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約十萬字,六十多幅圖片,分為從:蒙冤受難患難與共、身處逆境心繫人民、葉帥點將主政南粵、平反“李案”十次接見、昭雪“彭案”憤出重拳、洗冤“馮、古”用心良苦、創辦特區改革先鋒、革命戰友情深意長、仲伯情篤心心相印、愛護幹部重視人才、肝膽相照統戰典範、一樁錯案三次救援、寬宏大度不計前嫌、重視文化振興秦腔、廉潔自律黨風楷模、質樸無華公僕本色、熱愛生活樂觀向上、革命伴侶和諧家庭、呵護至深不驕不縱、父子情深國事為重、言傳身教沒齒難忘、前人功過後人評說等二十二個角度,全面記述了作者張志功在習老身邊長期工作的深切體會和由衷感受。
基本介紹
- 書名: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
- 作者:張志功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解放軍出版社
- 外文名:Two Commemorable Decades:The Days Working under Xi Zhongxun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是張志功老人憑著他曾在習仲勛同志身邊作秘書工作二十年間,以及習仲勛同志蒙冤和他本人受牽連被下放勞動十六年間的點點滴滴記憶,來追記敘寫的一個他自己的回憶錄。它不是一部集中寫習仲埋戲墓擔勛同志的個人傳記,也不是一本專門刻畫描寫習仲勛同志的其他文學作品;它不需要做到完整和全面,更不必要使用文學修辭,沒有一絲虛構、沒有半點誇張。熱蒸匪
作者簡介
張志功,漢族,1927年11月6日出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1939年至1944年在河南省陝縣豫陝中學讀書,1945年至1949年6月在國立西北農學院(即現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讀書,1949年6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1950年3月至1964年5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及國務院任習仲勛同志秘書,1964年5月至1978年6月下放山東,1978年6月至1984年5月在廣東省委及中共中央辦公廳任習仲勛同志秘書,1981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戰嫌捉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副局級),1984年5月至1992年3月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任辦公廳副主任、正局級槳承巡視員。1992年5月離休。
圖書目錄
引言
蒙冤受屈患難與共
身處逆境心繫人民
葉帥點將主政南粵
平反“李案”十次接見
昭雪“彭案”憤出重拳
洗冤“馮、古”用心良苦
創辦特區改革先鋒
革命戰友情深誼長
伯仲情篤心心相印
愛護幹部重視人才
肝膽相照統戰典範
一樁錯案三次救援
寬宏大度團結模範
重視文化振興秦腔
廉潔自律黨風楷模
樸實無華公僕本色
熱愛生活樂觀向上
革命伴侶和諧家庭
呵護至深不嬌不縱
父子情深國事為重
言傳身教沒齒難忘
前人功過後人評說
後記
蒙冤受屈患難與共
身處逆境心繫人民
葉帥點將主政南粵
平反“李案”十次接見
昭雪“彭案”憤出重拳
洗冤“馮、古”用心良苦
創辦特區改革先鋒
革命戰友情深誼長
伯仲情篤心心相印
愛護幹部重視人才
肝膽相照統戰典範
一樁錯案三次救援
寬宏大度團結模範
重視文化振興秦腔
廉潔自律黨風楷模
樸實無華公僕本色
熱愛生活樂觀向上
革命伴侶和諧家庭
呵護至深不嬌不縱
父子情深國事為重
言傳身教沒齒難忘
前人功過後人評說
後記
後記
《難忘的二十年一一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裡》的寫作,歷時4年多,終於和讀者見面了,我這才放下心來,頓感輕鬆。
這本書是我用心血和淚水凝結而成的。幫我寫作的幾位朋友也對習書記感情夜恥頸至深,統稿讀到動情處,大家竟然泣不成聲。通過這次寫作,我們重溫習書記的革命歷程,對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傳統教育。
本書初稿完成以後,我曾向齊心大姐匯報過寫作情況。她對我說:“你就集中精力回憶你在仲勛身邊的事和他給你講過的那些話,這些最寶貴。”
初故故墊稿還送給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朋友徵求意見。他們看完書稿後,或打電話,或發簡訊,或寫讀後感,有的還專程趕來面談,認為資料翔實、事跡感人、情真意切,使人們對習書記的一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對研究習書記革命生涯、學習習書記的革命精神以及教育後人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正是在齊心大姐以及諸多朋友的熱情鼓勵下,我更加堅定了寫好、改好這本書的信心。經過多次反覆修改,終於付梓面世。
關於這本書,還有一點需要稍加說明。
習書記一生有許多戰友,也結交了很多朋友。有關這方面的感人事跡很多。由於手頭資料欠缺,無法一一列舉,這也使我深以為憾。
書中,特意集中刊登了毛主席1946年夏給習書記9封親筆信的複印件。這9封信見證了毛主席戰爭年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智大勇,見證了毛主席對習書記的高度信任和倚重。同時,在戎馬倥傯間毛主席獨具風采、神韻飛揚的書法藝術難得一見,藉此提供給廣大讀者共同欣賞。
實際上,這本書是在很多朋友的關心和幫助下完成的,他們或幫助查閱資料、或提出修改意見、或給予其他方面的支持。其中,田潤民、王立則兩位同志,乃匪贈料在文字工作上對我的幫助很大,付出了辛勤勞動;還有常毅、楊文俊、劉常燈、楊巧言、黃廣源、琚立銘、喬梁、任慧英、馮歌陽、崔國旗、馬箭飛、李玉泰、豐志剛、安長山、傅良、謝東東、王曉偉、陳景民、張欲立、張欲曉、李江蓮、余珺、席洪義、梁衛東、郭續長、杭建平、張志國、邱然、黃珊、張雷、王爭、李濤、吳廣真、潘冬冬等同志都做出了不同貢獻;還有解放軍出版社鄭暉、張晉生兩位同志為本書出版做了許多工作;本書未署名圖片,均選自《習仲勛畫冊》(海天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儘管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書中難免有遺漏和不盡人意之處,敬請朋友們和廣大讀者諒解、指正。
這本書是我用心血和淚水凝結而成的。幫我寫作的幾位朋友也對習書記感情夜恥頸至深,統稿讀到動情處,大家竟然泣不成聲。通過這次寫作,我們重溫習書記的革命歷程,對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傳統教育。
本書初稿完成以後,我曾向齊心大姐匯報過寫作情況。她對我說:“你就集中精力回憶你在仲勛身邊的事和他給你講過的那些話,這些最寶貴。”
初故故墊稿還送給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朋友徵求意見。他們看完書稿後,或打電話,或發簡訊,或寫讀後感,有的還專程趕來面談,認為資料翔實、事跡感人、情真意切,使人們對習書記的一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對研究習書記革命生涯、學習習書記的革命精神以及教育後人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正是在齊心大姐以及諸多朋友的熱情鼓勵下,我更加堅定了寫好、改好這本書的信心。經過多次反覆修改,終於付梓面世。
關於這本書,還有一點需要稍加說明。
習書記一生有許多戰友,也結交了很多朋友。有關這方面的感人事跡很多。由於手頭資料欠缺,無法一一列舉,這也使我深以為憾。
書中,特意集中刊登了毛主席1946年夏給習書記9封親筆信的複印件。這9封信見證了毛主席戰爭年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智大勇,見證了毛主席對習書記的高度信任和倚重。同時,在戎馬倥傯間毛主席獨具風采、神韻飛揚的書法藝術難得一見,藉此提供給廣大讀者共同欣賞。
實際上,這本書是在很多朋友的關心和幫助下完成的,他們或幫助查閱資料、或提出修改意見、或給予其他方面的支持。其中,田潤民、王立則兩位同志,乃匪贈料在文字工作上對我的幫助很大,付出了辛勤勞動;還有常毅、楊文俊、劉常燈、楊巧言、黃廣源、琚立銘、喬梁、任慧英、馮歌陽、崔國旗、馬箭飛、李玉泰、豐志剛、安長山、傅良、謝東東、王曉偉、陳景民、張欲立、張欲曉、李江蓮、余珺、席洪義、梁衛東、郭續長、杭建平、張志國、邱然、黃珊、張雷、王爭、李濤、吳廣真、潘冬冬等同志都做出了不同貢獻;還有解放軍出版社鄭暉、張晉生兩位同志為本書出版做了許多工作;本書未署名圖片,均選自《習仲勛畫冊》(海天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感謝!
儘管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書中難免有遺漏和不盡人意之處,敬請朋友們和廣大讀者諒解、指正。
序言
2001年,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寫的《在習老身邊20年》一文,被收錄在《習仲勛革命生涯》一書中;2002年5月24日習仲勛同志逝世,3年後,我以《高風亮節勵後人——回憶在習仲勛同志身邊的日子裡》為題,發表於中央辦公廳《秘書工作》2005年第11期;2009年9月,以《跟隨習老二十春——瑣記習仲勛同志的高尚品格和偉大貢獻》為題,發表在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炎黃世界》;同年12月,以《跟隨習老難忘的二十年》為題發表於《廣州政協》。幾次寫作,內容較前都有增加。這些文章先後被多家報刊和網路轉載,引起許多朋友和讀者的興趣。他們認為,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了這么長時間,知道的事情較多,應該把它寫成一本書,一來對他是個紀念,二來可以教育後人。
我當然樂意這么做。但是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後,“習仲勛專案審查委員會”於9月25日將我秘密關押審查,同時查封了我的辦公室,收走了所有的筆記和檔案。1978年4月,習仲勛同志復出後又調我擔任他的秘書,直到1984年5月,我離開習仲勛同志調入中央統戰部工作,有關檔案和工作筆記按規定也全部上繳。手頭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資料,有關檔案目前尚未解密,要寫,不得不主要靠記憶。
光陰如梭,在和朋友們談論這件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也進入耄耋之年。環顧左右,上個世紀50年代給習仲勛同志當秘書的,和在他身邊工作的衛士長、警衛員、服務員,除我以外,都已相繼離世。嘆人生苦短,不禁悲從中來。傷感之餘,又產生了一種使命感,有些事情如果不寫下來,恐怕會永遠被湮沒了。想到這裡,我夜不能寐,遂展紙命筆。
《難忘的二十年》主要記述的是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20年間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1962年,習仲勛同志因為小說《劉志丹》事件蒙冤。這件事,有關書刊和文章已有披露。這是一件塵封已久、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我本來不想再提,但這又是習仲勛同志一生中一件大事,我也因此受到審查,此骨鯁喉,不吐不快,我便把此事做了本書的開篇。 1978年4月至1980年底,習仲勛同志主政南粵,帶領廣東省委“一班人”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為黨和人民立了新功。那3年我正好又回到他身邊工作,是這一段歷史的目擊者和見證人。這便成了本書較為翔實的一段記述。
作為秘書,我有幸可以近距離、長時期接觸日常生活中的這位偉人。在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中,這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風雲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嬉笑怒罵。他熱愛家庭,喜歡交友,重情義,肯幫人,一身俠骨,滿腔柔情。在20年的相處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既是一個原則性很強又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我便努力把這種感受傳達給所有的讀者和朋友。
在3年的寫作過程中,幸有習仲勛同志的夫人齊心大姐和孩子們的回憶文章可資對照,也有黨史專家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我的記述才得以較為準確和豐富。
寫作中,憶及習仲勛同志對我的親切教誨和體貼關懷,不禁黯然神傷。偉人長已矣,思者常戚戚。回想起來,如果我還能保留幾張他的照片,抑或一段指示、一封信件,哪怕是一個紙片,都可能說出一個精彩故事或一段傳奇歷史。可是,這種沒有任何資料、全憑記憶的寫作,對我這個耄耋之人太過艱難。因此,無法盡情傾訴對他的無盡思念,競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遺憾。
習仲勛同志13歲參加革命,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為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浴血奮戰、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年,適逢習仲勛同志百年誕辰。我的寫作,如能對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有些許幫助,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當然樂意這么做。但是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後,“習仲勛專案審查委員會”於9月25日將我秘密關押審查,同時查封了我的辦公室,收走了所有的筆記和檔案。1978年4月,習仲勛同志復出後又調我擔任他的秘書,直到1984年5月,我離開習仲勛同志調入中央統戰部工作,有關檔案和工作筆記按規定也全部上繳。手頭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資料,有關檔案目前尚未解密,要寫,不得不主要靠記憶。
光陰如梭,在和朋友們談論這件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也進入耄耋之年。環顧左右,上個世紀50年代給習仲勛同志當秘書的,和在他身邊工作的衛士長、警衛員、服務員,除我以外,都已相繼離世。嘆人生苦短,不禁悲從中來。傷感之餘,又產生了一種使命感,有些事情如果不寫下來,恐怕會永遠被湮沒了。想到這裡,我夜不能寐,遂展紙命筆。
《難忘的二十年》主要記述的是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20年間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1962年,習仲勛同志因為小說《劉志丹》事件蒙冤。這件事,有關書刊和文章已有披露。這是一件塵封已久、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我本來不想再提,但這又是習仲勛同志一生中一件大事,我也因此受到審查,此骨鯁喉,不吐不快,我便把此事做了本書的開篇。 1978年4月至1980年底,習仲勛同志主政南粵,帶領廣東省委“一班人”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為黨和人民立了新功。那3年我正好又回到他身邊工作,是這一段歷史的目擊者和見證人。這便成了本書較為翔實的一段記述。
作為秘書,我有幸可以近距離、長時期接觸日常生活中的這位偉人。在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中,這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風雲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嬉笑怒罵。他熱愛家庭,喜歡交友,重情義,肯幫人,一身俠骨,滿腔柔情。在20年的相處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既是一個原則性很強又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我便努力把這種感受傳達給所有的讀者和朋友。
在3年的寫作過程中,幸有習仲勛同志的夫人齊心大姐和孩子們的回憶文章可資對照,也有黨史專家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我的記述才得以較為準確和豐富。
寫作中,憶及習仲勛同志對我的親切教誨和體貼關懷,不禁黯然神傷。偉人長已矣,思者常戚戚。回想起來,如果我還能保留幾張他的照片,抑或一段指示、一封信件,哪怕是一個紙片,都可能說出一個精彩故事或一段傳奇歷史。可是,這種沒有任何資料、全憑記憶的寫作,對我這個耄耋之人太過艱難。因此,無法盡情傾訴對他的無盡思念,競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遺憾。
習仲勛同志13歲參加革命,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為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浴血奮戰、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年,適逢習仲勛同志百年誕辰。我的寫作,如能對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有些許幫助,我就心滿意足了。
序言
2001年,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寫的《在習老身邊20年》一文,被收錄在《習仲勛革命生涯》一書中;2002年5月24日習仲勛同志逝世,3年後,我以《高風亮節勵後人——回憶在習仲勛同志身邊的日子裡》為題,發表於中央辦公廳《秘書工作》2005年第11期;2009年9月,以《跟隨習老二十春——瑣記習仲勛同志的高尚品格和偉大貢獻》為題,發表在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炎黃世界》;同年12月,以《跟隨習老難忘的二十年》為題發表於《廣州政協》。幾次寫作,內容較前都有增加。這些文章先後被多家報刊和網路轉載,引起許多朋友和讀者的興趣。他們認為,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了這么長時間,知道的事情較多,應該把它寫成一本書,一來對他是個紀念,二來可以教育後人。
我當然樂意這么做。但是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後,“習仲勛專案審查委員會”於9月25日將我秘密關押審查,同時查封了我的辦公室,收走了所有的筆記和檔案。1978年4月,習仲勛同志復出後又調我擔任他的秘書,直到1984年5月,我離開習仲勛同志調入中央統戰部工作,有關檔案和工作筆記按規定也全部上繳。手頭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資料,有關檔案目前尚未解密,要寫,不得不主要靠記憶。
光陰如梭,在和朋友們談論這件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也進入耄耋之年。環顧左右,上個世紀50年代給習仲勛同志當秘書的,和在他身邊工作的衛士長、警衛員、服務員,除我以外,都已相繼離世。嘆人生苦短,不禁悲從中來。傷感之餘,又產生了一種使命感,有些事情如果不寫下來,恐怕會永遠被湮沒了。想到這裡,我夜不能寐,遂展紙命筆。
《難忘的二十年》主要記述的是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20年間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1962年,習仲勛同志因為小說《劉志丹》事件蒙冤。這件事,有關書刊和文章已有披露。這是一件塵封已久、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我本來不想再提,但這又是習仲勛同志一生中一件大事,我也因此受到審查,此骨鯁喉,不吐不快,我便把此事做了本書的開篇。 1978年4月至1980年底,習仲勛同志主政南粵,帶領廣東省委“一班人”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為黨和人民立了新功。那3年我正好又回到他身邊工作,是這一段歷史的目擊者和見證人。這便成了本書較為翔實的一段記述。
作為秘書,我有幸可以近距離、長時期接觸日常生活中的這位偉人。在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中,這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風雲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嬉笑怒罵。他熱愛家庭,喜歡交友,重情義,肯幫人,一身俠骨,滿腔柔情。在20年的相處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既是一個原則性很強又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我便努力把這種感受傳達給所有的讀者和朋友。
在3年的寫作過程中,幸有習仲勛同志的夫人齊心大姐和孩子們的回憶文章可資對照,也有黨史專家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我的記述才得以較為準確和豐富。
寫作中,憶及習仲勛同志對我的親切教誨和體貼關懷,不禁黯然神傷。偉人長已矣,思者常戚戚。回想起來,如果我還能保留幾張他的照片,抑或一段指示、一封信件,哪怕是一個紙片,都可能說出一個精彩故事或一段傳奇歷史。可是,這種沒有任何資料、全憑記憶的寫作,對我這個耄耋之人太過艱難。因此,無法盡情傾訴對他的無盡思念,競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遺憾。
習仲勛同志13歲參加革命,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為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浴血奮戰、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年,適逢習仲勛同志百年誕辰。我的寫作,如能對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有些許幫助,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當然樂意這么做。但是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後,“習仲勛專案審查委員會”於9月25日將我秘密關押審查,同時查封了我的辦公室,收走了所有的筆記和檔案。1978年4月,習仲勛同志復出後又調我擔任他的秘書,直到1984年5月,我離開習仲勛同志調入中央統戰部工作,有關檔案和工作筆記按規定也全部上繳。手頭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資料,有關檔案目前尚未解密,要寫,不得不主要靠記憶。
光陰如梭,在和朋友們談論這件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也進入耄耋之年。環顧左右,上個世紀50年代給習仲勛同志當秘書的,和在他身邊工作的衛士長、警衛員、服務員,除我以外,都已相繼離世。嘆人生苦短,不禁悲從中來。傷感之餘,又產生了一種使命感,有些事情如果不寫下來,恐怕會永遠被湮沒了。想到這裡,我夜不能寐,遂展紙命筆。
《難忘的二十年》主要記述的是我在習仲勛同志身邊工作20年間所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1962年,習仲勛同志因為小說《劉志丹》事件蒙冤。這件事,有關書刊和文章已有披露。這是一件塵封已久、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我本來不想再提,但這又是習仲勛同志一生中一件大事,我也因此受到審查,此骨鯁喉,不吐不快,我便把此事做了本書的開篇。 1978年4月至1980年底,習仲勛同志主政南粵,帶領廣東省委“一班人”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為黨和人民立了新功。那3年我正好又回到他身邊工作,是這一段歷史的目擊者和見證人。這便成了本書較為翔實的一段記述。
作為秘書,我有幸可以近距離、長時期接觸日常生活中的這位偉人。在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中,這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風雲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嬉笑怒罵。他熱愛家庭,喜歡交友,重情義,肯幫人,一身俠骨,滿腔柔情。在20年的相處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既是一個原則性很強又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我便努力把這種感受傳達給所有的讀者和朋友。
在3年的寫作過程中,幸有習仲勛同志的夫人齊心大姐和孩子們的回憶文章可資對照,也有黨史專家的研究資料可供參考,我的記述才得以較為準確和豐富。
寫作中,憶及習仲勛同志對我的親切教誨和體貼關懷,不禁黯然神傷。偉人長已矣,思者常戚戚。回想起來,如果我還能保留幾張他的照片,抑或一段指示、一封信件,哪怕是一個紙片,都可能說出一個精彩故事或一段傳奇歷史。可是,這種沒有任何資料、全憑記憶的寫作,對我這個耄耋之人太過艱難。因此,無法盡情傾訴對他的無盡思念,競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遺憾。
習仲勛同志13歲參加革命,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為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浴血奮戰、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年,適逢習仲勛同志百年誕辰。我的寫作,如能對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深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有些許幫助,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