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雞斷尾

雄雞斷尾

雄雞斷尾(拼音:xióng jī duàn wě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雄雞斷尾(斷尾:斷去尾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明智之士為避禍而自殘。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雄雞斷尾
  • 拼音:xióng jī duàn wěi
  • 近義詞壯士斷臂
  • 反義詞全身而退
  •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 注音字母:ㄒㄩㄥˊ ㄐㄧ ㄉㄨㄢˋ ㄨㄟˇ
  • 語法結構:主謂式
  • 語法屬性:作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雄雞斷尾”。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周景王有一個長庶子,人稱王子朝。王子朝的師傅叫賓孟,是周王朝的大夫。王子朝和賓孟都受到周景王的寵愛,周景王和賓孟也都喜歡王子朝,想立他為太子。但是國人不同意,紛紛希望景王立嫡子猛為太子。
一天,賓孟帶著侍者在郊外散步,看見一隻威風凜凜的雄雞正在不停地啄自己漂亮的大尾巴,直到啄斷才罷休。賓孟百思不得其解,就問身邊的侍者說:“這是為什麼?”侍者回答說:“它大概是怕自己長得太漂亮而淪為祭祀的祭品吧。”侍者的回答,不過是信口開河而已,而賓孟卻借題發揮,馬上回去報告周景王,並且說:“公雞害怕被人所用,這一點和人不同。在祭祀時當作犧牲品,是供別人使用的,而被人所用是很難的,被自己使用卻沒有什麼妨害。”賓孟的意思是,自己是願意為景王效力的,但是屢遭讒言和攻擊,實在太難做人了。還不如像公雞那樣“自斷其尾”,韜光隱晦,還可保全自身。周景王明白他的意思,所以沒有答話。
等到周景王去世,單穆公和伯蚠便聯合起來殺了賓孟,扶持猛繼位,是為周悼王。後來王子朝又在其他諸侯的支持下意圖殺回東周奪取王位。只因為周景王的猶豫不決,使得東周經歷了數年動盪不安的歲月。

成語寓意

賓孟是周景王的寵臣,看到當時為立太子之事鬥爭很激烈,他便勸周景王早立子朝為太子,要當機立斷,,以免被人利用。雄雞自斷其尾是果斷的,斷尾後成了殘形雞,就不會被人用作祭品了。暗示景王早作決定,以免後患。“雄雞斷尾”所用的比喻有雙重含義,一則告訴人們,辦理事情要果斷,一旦有兆頭,先下手為快,以免不測之禍,猶豫不決、左右搖擺對誰都沒有好處。二則在面對生死存亡之際,應果斷捨棄部分利益以保全大局。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雄雞斷尾”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明智之士為避禍而自殘。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 運用示例
唐·白居易《答桐花》:“老龜被刳腸,不如無神靈;雄雞自斷尾,不願為犧牲。”
宋·蘇軾《鹽官絕句·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清·陶金諧《感懷》:“雄雞斷尾還須惜,天馬拳毛定不群。更憶張華能下士,即今誰復識機雲。”
清·錢謙益《獄中雜詩》之五:“憚往雞群看斷尾,謀新鼠穴夢乘車。”
清·王夫之《讀甘蔗生遣興詩》:“李斯犬在難成虎,賓孟雞全豈似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