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射陽雜技)

雜技(射陽雜技),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技(射陽雜技)
  • 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1957年4月,建湖十八團中的新藝雜技團(周長富班子)、新勝雜技團(周國發班子)、福建泉州藝新馬戲團(射陽人,陳松山班子),相繼在射陽登記合併成立射陽縣雜技團,雜技這門藝術從此在射陽立足。
雜技從擺地攤演出到走上舞台表演,從流浪江湖的民間藝人成為人民的文藝工作者,是一個質的飛躍。建團後,由於演藝人員地位的改變,隊伍的壯大,加之政府的扶持,演出服裝、道具不斷更新添置,劇團的裝備大為改觀,節目質量提高,演出區域擴大了,集體經濟收入也顯著提高,從此,民間的雜技隊棄馬丟船,與大棚布圍子告別,走進了正規劇場,到全省各地城市巡迴演出。

文化特徵

射陽雜技團的一大特色就是演員隊伍整齊,演出陣容強大。表演集體節目時,整齊的隊伍,健美的身材,壯實的體魄,給觀眾以精神振奮的感覺。其次是重視基礎基本功的訓練,腰、腿、頂、跟斗齊頭並進、常抓不懈,使演員能訓練有素,基本功紮實,一專多能、得心應手。經過強化提高,就能使節目達到高、難、新、美的要求,贏得觀眾的讚譽。
三是不斷塑造精品。形成自己的看家節目,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如六、七十年代,射陽雜技團演出的轉碟、咬花、手技、頂技、扛竿、滾杯、對手頂碗、椅子頂劈磚、頂缸、雙爬桿、體操技巧、晃板椅子頂、水流星、高台定車、車技、晃盤拍盤、空中飛人、口技、走鋼絲、蹬傘、抖空竹、魔術、集體武術等,都是富有時代感的特色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