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黃土高原全新世中期農業發展與環境變化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安成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西黃土高原全新世中期農業發展與環境變化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安成邦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農業發展研究是國際學界的熱點。隴西黃土高原新石器文化類型齊全, 農業發展的歷史悠久, 是黃土高原農業發展的代表性地區, 又是東西方農業交流的要道之一。因為工程建設的需要,目前隴西黃土高原有大量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需要發掘,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契機。而且,我們已經獲得區域內的高解析度的湖泊岩芯。我們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開展環境考古研究, 詳細研究全新世中期(7.8-4cal kaBP),重點是農業從發展走向繁榮的6.4-4.5 cal. kaBP時期,圍繞農業發展的過程和動力機制等核心科學問題,在明確科學問題的基礎上,通過自然科學與考古學的緊密結合,從農業發展與環境變化相互回響過程中探討區域內旱作農業發生和發展的演化過程,探討研究區的農業發展與環境變化的關係, 明確不同時期農作物的種類和豐富程度, 尤其是粟和黍兩種作物的數量和種子個體變化過程, 結合的高解析度環境變化研究,理解區域農業發展的機制
結題摘要
利用隴西黃土高原的考古記錄和現代樣品研究,探討了全新世中期隴西黃土高原環境的變化及其對農業活動的影響,尤其是植被狀況的變化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進而探討了隴西黃土高原全新世中期不同類型文化的時空變化等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在面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時,史前人類通過擴大資源利用範圍等方式來適應氣候變化。通過分析不同時期的史前農業的時空分布的變化,發現研究區自新石器文化之處至齊家文化晚期,本研究區文化在空間上擴張,而自齊家文化後逐步向南退縮。這一變化伴隨著人類利用資源方式的變化。例如,在齊家文化時期,果樹等資源已經進入到史前人群的視野,有意識地加以培養。櫟成為當時最為人們偏好的樹種,而許多暖溫帶和少量亞熱帶樹種的存在,表明齊家文化史前,氣候仍然比現代暖濕。研究結果曾在國內學術會議上報告,發表SCI論文3篇,核心期刊論文1篇,另有2篇SCI論文在評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