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參

雪參

雪參,中藥名。為罌粟科植物總狀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 racemosa (Maxim.) Prain的根。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補氣,益腎之功效。常用於久瀉,脫肛,食欲不振,便血,浮腫,久咳,哮喘,眩暈及夜盲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雪參
  • 別稱:紅毛陽參、刺參、條參、雞腳參、土高麗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罌粟科
  • :綠絨蒿屬
  • :總狀綠絨蒿
  • 分布區域: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脾、腎經。

功效

補氣,益腎。

主治

用於久瀉,脫肛,食欲不振,便血,浮腫,久咳,哮喘,眩暈及夜盲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除去鬚根、泥土,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硬刺。主根圓柱形,長達20厘米,上部粗0.5-1.5厘米,向下漸狹。莖圓柱形,不分枝,有時混生基生花葶,近基部粗0.5-1厘米,基部蓋以光滑、宿存的葉基。基生葉長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稀狹卵形、條形,長5-20厘米,寬0.7-4.2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狹楔形,下延至葉柄基部,邊緣全緣或波狀,稀具不規則的粗鋸齒,兩面綠色,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平展或緊貼的刺毛,有時刺毛基部呈紫色,中脈在背面隆起,側脈在兩面均明顯,葉脈延伸至翅,葉柄長3-8厘米;下部莖生葉同基生葉,上部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有時條形,長3-17厘米,寬0.6-3厘米,全緣,兩面被刺毛,具短柄、近無柄至最上部者無柄。花生於上部(約1/3)莖生葉腋內,最上部花無苞片,有時也生於基生葉腋的花葶上;花梗長2-5厘米。花芽近圓形或卵形,直徑約1厘米; 萼片長圓狀卵形,外面被刺毛;花瓣5-8,倒卵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1-2厘米,天藍色或藍紫色,有時紅色,無毛;花絲絲狀,長約1厘米,紫色,花葯長圓形,黃色;子房卵形,長5-8毫米,密被刺毛,花柱圓錐形,長2-4毫米,具棱,無毛,柱頭長圓形,長1-2毫米。蒴果卵形或長卵形, 長0.5-2厘米,粗0.4-1.2厘米,密被刺毛,4-6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果梗長1-15厘米,被刺毛;宿存花柱長0.7-1厘米,粗達2毫米。種子長圓形,長1-2毫米,種皮具窗格狀網紋。花果期5-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49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

根呈扭曲的圓錐形,長9-25cm,直徑0.5-2.5c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根端殘存葉基及黃色毛狀物,上側面有環紋,中下部有縱皺紋。質鬆脆,易折斷;斷面松泡,淡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以粗大、味甜者為佳。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補氣益腎。主治體虛,頭昏眩暈,食欲不振,夜盲。”
2、《雲南省藥品標準》1974年:“補中益氣,止咳平喘,止痢。用於氣虛下陷,脫肛,便血,浮腫,久瀉,久咳,哮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