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巴之爭

“雅巴之爭”,指阿里巴巴雅虎爭奪控制權之爭,它的焦點是阿里巴巴集團欲回購雅虎持有的39%股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巴之爭
  • 所指阿里巴巴雅虎爭奪控制權之爭
  • 背景時間:2005年8月
  • 兌現時間:2010年10月
產生背景,焦點,關鍵字,回購,風險,投資,回應,雅虎,阿里巴巴,

產生背景

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外加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參股阿里巴巴,並獲得其約39%的股份
根據協定,從2010年10月開始,持有阿里巴巴39%股權雅虎,其投票權將從35%增至39%;阿里巴巴現有管理層的投票權將相應地從35.7%降至31.7%。如果這樣,雙方在董事會中的力量對比將發生變化,雅虎擁有的董事席位將至少等同於阿里巴巴現有管理層。
“雅巴之爭”始末  作者: 佚名
2005年,由雅虎CEO楊致遠牽頭雅虎阿里巴巴集團簽訂協定,這份被外界稱為“雅巴合作”的協定稱,雅虎以10億美元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集團39%股權。當時雙方簽署一份協定,約定在2010年10月後,雅虎將獲得阿里巴巴董事會的第二個席位;同時雅虎的投票權將由35%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則從35.7%降至31.7%,軟銀則保持29.3%不變。
2009年1月,美國雅虎董事會宣布,任命美國軟體公司Autodesk執行董事長巴茨擔任雅虎CEO,同時成為雅虎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則辭去雅虎CEO一職,但仍留任雅虎董事會成員。而楊致遠的離職則為“雅巴之爭”埋下伏筆。
2009年初,有外媒報導,馬雲在巴茨上任後去美國拜訪時,巴茨當著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面,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
2009年9月,在阿里巴巴成立10周年舉辦慶典之時,雅虎宣布將出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1%的股份,此舉讓阿里巴巴措手不及。
2010年1月,雅虎就Google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表態,阿里巴巴隨後發表聲明指責雅虎此舉魯莽輕率。
2010年9月9日,雅虎子公司雅虎香港總經理蔡寶德表示,“正考慮”吸引內地客戶到雅虎香港網站上投放廣告。這個“正考慮”的事情引起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強烈反彈,其發言人表示,將根據這一情況重新評估與雅虎的合作關係。
2010年10月,五年前的協定即將兌現。

焦點

“雅巴之爭”的焦點是阿里巴巴集團欲回購雅虎持有的39%股份。對於阿里巴巴欲回購股份的原因,阿里巴巴上市公司CEO衛哲曾表示,雅虎已不再擁有其自主搜尋引擎技術,阿里巴巴與雅虎間合作關係的基礎已不復存在,阿里巴巴並不需要一個沒有業務協同作用或者技術的金融投資者。他還指出,雅虎作為阿里巴巴的股東,只顧本身利益而未對阿里巴巴做出任何有貢獻的策略,這令阿里巴巴“難以理解”。
另據知情人士介紹,在2009年阿里巴巴集團十周年慶典之際,雅虎出人意料拋售了其持有的阿里巴巴1%股份,以提振自身下滑的股價。2010年9月下旬,在阿里巴巴集團十一周年慶典之際,雅虎又宣布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吸引內地客戶投放廣告,直接違背了不允許在中國內地開展網際網路業務的承諾。雅虎的上述舉動直接挑戰了阿里巴巴的價值底線,引發了“雅巴之爭”。
資本是把“雙刃劍”  作者: 胡雅清
公司創始人被資本反噬的悲劇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當年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的出局,和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的黯然離場,都是因為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進而被股東所拋棄。如今,這樣的風險再次降臨到阿里巴巴馬雲的頭上。
2005年8月,馬雲阿里巴巴39%的股份,換取了雅虎10億美元、雅虎中國全部資產以及雅虎品牌在中國的無限期使用權。這在當時看來,是一筆不錯的交易。而馬雲也認為,阿里巴巴藉此一舉獲得企業發展迫切所需的資金和技術。
然而,就是這樣一筆划算的買賣,在2010年卻出現了驚天逆轉。由於兩家公司的戰略漸行漸遠,加上雅虎全球業績表現一蹶不振,當年的“和諧互助”變成了今天的控制權之爭。
不過,在一直研究美國及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並密切關注“雅巴之爭”的沃頓商學院市場行銷教授彼得·費德(Peter Fader)看來,這場公司控制權爭奪戰並非偶然,而早在雙方合作之初,就已經埋下了風險的隱患。
“2005年,雅虎阿里巴巴兩家公司均認為他們是具有相同發展方向的公司,而業界也對當時雙方進行的股權交易評價頗高。”彼得·費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但從現在看來,當時的判斷顯然是不準確的,這兩家公司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無論從業務層面,還是戰略角度來看都沒有實現互補。”
雅虎角度看,儘管它獲得了良好的資金收益,但是並沒有從這筆投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業務轉型方向,導致業績不斷下滑。而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除了獲得了資金以外,雅虎也並沒有提供給其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阿里巴巴集團CEO衛哲說得很明白,雅虎已不再擁有其自主搜尋引擎技術,阿里與雅虎間合作關係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目前阿里旗下擁有淘寶、支付寶兩大核心業務,能夠很好地進行資源整合併帶來可觀的利潤。但像雅虎這樣仍舊靠流量增長,吸引廣告進而產生利潤的方式,在全球已經難以為繼。雙方繼續合作已缺少必要的理由。
其實,資本在公司的發展和壯大過程中,是可以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的。
以美國為例,2000年以後,是網際網路公司飛速發展的時期,但由於巨觀經濟成長速度放緩,這些公司為了發展不得不釋放出股份,以獲得資本的助力。現在看來,真正成功的企業,都是利用資本得當的企業。因為資本的進入,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公司帶來更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更有遠見的發展策略,讓公司在公眾化、市場化過程中,更加注重公司發展本身,而剔除創始人的個人因素。
當然,在和資本的博弈過程中,公司創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比如:拿出少部分股權去融資;或是在議協簽訂過程中設定額外條款以保護本人權益。例如,美國已存在一些法律設定,可以使創始人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不被稀釋;而在歐洲公司的章程中,同樣也會明確創始人與投資人的權利等。
“雅巴之爭”對於中國企業來講,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如今公司的創始人們對待資本的態度越來越審慎。戰略是否具有互補性、管理是否具有可控性等都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而不再是一味地期待資本垂青。
面對體量巨大的投資公司,更需要中國企業拿出智慧來應對。

關鍵字

回購

對於阿里和馬雲而言,牢牢控制阿里巴巴董事會,才能充分展現自己對阿里巴巴的掌控權。2000年以來,阿里系的發展有目共睹,其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地位不言自明。前景越是明朗,擁有充分掌控權就顯得尤為必要。權利之爭由此上演。
摒棄雅虎,阿里和馬雲可以給自己留下更大的騰挪空間。於是,阿里向雅虎提出回購後者手持股份,但遭到雅虎拒絕。
對於雅虎而言,手中的阿里股份極大可能意味著未來更多的收益,從金融角度來說,保持現狀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舉動。不過,既然牽扯到利益,則雅虎出售手持的阿里股份並非不可能,而關鍵在於:出價。

風險

根據當年“雅巴合作”協定,2010年10月雅虎將獲得阿里董事會的第二個席位,同時馬雲也將面臨“條款到期”這種方式離開阿里。如果馬雲離開,阿里會怎樣?
首先,阿里巴巴團隊難免產生逆反心理。阿里巴巴集團尚有淘寶和支付寶等業務沒有上市,在此之前更換掌門人,風險很高。
其次,離開馬雲團隊,雅虎縱使掌控了阿里集團,也不過得到一個殼公司,雅虎也不會希望看到如此。
因此,即使將來雅虎獲得控制權,只能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雅虎自然知道應該如何獲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投資

說起雅虎當年的投資,業界有種說法是雅虎的注資解了馬雲的燃眉之急。在“雅巴合作”之前,阿里巴巴的處境陷入艱難,軟銀注入的錢已經燒得差不多了,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資金補充。
2003年,阿里巴巴創辦淘寶網,進軍C2C市場,卻遭遇直接競爭對手eBay的迎頭痛擊,後來噹噹騰訊等也加入戰團。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淘寶堅持免費模式,這種成功的背後是巨大的資金壓力。在2003年投資1億元後,阿里巴巴在2004年7月又追加投資3.5億元,而當時渴望套現離場的風投們已經表現出不耐煩。這時候,雅虎的適時出現,令馬雲和楊致遠一拍即合,隨後雙方正式開始了“雅巴合作”。
儘管2005年的雅虎中國開始走下坡路,但仍有很多業務具有競爭力。而與雅虎的合作,除了資金外,阿里巴巴還獲得拓展海外業務等機會。然而,5年後,阿里認為,雅虎當年10億美元的投資,如今已經賺得太多,甚至淪為“財務投資者”的雅虎仍在坐享其成。
另外,如同賈伯斯之對於蘋果一樣,馬雲之於阿里巴巴而言,同樣是企業靈魂。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雅虎在未來某個時點決定出售阿里股份,這也很好理解:無論事情如何發展,對於逐利的企業而言,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最有價值的。

回應

雅虎

2010年9月16日,雅虎拒絕阿里巴巴回購股權的報價。
有訊息稱,9月17日,雅虎CEO卡羅爾·巴茨開始為雅虎所持阿里巴巴39%的股權尋找買家。她表示,雅虎“非常支持”阿里巴巴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及其團隊所實施的經營戰略。並補充稱,雅虎不會就是否私下與阿里巴巴進行了討論置評。巴茨還表示,就阿里巴巴股權所進行的任何討論都將“與為我們股東創造最大利益的原則一致”。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方面:此前阿里巴巴方面曾否認馬雲正在通過向國有銀行出售支付寶股份的方式,收購雅虎手中的阿里股份。不過,有訊息稱,阿里巴巴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所投資的浙江省阿里巴巴商業銀行,已正式獲得人行及中銀監批准成立,該行由集團及浙江省政府出資籌建,另外軟銀(SoftBank)、鼎暉(CDH Investments)等投資公司也有股份馬雲將出任董事長,而原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仲躋偉將出任總經理。
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淘寶網分拆為三家獨立公司:淘寶網、淘寶商城、一淘搜尋,同時宣布新的管理架構,淘寶分拆後的三家公司採用總裁加董事長的機制運營。
阿里巴巴高級公關總監陶然(微博)給出的回答是,將淘寶一拆為三的決定意味著,淘寶不會有IPO,大家可以不要再考慮這個問題。他認為目前分拆的做法是為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從而產生更多的行業價值、公司價值和股東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