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二一)》是汪康年所著作品,出自於《汪康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說(二一)
- 作者:汪康年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汪康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汪康年,出身於從顯赫走向衰敗的家族,出生於戰亂動盪的年代。伴隨著家族衰敗、朝廷衰敗、國家衰敗,汪康年一生都在為興家、為救朝廷、為振興國家而奮爭。在他努力為自己出人頭地的同時,也為實現政治改革而呼喊、而奔走,甚至準備為此而“動粗”。但汪康年在近代更重要的身份是報人。在他51年生命里,整整26個年頭是在辦報,除《時務報》外,還有《昌言報》、《時務日報》(《中外日報》)、《京報》、《芻言報》等,而且都享譽於言論界。不僅其言論在當時很有影響,他對報業的許多創新和改革,也是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重大貢獻。
作品原文
近年廣譯日本書籍,遇有日人所用名詞,即一律承用,而新名詞流入文字者,指不勝屈,甚至公牘用之,甚至詔旨亦用之。而稍涉新學者,尤滿口皆是,至“文明”、“運動”、“改良”、“特別”等字面,閭巷婦豎,亦動輒齒及。論者大以為病,竊謂此須分別言之,有向本無是名詞,而不得不沿用之者;有向來所定名詞,不如彼之名詞,而改用之者,但求其精確可矣,不必辨其為彼為此也。且名詞一事,日出不窮,漢唐以後,必多於三代;宋明以來,又多於漢唐。事理推拓日多,豈能設法禁限。即六朝佛教,“大人”、“慈悲”、“善”、“知識”等語,亦流行於中國,初何足怪!惟有一事,雖極細緻,實足為詬病,則近來稱中國動稱為“支那”是也。天下之興,不能自名,而轉用他人之名,或“戎狄”則有然耳,外此,則無不用己之名稱者。況“支那”者,亦非彼人特以名我,實緣輾轉傳訛,乃有此號,而我轉以他人傳訛之稱而以自名。準此言之,則“葡萄牙”當自稱為“大西洋”,“美利堅”當自稱為“花旗”矣。
又近序史事者,亦徇西人之說,而目三代以前為酋長時代,其弊亦與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