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話"是一度流行於重慶榮昌中學校的語言現象.回想當年我進入榮昌縣立初級中學校時,一位同學問道:"lini luihui lubu luihui luoshuo langshuang lahua"(你會不會說雙話).從而我才知道它的存在.不過,後來在其它任何時地並沒有遇到過"雙話".
"雙話"是一度流行於重慶榮昌中學校的語言現象.回想當年我進入榮昌縣立初級中學校時,一位同學問道:"lini luihui lubu luihui luoshuo langshuang lahua"(你會不會說雙話).從而我才知道它的存在.不過,後來在其它任何時地並沒有遇到過"雙話".我也曾查閱過一些辭典,未找到"蛛絲馬跡".因此想藉助這塊陣地"拋磚引玉",切盼有此愛好者能一起完善這個詞條.
"雙話"其實是"雙音話".每個漢字的本音前邊冠有一個伴音.它的韻母就是本音的韻母;它的聲母則通用"l".這種由經過兩次發音的漢字構成的語言,叫做"雙話".
"雙話"的要領很簡單,一般只需十來分鐘便可學懂和掌握,稍加練習,就能"出口成章".
為克服雙話的語調過於"呆板",其伴音要做一些"簡化"處理.比方說:"力量"一詞的雙話是"leli langliang".再者,雙話伴音的"四聲",跟其本音相同.例如:重疊(chongdei);重要(zhongyao).
"雙話"這一民間語言現象,似乎值得專家學者去考查/評說吧!
對於本音之聲母是l的漢字來說,雙話之伴音與本音是完全一樣的.例如力量一詞,其雙話就是"力力量量",這當然很不好,大有"口吃"之嫌,得加以"簡化",通常是對複合韻母做"簡化".
有句話說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許雙化這種語言現象對改善"口吃"病患者有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