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文脈叢書

雄安文脈叢書

《雄安文脈叢書》是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松濤 胡連利 主編

基本介紹

  • 作者:梁松濤 胡連利 主編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 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6615626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聖人內修其本,而保其精神。 一地之文化孕育一地之人文,養護一地之精神。 於一地如是,於一國更如是。 因史而溯源流遠,因文而鑄精魂昌。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道:'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早在同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就曾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時又特彆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 要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在深厚的歷史土壤與堅固的文化基石上,我們才能在城市發展... (展開全部)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聖人內修其本,而保其精神。 一地之文化孕育一地之人文,養護一地之精神。 於一地如是,於一國更如是。 因史而溯源流遠,因文而鑄精魂昌。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道:'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早在同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就曾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時又特彆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 要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在深厚的歷史土壤與堅固的文化基石上,我們才能在城市發展中堅持根本,守望未來。 自二〇一七年四月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也充分幫助黨中央對雄安'千年大計'的規劃包含了歷史文化的深層把握與長遠考量。 文化從來不是靜止的存在,而是一種文脈的傳承。 文化也從來不是單獨個體的存在,而是在時間空間上交織的網。 雄安新區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不僅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更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與深厚的文化積澱。 雄安文脈的延續不僅限於一地之人文,而是與京津冀地區文化相承接,與北方文化相統一的。 從滄桑的燕趙之地走來,這裡有傳唱不息的慷慨悲歌,有忠義淳樸的鄉里士風,更有經世實幹的學統高地。 雄安之文脈屬於'北學'的範疇,也是'北學'之核心。 『北學』一詞作為學術內涵,初見於唐初編纂的《隋書·儒林傳》:『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 北學深蕪,窮其枝葉。』 『北學』指南北朝時期的北朝經學,與南朝經學『南學』相對; 後來有泛指涵蓋了北方燕趙文化、中州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三秦文化等主流文化的'北方之學'之意; 也有特指以燕趙之學為核心的北方之學。 在清初學術由理學轉向實學的過程中,北學復興,形成高峰,其開山人物就是明末清初北方大儒——容城孫奇逢。 孫氏潛心經世之道,晚年避居河南,清國中州學者無一不淵源於他,北方學者無一不受其影響,乃至整個清代學術發展都有其傳衍,以至後代濟南學人霍炳劍稱:『中原文獻在夏峰,天下楷模亦在夏峰。』孫氏因晚年所居而被尊為夏峰先生,其弟子眾多,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儒生,形成了享譽士林的夏峰學派,河北河南尤為之澤,多有務實學者出。 晚年雖移居他鄉,但孫氏一直秉持『學術之廢興,系世運之升降,前有創而後有承...... 居其鄉,居其國,而不能盡友鄉國之善士,何能進而友天下、友千古'(《北學編序》)的情懷和意旨,注重對家鄉學術傳承、學說流衍的梳理,因而囑其弟子魏一鰲編纂《北學編》。 其後《北學編》又由保定名宦尹會一、後學戈濤進行了續編補充,共載入自漢以降以燕趙一地為主的學人五十三位,各為小傳,述其生平、治學及著述。 最終在幾代學人努力下,北學流衍之脈絡梳理、北學譜系之框架構建,取得了較為全面的成果。 梁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曾總結道:'北地苦寒磽瘠,謀生不易,其民族銷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維持社會,猶恐不給,無餘裕以馳騖於玄妙之哲理。 故其學術思想常務實際,切人事,貴力行,重經驗,而修身齊家治國利群之道術,最發達焉。' 梁啓超之言可謂切中北學之真諦。 北學之特質有三:第一,北學追求經世實用,表彰能躬行實踐的人物。 如《北學編》溯源,將董仲舒作為北學開山,就是因為董仲舒使儒家理想主義向實用化發展,更緊密地為現實政治服務。 第二,北學兼收並蓄。 董仲舒兼采眾家之長而成天人感應說; 漢儒毛萇、盧植,唐之孔穎達,等等,無一不是博採兼收以治學。夏峰北學從橫向上,以回歸和重釋孔孟經典的方法,折中朱陸異同,調和經學與理學; 縱向上,紹述宋明理學,兼顧漢唐經學,實現經道合一,最終又回歸到實學為落腳。 王發桂在其《補刊北學編序》中就總結道:'夫學自宋儒而後,幾判為二,曰經學,曰道學。 尊漢儒者,以道學為空虛; 尊宋儒者,視經學如糟粕...... 蓋合經學道學而一之,正學也,亦實學也...... 知先賢真學問,以身體力行為要...... 處可以師鄉里,出可以佐盛治。』 此言切中要理。 第三,北學在重文重理之上,更重慷慨節義之品格。 孫奇逢本人就以節義著聞,不畏權宦,營救左光斗等人; 實幹衛城,保一方之平安; 不屑功名,數次舉薦而不仕,終有'始於豪傑,終以聖賢'之譽。 而《北學編》在凡例中更是強調:'敦行為正學督脈,故茲編所載,重在事實,間取著述之多者,亦必生平節行無甚可議。 若言雖多,名雖盛,而出處大節未免有虧,則不敢隨聲濫入,致遺詬病。』 可見,在為學之上,北學對敦行節義之品格尤為看重。 雄安位踞北方,《北學編》一書實可視為雄安之學案,最能展現雄安綿延不絶的儒學傳統及其以'北學'相號召的精神氣魄。 有鑒於此,我們對雄安北學的文脈源流進行了整理,在編輯過程中,以《北學編》所列北學名鋯作為綱目,置於卷首,以示淵源,共收鏍了自漢董仲舒至清前期黃叔璥在內的四十位學人的一百三十餘種著述。 雄安文脈可謂異彩紛呈,群星璀璨,其中包括漢唐間學人七位、宋元間學人七位、明清間學人二十六位。 漢唐間人數雖少,分量卻極重。 董仲舒開獨尊儒術之先:'漢興,學術未明,武帝始知尊崇孔子,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都舉茂才孝廉,皆自董子發之。』(《北學編》)孔穎達統一經學、總結漢學。 李翱則有結唐繼宋、儒學轉捩之功。 宋元間有被稱為'北宋五子'的理學創始人邵雍,也有通曉文獻之蘇天爵。 明清間學人多理學與實學並重,既有如鹿善繼、孫奇逢、顏元這樣的學術泰斗,也有以忠烈彪炳千古的楊繼盛。 此外,文脈之傳衍流布並不僅僅限於學術類著作中,因此我們將有關學者的詩文別集、筆記雜著等作品也一併收鏝,以期能全面展現雄安文脈的歷史風貌。 一地之文脈傳承一地之學術,凝聚一地之人文,綿延一地之精神。 希望文脈叢書的編纂對雄安的文化傳承、學風延續、精神構建皆能產生積極的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