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是安徽樅晨迴轉支承有限公司於2011年6月14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1101587353,公布號為CN102312918A,公布日為2012年1月11日,發明人是周宏亮、陳文、方錫元。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涉及一種專用於旋轉運動的滾動接觸軸承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滾子和滾道的接觸形式為線接觸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該迴轉支承受力合理,運行平穩、噪聲低。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和內圈,在它們之間開設有環狀矩形的上滾道和下滾道,在上滾道和下滾道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滾子兩兩之間用隔離塊隔開,上滾道內的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成45或者135度角,下滾道內的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成135或者45度角。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最佳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採用圓柱形滾子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2016年1月,《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獲得安徽省第四屆專利獎優秀獎。

(概述圖為《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
  • 公布號:CN102312918A
  • 公布日:2012年1月11日
  • 申請號:2011101587353
  • 申請日:2011年6月14日
  • 申請人:安徽樅晨迴轉支承有限公司
  • 地址: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縣城長江路227號
  • 發明人:周宏亮、陳文、方錫元
  • 專利代理機構:北京雙收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菊珍、吳傑
  • Int.Cl.:F16C19/38(2006.01)I、F16C33/58(2006.01)I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迴轉支承在現實工業中套用很廣泛,被人們稱為:“機器的關節”,其主要套用在被廣泛套用於:汽車起重機、鐵路起重機、港口起重機、船用起重機、冶金起重機、貨櫃起重機、挖掘機灌裝機、以及CT機駐波治療儀、航海儀、雷達天線座、飛彈發射架坦克機器人以及旋轉餐廳等方面。迴轉支承是一種設有齒輪、多功能孔眼、油路及密封設施的,並且能夠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和傾覆力矩的大型組合軸承。它的主體一般是由內、外兩隻鋼圈構成,兩圈相對應的面上設有一條環狀、截面近似圓形的滾道,滾道內裝填鋼球等滾動體。每隻鋼球球面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個點接觸滾道壁,所以,普通迴轉支承就稱做“單排四點接觸球式”,這種結構承受載荷較小,對於重大型迴轉支承而言,一般採用雙排球式結構,因為存在雙排滾道,雙排球式的載荷能力及穩定性能都明顯優於單排球式,但是在雙排球式結構中,僅有每隻鋼球的4個點接觸滾道壁作支撐,支撐接觸點少,存在著受力不合理的缺點,並且運行不平穩、噪聲高。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滾子和滾道的接觸形式為線接觸的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該迴轉支承受力合理,運行平穩、噪聲低。

技術方案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和內圈,在外圈的外表面或內圈的內表面設定有若干輪齒,內圈安裝在外圈內,且內圈的軸線與外圈的軸線重合,其中所述外圈的內表面相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和第二直角槽,內圈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和第四直角槽,第一直角槽與第三直角槽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第二直角槽與第四直角槽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上滾道和下滾道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重合;上滾道和下滾道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滾子兩兩之間用隔離塊隔開,上滾道內的隔離塊與上滾道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內的隔離塊與下滾道之間存在間隙,安裝在上滾道內的上滾子的側表面與上滾道接觸,安裝在下滾道內的下滾子的側表面與下滾道接觸,上滾子的軸線均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或者135度角,且下滾子的軸線、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
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的外表面上設有輪齒,外圈上的第一直角槽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內圈包括內上圈和內下圈,內上圈的下端面和內下圈的上端面貼合,且內上圈與內下圈固定連線,第三直角槽位於內上圈的的外表面上,第四直角槽位於內下圈的外表面上;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上滾道和下滾道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2至1.5,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軸線平行的邊。
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內圈的內表面上設有輪齒,外圈包括外上圈和外下圈,外上圈的下端面和外下圈的上端面貼合,且外上圈與外下圈固定連線,第一直角槽位於外上圈的內表面上,第二直角槽位於外下圈的內表面上,第一直角槽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上滾子的軸線與內圈的軸線正向成135度角;上滾道和下滾道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2至1.5,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軸線平行的邊。
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的內表面與內圈的外表面上設定有密封圈,密封圈用於密封外圈與內圈之間的間隙。
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其中所述外圈或者內圈上開設有注油孔。

改善效果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與2011年6月之前技術不同之處在於該發明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形成內外圈接合部位相互突入交錯,最佳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增強了迴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和傾覆方向的載荷能力,採用矩形滾道與圓柱形滾子相配合的結構,比較球式結構,增加了滾動體與滾道壁的接觸點,由每隻鋼球球面與滾道壁的四點接觸,變成每隻滾子的圓柱面的上下或左右兩條切線接觸滾道壁,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使內圈和外圈受力合理,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附圖說明

圖1為《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主視剖視圖(外圈外表面設定有輪齒);
圖2為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的主視剖視圖(內圈內表面設定有輪齒)。

權利要求

《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2),在外圈(1)的外表面設定有若干輪齒,內圈(2)安裝在外圈(1)內,且內圈(2)的軸線與外圈(1)的軸線重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1)的內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和第二直角槽(8),所述內圈(2)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11)和第四直角槽(12),所述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3),所述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2)構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4),所述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重合;所述上滾道(3)和下滾道(4)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隔離塊(6)隔開,所述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3)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4)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4)之間存在間隙,隔離塊(6)與上滾道(3)或下滾道(4)之間的間隙用潤滑脂填充,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5a)的側表面與上滾道(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4)內的下滾子(5b)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所述上滾子(5a)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且下滾子(5b)的軸線、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所述外圈(1)上的第一直角槽(7)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所述內圈(2)包括內上圈(9)和內下圈(10),所述內上圈(9)的下端面和內下圈(10)的上端面貼合,且內上圈(9)與內下圈(10)固定連線,所述第三直角槽(11)位於內上圈(9)的外表面上,所述第四直角槽(12)位於內下圈(10)的外表面上;所述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2至1.5,所述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5)軸線平行的邊,所述上滾子(5a)和下滾子(5b)的中心點均位於外圈(1)的直徑最小內表面所在的圓柱面與內圈(2)的直徑最大外表面所在的圓柱面之間,且內外圈結合部位相互突入交錯,所述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2)的外表面上設定有密封圈(19),所述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1)與內圈(2)之間的間隙,所述外圈(1)或者內圈(2)上開設有注油孔(20)。

實施方式

  •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2,在外圈1的外表面上設定有若干輪齒,內圈2安裝在外圈1內,且內圈2的軸線與外圈1的軸線重合。
在外圈1的內表面相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和第二直角槽8,第一直角槽7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內圈2包括內上圈9和內下圈10,內上圈9的下端面和內下圈10的上端面貼合,且內上圈9與內下圈10用螺栓固定連線,內上圈9的外壁上開設有第三直角槽11,內下圈10的外壁上開設有第四直角槽12;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上滾道3,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2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環狀下滾道4,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重合;上滾道3和下滾道4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塑膠隔離塊6隔開,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3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4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4之間存在間隙,隔離塊6與上滾道3或下滾道4之間的間隙用潤滑脂填充;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5a的側表面與上滾道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4內的下滾子5b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成45度角,且上滾子5a的軸線、下滾子5b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5,其中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5軸線平行的邊。
在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2的外表面上設定有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1與內圈2之間的間隙。在內上圈9上開設有注油孔20。
  •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該發明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包括外圈1和內圈2,在內圈2的內表面上設定有若干輪齒,內圈2安裝在外圈1內,且內圈2的軸線與外圈1的軸線重合。
其中外圈1包括外上圈13和外下圈14,外上圈13的下端面和外下圈14的上端面貼合,且外上圈13與外下圈14用螺栓固定連線,在外上圈13的內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一直角槽7’,在外下圈14的內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二直角槽8’,在內圈2的外表面上開設有環形的第三直角槽11’和第四直角槽12’,第一直角槽7’的下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上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的上直角邊與第二直角槽8’的下直角邊長度相等;第一直角槽7’與第三直角槽11’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上滾道3,第二直角槽8’與第四直角槽12’組合成截面為矩形的下滾道4,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軸線均與內圈2的軸線重合;上滾道3和下滾道4內均安裝有若干圓柱形滾子5,所述滾子5兩兩之間用塑膠隔離塊6隔開,上滾道3內的隔離塊6與上滾道3之間存在間隙,下滾道4內的隔離塊6與下滾道4之間存在間隙,隔離塊6與上滾道3或下滾道4之間的間隙用潤滑脂填充;安裝在上滾道3內的上滾子5a的側表面與上滾道3接觸,安裝在下滾道4內的下滾子5b的側表面與下滾道4接觸;上滾子5a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成135度角,上滾子5a的軸線、下滾子5b的軸線與內圈2的軸線正向的夾角之和為180度;上滾道3和下滾道4的矩形截面的長、寬比均為1.5,其中矩形截面的長邊,是指位於矩形截面上的、與滾子5軸線平行的邊。
外圈1的內表面與內圈2的外表面上設定有密封圈19,用於密封外圈1與內圈2之間的間隙。在外上圈13上開設有注油孔20。
該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採用呈八字形對稱斜置的兩條滾道,形成內外圈接合部位相互突入交錯,最佳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增強了迴轉支承的軸向、徑向和傾覆方向的載荷能力,通過使用圓柱狀滾子代替球狀滾子,增加了滾子與滾道壁的接觸點,滾子的圓柱面的上下或左右兩條切線接觸滾道壁,提高了迴轉支承的承載力,使滾動結構尺寸緊湊、間隙減小、精度提高,使內圈和外圈受力合理,增強了迴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榮譽表彰

2016年1月,《雙排斜柱式迴轉支承》獲得安徽省第四屆專利獎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