。就是初一十五,逢年過節祭祀他,也得較堡子里會講拉薩語的人去。因為他聽不懂當地土語,也會發怒。
當然他也有高興的時候,每年夏天,山上長滿了野果和菌類時,孩子們頭上插一根羽毛,就可以滿山遍野跑。大人們是不敢去的,因為他怕大人會偷伐木料。大人一旦誤入林中,就被這山神爺抓起來,三五天不放人,害得堡子里的人在草坪中的三棵樹邊燒香磕頭。
堡子正中的甲嘎家,屋底層突然冒出泉水來,這是堡子里從來沒有過的。在平時關牛關馬,也是積累一年肥料的地方,不知何故,中柱邊沿的石墊下,冒出一股清泉,圈肥全泡漲了,牲畜也無法睡了。不知這是個什麼兆頭,害得一家人心神不定,恐慌極了。
男人們視它為吉祥神水,邊撒青稞籽邊祈禱,女人們一天三次燒香撒敬糌粑盼吉祥平安。到第三天,水停流了,泉眼邊湧出一隻拳頭般大小的海螺。
男主人嘎讓捧著海螺站在樓下喊,快燒香拿糌粑等在門口,世上稀有的右旋海螺降到我家了。
老老少少七口人,有的拿七彩吉祥幡,有的端著糌粑盒,有的在鉻柄里的紅火炭上加上冒著噴香的柏香枝葉。在一家大大小小的“喔央可友!喔央可友!”的呼喊聲中,這隻還在滴水的右旋海螺送到頂層的經堂里。一家人不斷磕頭,堅信不疑這是菩薩送來的寶貝。
頂層經堂外是一塊寬敞的曬台,用黃色泥土築成的,周圍一圈壘有半人高的片石牆,牆上朝外鋪有一層木瓦板,靠東是堆雜物的房間和樓梯口。
站在曬台上可以向西南方向看。此時太陽光映在雪峰上,閃耀著金光。甲嘎家大門外的幾株野桃樹上,一對不該這個季節出現的報喜鳥叫個不停。
全家人正驚喜萬分時,忽然聽見樓下一個嬰兒的哭啼聲。嘎讓回頭一看,見自己那大肚子女人不見了。他舉起雙手在曬壩里高叫:“菩薩呀!我的女人生孩子了。”
一家人正準備跑下樓,突然聽見經堂里傳來頌經聲。大家停止了跑動,屏住呼吸聽這妙音,伴著嬰兒的哭聲,頌經聲從經堂慢慢飄上空中。而恰恰此時太陽從後山的密林中穿出,這一個個突如其來的驚喜,反而把一家人驚呆了,不知顧那頭。還是嘎讓心切,丟下所有的人,口裡喃喃的說道:“喇嘛貢曲、喇嘛貢曲”,蹬、蹬、蹬跑下了樓。
底層圈裡泡的泉水沒有乾,嘎讓的妻子拉措把孩子生在右側堆放柴禾和雜草的房裡。三天后洗淨嬰兒,舉行賜福後將其接回家中。P1-3
核拉堡子,說堡子其實只有五戶人家。堡子後面有一片長溜溜的草地,像一條長長的氂牛舌頭。草坪中央長有三顆大樹,一棵是雲杉,一棵是鐵棒杉,一棵是紫色檀香,樹身纏滿了各式各樣的經幡,誰也說不清厚厚的經幡是多少代人傳下來的。據說高高的樹幹中央的那個烏鴉窩,如果有人能完整取下來,倒在河裡,就會有一根小樹枝或木棍朝上游,有人得到它揣在懷裡,人就自然隱身,誰也看不見。可又有誰敢上樹呢?這樹是堡子里的神樹,生命的向征。就是每年從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和杉果,也只能作為吉祥之物,用於祭祀神靈才能焚燒。
長長的草坪東邊,一座小山坳突兀在堡子後山。茂密的樹木應有盡有。洛洛阿爺說,古老的《桑英》經書上這樣記載著:鐵馬年,崗地斯大神發出通知,要求雪域蕃地所有山神把上等木料運來,要建天下第一座壇城。雅礱江以南的山神把木頭剛運到這裡,從拉薩飛來一隻神鳥,假傳聖旨:說暫時不用你們的材料,就放在這裡。山神們把木頭插在這裡,每人一腳,壘成了這座小山。所以這座小山上的樹,既有雅礱江邊的,又有萬年雪山下的。
假傳聖旨的這隻神鳥因此受到懲罰,被貶到這座山上護林。他的脾氣很大,誰也不敢動這山上一草一木。就是初一十五,逢年過節祭祀他,也得較堡子里會講拉薩語的人去。因為他聽不懂當地土語,也會發怒。
當然他也有高興的時候,每年夏天,山上長滿了野果和菌類時,孩子們頭上插一根羽毛,就可以滿山遍野跑。大人們是不敢去的,因為他怕大人會偷伐木料。大人一旦誤入林中,就被這山神爺抓起來,三五天不放人,害得堡子里的人在草坪中的三棵樹邊燒香磕頭。
堡子正中的甲嘎家,屋底層突然冒出泉水來,這是堡子里從來沒有過的。在平時關牛關馬,也是積累一年肥料的地方,不知何故,中柱邊沿的石墊下,冒出一股清泉,圈肥全泡漲了,牲畜也無法睡了。不知這是個什麼兆頭,害得一家人心神不定,恐慌極了。
男人們視它為吉祥神水,邊撒青稞籽邊祈禱,女人們一天三次燒香撒敬糌粑盼吉祥平安。到第三天,水停流了,泉眼邊湧出一隻拳頭般大小的海螺。
男主人嘎讓捧著海螺站在樓下喊,快燒香拿糌粑等在門口,世上稀有的右旋海螺降到我家了。
老老少少七口人,有的拿七彩吉祥幡,有的端著糌粑盒,有的在鉻柄里的紅火炭上加上冒著噴香的柏香枝葉。在一家大大小小的“喔央可友!喔央可友!”的呼喊聲中,這隻還在滴水的右旋海螺送到頂層的經堂里。一家人不斷磕頭,堅信不疑這是菩薩送來的寶貝。
頂層經堂外是一塊寬敞的曬台,用黃色泥土築成的,周圍一圈壘有半人高的片石牆,牆上朝外鋪有一層木瓦板,靠東是堆雜物的房間和樓梯口。
站在曬台上可以向西南方向看。此時太陽光映在雪峰上,閃耀著金光。甲嘎家大門外的幾株野桃樹上,一對不該這個季節出現的報喜鳥叫個不停。
全家人正驚喜萬分時,忽然聽見樓下一個嬰兒的哭啼聲。嘎讓回頭一看,見自己那大肚子女人不見了。他舉起雙手在曬壩里高叫:“菩薩呀!我的女人生孩子了。”
一家人正準備跑下樓,突然聽見經堂里傳來頌經聲。大家停止了跑動,屏住呼吸聽這妙音,伴著嬰兒的哭聲,頌經聲從經堂慢慢飄上空中。而恰恰此時太陽從後山的密林中穿出,這一個個突如其來的驚喜,反而把一家人驚呆了,不知顧那頭。還是嘎讓心切,丟下所有的人,口裡喃喃的說道:“喇嘛貢曲、喇嘛貢曲”,蹬、蹬、蹬跑下了樓。
底層圈裡泡的泉水沒有乾,嘎讓的妻子拉措把孩子生在右側堆放柴禾和雜草的房裡。三天后洗淨嬰兒,舉行賜福後將其接回家中。P1-3
序言
為“康巴作家群”書系序
阿來
去年,“康巴作家群”書系,一次性推出了七位甘孜州,或甘孜籍各族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個人認為,若干年後回顧,這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這一區域,歷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達,卻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來,我頻繁在這塊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處遊歷,無論地理與人類的生存狀況,都給我從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擊:那就是這樣雄奇的地理,以及這樣頑強艱難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傳的文字典籍中,幾乎未見正面的書寫與表達。直到兩百年前,三百年前,這一地區才作為一個完整明晰的對象開始被書寫。但這些書寫者大多是外來者,是文藝理論中所說的“他者”。這些書寫者是清朝的官員,是外國傳教士或探險家,讓人得以窺見遙遠時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書寫常常導致一個問題,就是看到差異多,更有甚者為尋找差異而至於“怪 力亂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尋找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達:他們自己的生存感,他們自己對自己生活意義的認知,他們對於自身情感的由衷表達,他們對於橫斷山區這樣一個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環境的細微感知。為什麼自我的表達如此重要?因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產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這樣的表達,才得以呈現;而只有經過這樣的呈現,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存在。
未經表達的存在,可以輕易被遺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從這樣的意義上講,未經表達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達的基礎是認知。感性與理性的認知:觀察、體驗、反思、整理並加以書寫。
這個認知的主體是人。
人在觀察、在體驗、在反思、在整理、在書寫。
這個人是主動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動或命定的。
這個人書寫的對象也是人:自然環境中的人,生產關係中的人,族群關係中的人,意識形態(神學的或現代政治的)籠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個青藏高原上千年歷史中缺乏人的書寫,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學等級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過於渺小,而且過度地順從。
但歷史終究進展到了任何一個地域與族群都沒有任何辦法自外於世界中的這樣一個階段。我曾經有一個演講,題目就叫作《不是我們走向世界,而是整個世界撲面而來》。所以,康巴這塊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書寫。兩三百年過去,這片土地在外力的搖撼與衝擊下劇烈震盪,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終於醒來。其中的一部分人,終於要被外來者的書寫所刺激,為自我的生命意識所喚醒,要為自己的生養之地與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為人的生存找出神學之外的存在的理由,於是,他們開始了自己的書寫。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才講“康巴作家群”這樣一群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自我書寫者的集體亮相,自然就構成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這種書寫,表明在文化上,在社會演進過程中,被動變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變成了主動追求的人,這是精神上的“覺悟”者才能進入的狀態。從神學的觀點看,避世才能產生“覺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學所籠罩,所以,入世也能喚起某種“覺悟”,覺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覺,反思與書寫與表達。
覺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當文學的眼睛聚光於人,聚光於人所構成的社會,聚光於人所造應的歷史與現實,歷史與現實生活才煥發出光彩與活力。也正是因為文學之力,某一地域的人類生存,才向世界顯現並宣示了意義。 而這就是文學意義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經蒙昧許久的土地,文學是大道,而不是一門小小的技藝。
也正由於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書系第二輯又將出版,對我而言,自是一個深感鼓舞的訊息。在甘孜廣闊雄奇的高原上,有越來越多的各族作家,以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來書寫這片大地,來書寫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變,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達我個人最熱烈的祝賀!
文學的路徑,是由生活層面的人的摹寫而廣泛及於社會與環境,而深入及於情感與靈魂。一個地域上人們的自我表達,較之於“他者”之更多注重於差異性,而應更關注於普遍性的開掘與建構。因為,文學不是自樹藩籬,文學是橋樑,文學是溝通,使我們與曾經疏離的世界緊密相關。
(作者系四川省作協主席)
阿來
去年,“康巴作家群”書系,一次性推出了七位甘孜州,或甘孜籍各族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個人認為,若干年後回顧,這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這一區域,歷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達,卻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來,我頻繁在這塊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處遊歷,無論地理與人類的生存狀況,都給我從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擊:那就是這樣雄奇的地理,以及這樣頑強艱難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傳的文字典籍中,幾乎未見正面的書寫與表達。直到兩百年前,三百年前,這一地區才作為一個完整明晰的對象開始被書寫。但這些書寫者大多是外來者,是文藝理論中所說的“他者”。這些書寫者是清朝的官員,是外國傳教士或探險家,讓人得以窺見遙遠時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書寫常常導致一個問題,就是看到差異多,更有甚者為尋找差異而至於“怪 力亂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尋找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達:他們自己的生存感,他們自己對自己生活意義的認知,他們對於自身情感的由衷表達,他們對於橫斷山區這樣一個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環境的細微感知。為什麼自我的表達如此重要?因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產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這樣的表達,才得以呈現;而只有經過這樣的呈現,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存在。
未經表達的存在,可以輕易被遺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從這樣的意義上講,未經表達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達的基礎是認知。感性與理性的認知:觀察、體驗、反思、整理並加以書寫。
這個認知的主體是人。
人在觀察、在體驗、在反思、在整理、在書寫。
這個人是主動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動或命定的。
這個人書寫的對象也是人:自然環境中的人,生產關係中的人,族群關係中的人,意識形態(神學的或現代政治的)籠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個青藏高原上千年歷史中缺乏人的書寫,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學等級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過於渺小,而且過度地順從。
但歷史終究進展到了任何一個地域與族群都沒有任何辦法自外於世界中的這樣一個階段。我曾經有一個演講,題目就叫作《不是我們走向世界,而是整個世界撲面而來》。所以,康巴這塊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書寫。兩三百年過去,這片土地在外力的搖撼與衝擊下劇烈震盪,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終於醒來。其中的一部分人,終於要被外來者的書寫所刺激,為自我的生命意識所喚醒,要為自己的生養之地與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為人的生存找出神學之外的存在的理由,於是,他們開始了自己的書寫。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才講“康巴作家群”這樣一群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自我書寫者的集體亮相,自然就構成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這種書寫,表明在文化上,在社會演進過程中,被動變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變成了主動追求的人,這是精神上的“覺悟”者才能進入的狀態。從神學的觀點看,避世才能產生“覺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學所籠罩,所以,入世也能喚起某種“覺悟”,覺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覺,反思與書寫與表達。
覺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當文學的眼睛聚光於人,聚光於人所構成的社會,聚光於人所造應的歷史與現實,歷史與現實生活才煥發出光彩與活力。也正是因為文學之力,某一地域的人類生存,才向世界顯現並宣示了意義。 而這就是文學意義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經蒙昧許久的土地,文學是大道,而不是一門小小的技藝。
也正由於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書系第二輯又將出版,對我而言,自是一個深感鼓舞的訊息。在甘孜廣闊雄奇的高原上,有越來越多的各族作家,以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來書寫這片大地,來書寫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變,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達我個人最熱烈的祝賀!
文學的路徑,是由生活層面的人的摹寫而廣泛及於社會與環境,而深入及於情感與靈魂。一個地域上人們的自我表達,較之於“他者”之更多注重於差異性,而應更關注於普遍性的開掘與建構。因為,文學不是自樹藩籬,文學是橋樑,文學是溝通,使我們與曾經疏離的世界緊密相關。
(作者系四川省作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