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腦記

雙腦記

《雙腦記》是是2016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美國麥可·加扎尼加創作的一本傳記。

在該書中,作者加扎尼加講述了自己充滿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歷時半個世紀的探索之旅:大腦的兩側半球是如何分工與合作的,人類的意識又是產生於何處?加扎尼加以一個關於人類意識本質的偉大發現為背景,以“科研是如何做成的”為主題,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科學、友誼、人生的迷人故事。書中不光有裂腦理論的形成之路,有認知神經科學從誕生到繁榮的曲折歷程,也有他那群戰友的身影——數量龐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們與加扎尼加並肩同行,共同完成了這場科學大冒險。

基本介紹

  • 書名:雙腦記
  • 作者:(美)麥可·加扎尼加
  • 譯者:羅路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6年02月
  • 頁數:404 頁
  • 定價:89.9 元
  • ISBN:978-7-5502-7130-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不僅僅介紹了兩側大腦半球的功能,也講述了一群聰明而又古怪得可愛的神經科學家為了尋求答案而付出的努力。他告訴我們最初科學家發現右半球和左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直到1969年,才發現兩側大腦半球能夠找到一些聰明的交流方符定樂幾式,使得二者看上去從未分離過。大腦就像在一個試海鑽屋檐下同居多年的老夫老妻,終於找到了一種能夠在一起生活、同時又保持各自差異的方法。除了提供新知外,作為一位神經科學的先驅者,加扎尼加在這本書里還通過他的親身經歷揭露了人類知識進步歷程當中的種種原罪。對那些關心科學、歷史、人類的大腦及心靈(而非心臟)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麥可·加扎尼加,當代偉大的思想家、認知神經科學之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智囊團成員。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聖哲研究中心主任,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揭秘左右腦分工模式,讓“左腦”“右腦”成為日常用語,讓腦科學進入普通人的視野。聯姻生物學與心理學,開創認知神經科學領域。
著有《誰說了算?》、《人類乃地喇》、《社會性大腦:發現心智的網路》、《認知神經科學》、《自然界的心智:思維、情緒、性別、語言以及智慧型的生物學根源》等書。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告別弗洛伊德的時代
推薦序一 打開探索腦與心智奧秘的大門 羅躍嘉
推薦序二 宇宙中最複雜的1.5公斤物質 魏坤琳
推薦序三 光輝一日 史蒂芬·平克
前言 與聰明人一起度過的美妙生活
第一部分 發現大腦
第1章投身科研之路
第一次誘惑
我的家族開拓史
從“動物屋”到實驗室糠定烏的本科生活
探索加州理工學院:真人版《生活大爆炸》
學術圈外的冒險
第2章探索裂腦人
勇敢的醫生與甘願獻身的病人
科學界的過去和現在
裂腦研究的起源
學科巨頭斯佩里博士
科學發現與署名之爭
建立研究基礎
第一批影像資料:左右腦差別研究的起始
攻克裂腦猴單手撿葡萄的難題
1981年諾貝爾獎
第3章尋找大腦的摩爾斯電碼
無處不在的大腦線索
臨床檢測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發現
離巢
渴望自己的實驗室
戴維·普雷馬克與他的40年之問
與史蒂夫·艾倫一起野餐
分享資源:科學的核心
第局龍二部分 分離與整合
第4章發現更多模組
大腦的“第22條軍規”
東海岸熱潮
紐約的午餐與認知失調
改變大鼠和猴子的轉輪
初入神經科診室
向“兩個心智”觀點發起挑戰
比聰明更聰明
拖車實驗室
科學家的電影夢
新病人,新發現,新思想
右腦學會了說話
第5章認知神經科學誕生了
病人為師,探索潛意識
為師之樂,友情之福
有車就上路
從乘頌拜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類
新科技:盲人能看見東西嗎?
喬治·米勒與我的人生“新伴侶”
特別的會議,特別的地點
兩位波斯納,各有千秋
腦成像技術確定裂腦手術效果
工作玩耍兩不誤
再次上路
第6章開闢裂腦的新天地
簡化生活
在樹林裡搞科學
《認知神經科學雜誌》出版了
更多資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識
注意的腦機制
回歸注意
腦紋與瑞士人脈
部分分離: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腦能夠聽從指令發笑
來自研究型大學的誘惑
第三部分 進化與整合
第7章大腦右半球有話要說
白手起家:說乾就乾
輪到病人出遠門了
甦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異:從細胞到神經加工
學術圈建設
培養下一代
第8章科學研究的倫理之爭
在漢諾瓦重新起步:解釋器新探
大科學,小校園
糾正科學錯誤
超越社會規範
讓年輕的科學家們自由發揮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擔任總統的生物倫理學顧問
倫理、胚胎與政治
繼續前進
第四部分 大腦分層
第9章湧現心智之謎
百年吉福德講座
大腦原理一瞥
再談模組化
神經外科手術室里的個案研究
把玩“湧現”概念及其蘊意
你指的是“附加”還是“取代”?
用計算機學科概念解讀神經生物學
為什麼說分層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
尾聲:向更深的問題伸出探索之手
後記整乘婆櫃 傳奇故事遠未終結
附錄I 我眼中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斯佩里
附錄II 認知神經科學之路——我與喬治·米勒的通信
附錄III 加扎尼加身邊的聰明人
致謝
譯者後記
臨床檢測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發現
離巢
渴望自己的實驗室
戴維·普雷馬克與他的40年之問
與史蒂夫·艾倫一起野餐
分享資源:科學的核心
第二部分 分離與整合
第4章發現更多模組
大腦的“第22條軍規”
東海岸熱潮
紐約的午餐與認知失調
改變大鼠和猴子的轉輪
初入神經科診室
向“兩個心智”觀點發起挑戰
比聰明更聰明
拖車實驗室
科學家的電影夢
新病人,新發現,新思想
右腦學會了說話
第5章認知神經科學誕生了
病人為師,探索潛意識
為師之樂,友情之福
有車就上路
從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類
新科技:盲人能看見東西嗎?
喬治·米勒與我的人生“新伴侶”
特別的會議,特別的地點
兩位波斯納,各有千秋
腦成像技術確定裂腦手術效果
工作玩耍兩不誤
再次上路
第6章開闢裂腦的新天地
簡化生活
在樹林裡搞科學
《認知神經科學雜誌》出版了
更多資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識
注意的腦機制
回歸注意
腦紋與瑞士人脈
部分分離: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腦能夠聽從指令發笑
來自研究型大學的誘惑
第三部分 進化與整合
第7章大腦右半球有話要說
白手起家:說乾就乾
輪到病人出遠門了
甦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異:從細胞到神經加工
學術圈建設
培養下一代
第8章科學研究的倫理之爭
在漢諾瓦重新起步:解釋器新探
大科學,小校園
糾正科學錯誤
超越社會規範
讓年輕的科學家們自由發揮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擔任總統的生物倫理學顧問
倫理、胚胎與政治
繼續前進
第四部分 大腦分層
第9章湧現心智之謎
百年吉福德講座
大腦原理一瞥
再談模組化
神經外科手術室里的個案研究
把玩“湧現”概念及其蘊意
你指的是“附加”還是“取代”?
用計算機學科概念解讀神經生物學
為什麼說分層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
尾聲:向更深的問題伸出探索之手
後記 傳奇故事遠未終結
附錄I 我眼中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斯佩里
附錄II 認知神經科學之路——我與喬治·米勒的通信
附錄III 加扎尼加身邊的聰明人
致謝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