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片苣苔

雙片苣苔

雙片苣苔(學名:Didymostigma obtusum (Clarke) W. T. Wang)是苦苣苔科、雙片苣苔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漸升或近直立,長可達20厘米,有節,多少密被柔毛。葉對生;葉片草質,卵形,頂端微尖或微鈍,基部稍斜,邊緣具鈍鋸齒,兩面被柔毛,下面毛稀疏,並常帶紫紅色,葉柄被柔毛。花序腋生,有花;花序梗被柔毛;苞片披針狀線形,被柔毛。裂片披針狀狹線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筒細漏斗形,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稍扭曲,花盤環狀,子房和花柱被疏柔毛,種子橢圓形,6-10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廣東和福建南部。生長在海拔約650米的山谷林中或溪邊陰處。

雙片苣苔葉片兩面有柔毛,葉背紫紅色,開藍紫色的花,有較高觀賞價值,適合做地被觀賞植物。亦可作為園林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漸升或近直立,長12-20厘米,有3-5節,不分枝或分枝,多少密被柔毛。葉對生;葉片草質,卵形,長2-10厘米,寬1.4-7厘米,頂端微尖或微鈍,基部稍斜,寬楔形或斜圓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被柔毛,下面毛稀疏,並常帶紫紅色,側脈每側5-8條;葉柄長0.8-3.8厘米,被柔毛。
花序腋生,不分枝或2-4回分枝,有2-10花;花序梗長15-4厘米,被柔毛;苞片披針狀線形,長3-6毫米,寬0.5-1毫米,被柔毛。花萼長7.5-10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披針狀狹線形,寬約1毫米,被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3.6-5.2厘米,外面有稀疏極短的柔毛;筒細漏斗形,長3-3.5厘米,口部粗0.7-1.2厘米,中部以下粗2-4毫米;上唇長5-7毫米,下唇長9-12毫米。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5-3.6毫米處,長約10毫米,稍扭曲,花葯長約2毫米;退化雄蕊2,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3-3.5厘米處,長約5毫米。花盤環狀,高約0.5毫米,全緣。雌蕊長2.2-3.4厘米,子房和花柱被疏柔毛,柱頭長約1毫米。蒴果長4-8厘米。種子橢圓形,長約0.4毫米。花期6-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和福建南部。生長在海拔約650米的山谷林中或溪邊陰處。
雙片苣苔雙片苣苔

繁殖方法

外植體消毒處理:以野生雙片苣苔植株葉片為外植體,先用清水將外植體沖洗乾淨,再使用質量為1%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0分鐘,無菌水沖洗5遍沖洗乾淨,得到消毒後的外植體。
不定芽的初代誘導:將消毒後的外植體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在溫度25±1℃、光照強度5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2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葉片外植體誘導形成不定芽,所用的誘導培養基為:每升含有TDZ2.0微摩爾、NAA0.2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其餘為MS培養基,pH為5.6,誘導係數為44.6,每升誘導培養基是這樣配製的:將TDZ2.0微摩爾、NAA0.2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溶於1升MS培養基中,121℃滅菌20分鐘後得到誘導培養基。
芽的繼代增殖:將大的不定芽叢切成小塊,轉入繼代的培養基上,在溫度25±1℃、光照強度5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2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從生芽生長健壯成芽苗,所用的繼代的培養基為:每升含有BAP0.5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其餘為MS培養基,pH為5.6,每升繼代的培養基是這樣配製的:將BAP0.5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溶於1升MS培養基中,121℃滅菌20分鐘後得到繼代的培養基。
生根培養:將高約3厘米的芽苗分切轉入生根培養基上,在溫度25±1℃、光照強度5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2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20天后,生根的試管苗形成,試管苗生根率達100%,根系生長較好,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每升含有IBA2.0微摩爾、NAA2.0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其餘為1/2MS培養基,pH為5.8,每升生根培養基是這樣配製的:將IBA2.0微摩爾、NAA2.0微摩爾、蔗糖30克、瓊脂5.5克溶於1升1/2MS培養基中,121℃滅菌20分鐘後得到生根培養基。

栽培技術

移栽:將長好根的試管苗移栽到移栽基質中,放置於遮蔭溫室中培養,澆水保濕,每3天澆一次水,其他按常規條件進行培養,30天后,幼苗成活率達95%,由此得到雙片苣苔幼苗,所用的移栽基質為:腐質土和黃泥土按質量比1:1混合均勻。

主要價值

雙片苣苔葉片兩面有柔毛,葉背紫紅色,開藍紫色的花,有較高觀賞價值,適合做地被觀賞植物。亦可作為園林觀賞。
雙片苣苔雙片苣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