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生靈魂: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是智慧事業體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派翠西亞珠菊。
基本介紹
- 作者:派翠西亞珠菊
- 譯者:劉蘊芳
- ISBN:9789573028154
- 頁數:191
- 定價:200 TWD
- 出版社:智慧事業體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麗雲的摘要與心得
2008/04/29 16
這本書是派翠西亞‧朱菊和摩利‧浦雷斯曼博士所著。派翠西亞在1960年代左右宣稱獲得此一鮮為人知的精神導引,當她遇到致力於研究性靈的精神學醫師摩利,於是,二人從此獨特觀點出發,合力寫成這本書。基本上,本書的個人觀點濃厚,加上融合一些心靈成長工作坊的案例為佐證說明,但於實際上,仍然沒有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明。
所以,個人認為:本書的價值:對於追求靈性成長的人,可以提供一盞燈,觀照與省思,但不宜過分熱衷沉迷。至於已經習慣快樂的現實生活人們,就把它當神話吧!
本書作者認為所謂生命的原形,是由宇宙性的設計而來,亦即:生命原子在不斷的分裂過程當中,會產生許多單一的靈魂單位,經過幾十億年演化之後才形成人。
而人,這些宇宙中看似分離的孤立體,是非常渴望與分離的靈魂家族團聚,尤其是在每一個被一分為二的靈魂部分,由於體內的陰陽兩力成為相等的兩半,然而每一半都保留著另一半的種子,因此產生了兩極對立,再根據宇宙的吸引法則,使得靈魂有了清晰的方向,開始朝向自己失散的另一半靠近,而這個同一靈魂分為兩個個體的單獨體,稱之為「孿生伴侶」,或說是「靈性伴侶」、「靈魂伴侶」等。
不管稱謂為何,當靈魂伴侶在漫長旅途之後,彼此結合,將再度成成為雌雄同體,儘管他們在人世間找到彼此,也儘管他們密切契合,但單一的靈魂還是存在著兩個身體。
根據蘇非教文獻所載:從存有最初的統一出現了分裂和疏散,最後一個階段則是一個靈魂一分為二,因此,「愛」成為每一半在世間或天堂對於另一半的追尋。…又因為孿生的靈性伴侶一開始是如此之相像,因此他們必須分離,最後才能完成彼此,藉由相同及互補這愛的兩大支柱,完整的個體則在此時由兩人交融而成。
聽起來似乎有趣,於是,我們不免會想問:我的靈魂伴侶在哪裡?
根據本書所言:孿生的靈性伴侶也許就近在眼前,但必須等到彼此成長到萬事具備時,才有可能相遇。
也就是時機成熟。
那么,在時機成熟前後,也就是靈魂伴侶在相遇的前後,彼此的關係又為何?彼此又是否有衝突?
本書引用蘇非教觀點,認為孿生的靈性伴侶就像兩個相互交集、無法分開的圓。交集部分為其共同性,開放區域則是個體的自我和獨特的特徵。
交集的這兩個圓圈是流動性的,在極限內,彼此會朝著一體移動,藉由不斷的衝突而更緊密,此時,「愛」會使彼此更加堅強,然後,一同成長,衝突也逐漸減少,最後,交迭融合成為一個圓。
至於孿生的靈性伴侶的果報問題,則是在永恆中不斷互相纏繞。具體來說:當處於分開狀態時,彼此早已在累積和淨化自身的宿業,以為重逢作準備,而當結合時,彼此則將幫助對方償還個人的業債。
另外,當靈魂伴侶各自或彼此離開人間了,又將如何?
本書認為:當孿生的靈性伴侶離開這世界後,可以選擇是否再度返回世間、再度尋找彼此。當然也有可能:其中之一獨自投胎,而受到另一未投胎的精神體的指引和啟發,此時,此人投生的目的將是為他們共同選擇的工作效命;這是一種進階的靈魂,從愛里出發,在地球上的生活以真愛的表現為宗旨,也許是家庭生活、公共生活、或以服務為志的獨身生活。
本書更呼籲:生命是不朽的,也許這一世並不一定會和我們的孿生靈性伴侶相遇,但仍然得做好準備。
至於怎么個準備法呢?我把它歸納為兩大面向來談,那就是「孤獨」和「淨化」。
靈魂伴侶在重逢前,大多有一大段情感的空窗期,這時候的獨處是必然的,但卻不等同於「孤單」。孤單來自於一種錯誤的分離感,表示我們與自我的靈魂分離。然而「孤獨」卻是我們跟自己交流的最佳時機。在孤獨里,我們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是靈魂微弱的穩定音波,它會通過直覺傳給我們,給予我們無法言喻的智慧。
因此,為重逢所做的準備,就是在孤獨中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透過宇宙的力量,彼此將會被引導靠近我們的孿生靈性伴侶。
至於在淨化生活方面的重點,則包括下列幾點:
1. 發展內在的喜悅。
2. 接受目前的物質狀況。
3. 培養朝向自我精神的紀律,如靜坐。
4. 發展天賦、朝向人生目標。
5. 珍重身體、純化情感。
6. 小心影像和觀念的吸收。
7. 從事與自然有關的活動。
8. 幫助他人。
9. 培養人際相處之道,如同理心、溝通、無條件愛人、控制攻擊性、控制性能量。
當分離的靈魂各自做好準備了,接下來就是在尋覓當中覷見自己的另一半,並與之相認結合。
那么,怎么認出自己的靈魂伴侶呢?
本書提到:孿生關係是以共同性為基礎:彼此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感覺。例如:
1. 彼此都留念初次相遇的情景。因為就精神層次而言,這是一個感動的、重大的時刻,因此,彼此絕無輕易忘記的可能。
2. 相遇的情形非常戲劇化。所謂戲劇化,就是超乎自己意料之外,許多的不可能,卻構成了事實上的可能局面。
3. 彼此的共同性:可能包括靈感、愛的能力、服務他人、對自我最高部分的執著、工作相關性、共同抱負、習慣、興趣、社交技能、好性情等等。
4. 彼此的差異性:在以理智或情感為主的傾向面,透過君子之爭,彼此的掙扎刺激,最終將達成和諧
如果,我們已經感覺到共同性關係的存在了,要相認出彼此的靈魂伴侶感覺又是什麼呢?
本書預告:相認的過程可能在相遇之前就已微妙發生。
當孿生靈性伴侶靠近時,可能愈發察覺那個人的存在。當時機成熟時,環境自然將創造出機會使兩人在一起。
至於結合的完成是發生在一瞬間,卻也是一項成長的過程。
比較具體的相認標誌說法是:彼此感受到一種無條件的愛,當相認獲得公開接受時,愛的意識也變得愈發強烈。彼此看待對方是一個純潔的靈魂,而非有過錯的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翠西亞珠菊(Patricia Joudry)
劇作家、小說家、教育家及聲音治療師。她根據湯瑪提斯博士(Dr. Alfred Tomatis)的研究,開創了自助式的聆聽技巧。她也是在家學習運動的先驅者,著有自傳《派翠西亞‧珠菊的一生》。從一九六0年代起,她即接受了孿生伴侶這個鮮為人知的精神引導,目前獨居在加拿大卑詩省的濱海小屋。
摩利普雷斯曼博士(Maurie D. Pressman, M.D.)
美國天普大學精神病學教授,也是愛因斯坦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榮譽主席。身為普雷斯曼身心統合中心的醫學主任及創辦人,他致力研究靈性的心理分析及探索人類的靈魂,長達四十餘載,為傳統的精神病學及全人的心理分析搭起橋樑。他曾在德拉瓦大學教授運動學,首創以催眠及創意觀想來指導奧林匹克的滑冰選手,亦對死亡、瀕死及學習障礙等作過詳盡的研究。
【譯者簡介】
劉蘊芳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碩士。曾任新聞局光華雜誌社採訪編輯,現旅居美國,專事譯作。譯有《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7種天才》、《與奇人相遇》、《樂在不工作》、《珍藏二十世紀》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