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場量子密鑰分發是一種新技術,適合於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但量子信號特別脆弱,實際套用場景中的聲音、震動、溫度變化等都會產生干擾,同時光纜的熱脹冷縮效應,以及同一光纜中不同光纖間的信號串擾等,都使得現場實現非常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 作用: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
雙場量子密鑰分發是一種新技術,適合於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但量子信號特別脆弱,實際套用場景中的聲音、震動、溫度變化等都會產生干擾,同時光纜的熱脹冷縮效應,以及同一光纜中不同光纖間的信號串擾等,都使得現場實現非常困難。
雙場量子密鑰分發是一種新技術,適合於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但量子信號特別脆弱,實際套用場景中的聲音、震動、溫度變化等都會產生干擾,同時光纜的熱脹冷縮效應,以及同一光纜中不同光纖間的信號串擾等,都使得現場實現非常困難。功能雙...
量子密鑰分發(英語:quantum key distribution,簡稱QKD),是利用量子力學特性來保證通信安全性。它使通信的雙方能夠產生並分享一個隨機的、安全的密鑰,來加密和解密訊息。2023年5月,中國科學家實現光纖中1002公里點對點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
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噪聲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有一種新型的量子密鑰分發方案——雙場量子密鑰...
量子密鑰分配是1984年物理學家Bennett和密碼學家Brassard提出了基於量子力學測量原理的BB84協定,量子密鑰分配從根本上保證了密鑰的安全性。歷史沿革 自人類使用語言以來,通過密鑰給信息加密的技術就伴隨著人類對通信保密程度的需求而不斷發展...
《一種量子密鑰分發終端和系統》是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於2013年9月30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3104647444,公布號為CN104518866A,專利公布日為2015年4月15日,發明人是趙勇、唐世彪、劉建宏...
2023年3月,利用光頻梳技術,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袁之良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現開放式架構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完成615公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相當於可在北京與青島之間搭起一座密鑰分發“安全橋”。新型開放式架構設計更加...
檔案規定了量子密鑰分發(QKD)網路中網路管理系統(NMS)的功能要求,包括NMS管理架構以及具體功能要求。 本檔案適用於量子密鑰分發網路的網路管理系統的設計及研發。全文 全文如下:發布時間 2023年4月21日 實施時間 2023年8月1日 廢止...
量子密鑰分發網路以量子物理原理為基礎,可為成千上萬的用戶提供資訊理論安全的保密通信服務,構建安全可控的網路環境。但網路中對於可信節點的需求提高了其實際部署的門檻,如何免除用戶鏈路上必須可信的中間節點,降低對通信鏈路的安全性要求...
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協定(MP-QKD)是由清華大學馬雄峰研究組於2022年提出的一種新型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協定,相較於原始的測量設備無關協定,可以將更多的探測事件用於成碼,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成碼率;相較於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定和...
量子密鑰分發網路 是一本關於量子密鑰分發網路的學術專著,內容涉及量子密鑰分發網路的概念原理、發展現狀、體系架構和關鍵技術等,出版的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量子密鑰分發網路的原理和技術。首先,本書介紹了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
《量子密鑰分發的網路化及關鍵器件的片上實驗實現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由梁林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量子保密通信要真正走向實用化,必須要建立多節點的量子網路,該量子網路任意節點之間可以進行量子密鑰...
以量子密鑰分發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近年來獲得了飛速發展,國內外高校都非常重視並開設相關的課程。但是由於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物理和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產生的新興學科,所涉及的學科知識面廣、綜合性和技術性強,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的積極...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量子隱形傳態基於量子糾纏對...
《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實際安全性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銀振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量子信息研究領域中已經能夠走向實用化的重要研究內容,因而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關聯與量子密鑰分配》是依託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由蔡慶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Shor的大數因子分解量子算法挑戰了傳統的RSA公開密鑰體系的數學基礎。因此,尋找絕對安全的通訊方案成為當務之...
2017年8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團隊宣布,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2020年3月,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了...
全通型量子通信網是指利用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對多個通信節點進行組網,實現各節點間全互通,無中繼的安全通信方式。利用各節點間產生的量子密鑰可以對傳統的語音、圖像和數字多媒體通信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從而實現安全的通信。兩方量子通信 量...
《抗量子黑客的實際量子密鑰分發新協定及實驗方案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由孫仕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量子密碼因其無條件安全性近年來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逐步開始走向實用化。但由於系統中實際...
2023年3月,袁之良團隊的實驗室發布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創開放式架構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完成615公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這種開放式架構設計簡潔,能極大節約量子網路系統的建設成本,助力未來實現在城市間撥打“量子語音電話”。2023年...
基於最新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定,在國際首次實驗實現300公里真實環境光纖下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2019,PRL)並成功拓展光纖通信距離至509公里,首次突破了理想的無中繼器的距離-成碼率曲線,創下新的光纖量子密碼傳輸距離世界紀錄(@2020...
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限於通信光纖的損耗和探測器的噪聲等原因,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內獲得較高成碼率。目前最遠成碼距離是潘建偉團隊於2016年實驗實現的404公里。有一種新型的量子密鑰分發方案——雙場量子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