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端識別發卡型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的分子設計與構建

雙端識別發卡型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的分子設計與構建

《雙端識別發卡型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的分子設計與構建》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姚天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端識別發卡型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的分子設計與構建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姚天明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阿爾茨海默病是當今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社會性熱點問題之一,其發病的一個重要機制是神經元內Tau蛋白自聚集形成神經纖維性纏結。設計構建Tau蛋白聚集高效抑制劑,是尋找先導化合物、研發藥物的關鍵。本課題基於先期Tau聚集分子機制研究成果,提出雙端識別、發卡型對接的抑制劑分子設計策略。不同於文獻報導的單端識別(只有1個生物效應團)小分子抑制劑,只對Tau蛋白肽鏈上1個位置識別結合,本課題設計構建的雙端識別(含2個生物效應團)抑制劑能同時在肽鏈上2個位置識別結合,能與肽鏈形成發卡結構,通過抑制劑分子夾住Tau蛋白肽鏈,限制其摺疊、盤繞、靠近堆積的自由度,加強其結合力,提高其選擇性,達到高效抑制Tau聚集的目的。利用電鏡、螢光探針等實驗方法觀察抑制效果,結合分子對接等計算機輔助手段,通過化學合成、天然分子的篩選、改造,獲得更為高效的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為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提供先導物和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阿爾茨海默病是當今威脅老年人群健康的社會性熱點問題之一,其發病的一個重要機制是神經元內Tau蛋白自聚集形成神經纖維性纏結。設計構建Tau蛋白聚集高效抑制劑,是尋找先導化合物、研發藥物的關鍵。本課題基於先期Tau聚集分子機制研究成果,提出雙端識別、發卡型對接的抑制劑分子設計策略。不同於文獻報導的單端識別(只有1個生物效應團)小分子抑制劑,只對Tau蛋白肽鏈上1個位置識別結合,本課題設計構建的雙端識別(含2個生物效應團)抑制劑能同時在肽鏈上2個位置識別結合,能與肽鏈形成發卡結構,通過抑制劑分子夾住Tau蛋白肽鏈,限制其摺疊、盤繞、靠近堆積的自由度,加強其結合力,提高其選擇性,達到高效抑制Tau聚集的目的。 本項目經參與項目的成員協作努力,四年工作,按計畫書設計的方案,現已完成所有研究內容,取得如下重要結果:(1) 基於天然分子的篩選、修飾、設計合成,成功發展了不飽和脂肪酸、雙端多酚酸、偶氮色素類分子、薑黃素釕配合物、含不飽和碳鍵的多吡啶釕配合物等體系,作為雙端識別發卡型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較文獻結果,明顯提高了抑制效果,為今後基於神經纖維纏結機制設計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提供了備選先導化合物。(2) 將項目提出的“在單個抑制劑(配體)分子中構建2 個‘生物效應團’(識別端)”的科學假說,落實到具體的分子體系,並通過實驗結合計算機模擬,加以證明和闡釋。這種“雙端識別發卡型對接”的Tau蛋白自聚集抑制劑的設計思路,未見文獻報導,具有創新價值,對今後基於Tau自聚集抑制劑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設計,極具理論指導意義。(3) 從項目研究中獲得的大量數據,進一步加深了抑制劑分子(配體),與生物大分子——Tau 肽鏈(底物)間的識別關係的理解,回答了:配體在底物上的作用位點(靶標),抑制劑分子對聚集引發因素(錯摺疊、有序結構形成)的有效控制機制問題。(4) 發展了一種釕配合物([Ru(phen)2dppz-idzo]2+)作為檢測Tau自聚集的螢光探針。該項研究進展將對目前文獻報導中廣泛採用的以硫磺素ThS為探針分子篩選Tau自聚集抑制劑的研究結果提出新挑戰,對今後我們在篩選構建Tau自聚集抑制劑分子方面的實驗創新,具有重要的套用和理論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