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是詩人薛蕙創作的一首樂府曲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隴山
- 出處:考功集卷一
- 作者:薛蕙
- 創作年代:明
《隴山》是詩人薛蕙創作的一首樂府曲辭。
《隴山》是詩人薛蕙創作的一首樂府曲辭。作品原文 隴之山兮在彼西北,子之徵兮防禦中國。隴上之木鳥不肯息,隴下之水魚不肯食。作者簡介 薛蕙(1489-1541)明詩人。字君采,號西原,毫州(今屬安徽)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少年能詩,為王廷相所激賞,稱其“可繼何(...
隴山鎮,隸屬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地處通渭縣東部,東與靜寧縣毗連,南與新景、雞川、碧玉3鄉鎮相連,西連隴陽鄉,北接隴川鄉,行政區域面積122.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隴山鎮有戶籍人口15950人;截至2020年6月,隴山鎮下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黃家窯村。2011年,隴山鎮財政總收入18萬元,比上年增長5%,...
群 隴山(岩)群是張明書197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張明書,1974年命名;宋志高、張治洮等,1991年介紹。特徵 該(岩)群分南北兩部分,其間為斷層。北部碳酸鹽岩組,為白雲質大理岩夾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片麻岩、角閃片岩;南部為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位於草灘溝群之下,接觸關係不清;未見底。
隴右指中國隴山以西、黃河以東,大致包括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的部分地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一帶。隴右文化便是指上述地域的文化。地理位置 地域文化是以“歷史地理學”為中心展開的文化探討。地域文化 概念中的“隴右”一詞,具有廣、狹二義;而廣、狹二義下的“隴右”概念,正好體現了地域與地區二...
隴山群 隴山群是1925年謝家榮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謝家榮,1925年命名於甘肅省隴山(謝家榮,1925,中國科學,第9卷,第10期),已解體,後人未採用,廢棄。分布範圍 西北,甘肅省。
隴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ǒng dǐ,意思是指隴山一帶的地方,主要指甘肅東南部的天水一帶。詞語解釋 (1)隴,甘肅省簡稱,常指甘肅省內的大隴山,因此得名。隴山橫貫於甘肅天水與陝西寶雞一帶。《史記·天官書》記載:“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 ,尾沒於勃碣 。” 張守節正義:“渭水、岷江...
九隴山是地名,出自《太平寰宇記》。簡介 自從大革命失敗後,永新、寧岡、蓮花三縣黨組織移駐九隴山,從而建成了九隴山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後,湘贛省委也遷入並開始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作戰。為完成湘贛邊游擊隊改編的任務,陳毅奉中共中央東南分局的派遣,手持分局書記項英的親筆信,從南昌途經吉安、安福、蓮花、九...
《隴上行》是一首由王涯創作的詩詞,該詩的創作年代是初唐,作品體裁是五言絕句。全文 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雲黃知塞近,草白見邊秋。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民國固原縣誌》。隴,隴山,又稱隴坂、隴頭或隴坻,起自今陝西隴縣,西北跨甘肅天水。六盤山是隴山山脈的主峰。行,是“歌”的意思。②負羽...
隴阪,讀音為lǒng bǎn,漢語詞語,意思是隴山;山坡、高坡。解釋 1.亦作"隴坂"。2.即隴山。3.山坡、高坡。隴﹐通"壟"。 出處 《文選·張衡》:“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李善註:“應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隴阪。’《秦州記》曰:‘隴坂九曲,不知高几里。’”《書·禹貢》“因...
隴山文化發展論壇已於2017年8月31日在甘肅省舉辦。活動背景 為進一步提升隴山區域在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和探討隴山文化旅遊資源有效開發利用,整合隴山文化旅遊產品,打造隴山文化旅遊品牌,為形成特色鮮明地區域文化旅遊圈,促進隴山區域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支撐。活動...
⑴隴: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全唐詩》題作“登壠”,題下註:“壠,應作隴,詩同。”⑵隴頭: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綿亘於陝西與甘肅交界處。《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隴頭》郭茂倩題解引杜佑《通典》:“天水都有大阪名日隴紙亦隴山,即漢隴關也。”⑶流水:《樂府詩集》卷二一引《三秦記》云:“...
《隴山歌送許天玉之官新安》是清代詩人徐乾學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隴山高高隴水流,隴西六月如清秋。蕭關朝那近北地,酒泉張掖連涼州。諸葛戰爭餘故壘,隗囂宮殿成荒丘。繡衣按部求名馬,都護行營擢錦裘。數聲羌笛落梅怨,一曲秦箏邊月愁。許侯分符萬里去,曉發青門擁騶御。虞羽成名在此時,王尊叱馭看前路。...
隴山·隴水·隴人:第六屆甘肅省專業畫院作品集 《隴山·隴水·隴人:第六屆甘肅省專業畫院作品集》是2014年讀者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六句敘述離長安西行情景;中間十六句敘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後八句敘述夜宿隴山情景。這首詩歌頌宇文氏為國從軍,不計個人得失的高貴品質,抒發了高揚的樂觀無畏精神。此詩語言平易自然,情感深切真摯。作品原文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隴坂道穿越隴山。隴山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呈南北走向,海拔約2400米。隴山東西兩側氣候迥異,隴山以西土地廣闊,居住著眾多遊牧部族,周秦時期即與建都於關中的王朝有密切往來,但所經的隴坂道並未闢為驛路。秦及西漢初期,走隴山經由“回中道”。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第一次西巡,“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
(2) 即隴山。綿延於陝西、甘肅交界的地方 [Long]隴,天水大阪也。——《說文》。 沈濤註:“今本合三處互訂,古本當作‘隴山,天水阪、大阪也。’”(3) 甘肅省的簡稱。因古為隴西郡地而得名 [Gansu province]。如:隴西(古郡名。在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隴上(地名。在今甘肅省)(4) 通“壟”。田埂 ...
唐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位於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兩縣境內,海撥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跡,為涇水源頭之一...
關山,又名隴山、隴坻、隴坂、隴首。《太平御覽·地部十五·隴山條》載:“天水有大坂,名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呈南北走向橫亘於陝甘邊界、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關山,作為關中平原與甘肅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以嶺高谷深、難以行走而著名。而遍布於關山深處、令人扼腕嘆息的古道,早在先秦時代就已初步...
原峰山位於鎮原縣城西南30公里處的中原鄉原峰行政村南,古稱隴山,又稱老君山、圓峰山。名稱來源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山森林起火,水源乾涸,蛇蠍肆虐,民遭其害。一天,突然天空出現一隻金鳳,旋落地面,立刻大雨傾注,火焰熄滅,蛇蠍斂跡。雨後不見金鳳,聳立起一座酷似金鳳的山峰。鳳嘴、鳳頸、鳳翅、鳳尾,極為傳神...
隴頭( lǒng tóu),意思是 隴山。借指邊塞,出自 《贈范曄詩》。含義 1.隴山。借指邊塞。2. 漢 樂府名。出處 1. 隴山。借指邊塞。南朝 宋 陸凱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宋 蘇軾 《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 雲。”明 徐禎卿 《送士選...
隴東地區土地覆被動態變化表現為丘陵區耕地、林地與草地的大互換,和在塬區建設用地大量占用優質耕地、林草地等土地覆被類型,這種變化使區域生態環境系統的功能發生退化。分析發現,也稱渭北隴東旱原,位於涇、洛河中下游,隴山(六盤山)以東,黃河以西,甘泉-華池-環縣一線以南,關中平原灌區以北。土地總面積6萬多...
隴西在古代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六盤山)以西的地方。又稱隴右(古人以西為右),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秦穆公用由余之謀稱霸西戎,今天甘肅省天水、甘谷、武山、岷縣、隴西、臨洮等地在當時納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後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晉曾設過隴西國。秦漢...
隴右,又稱“隴西”,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古人以“東為左,西為右”,故名。廣義的隴右,指唐代隴右道轄域。狹義的隴右,指今甘肅省黃河以東、隴山以西的地區,包括甘肅省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隴山以東的甘肅省平涼市和慶陽市,習慣稱之為“隴東”,但因隸屬關係和歷史文化與隴右地區頗多相似...
大震關,位於陝西省隴縣西50公里的固關鄉關山頂東坡洪家灘,漢初設關,因處隴山,故名隴關(或隴山關)。命名由來 在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唐中葉以後為防禦吐蕃的要地。 在陝西隴縣西隴山下,即隴關也。章懷太子曰,隴關,隴山之關也。今名大震關。《元和志》:大震關,後周置,漢武至此南雷震,因...
“關隴”一詞是“關中”“隴右”兩個地域的合稱,概指關中和甘肅省東部地區,關隴是一個地域名稱。關:(今陝西關中地區)。隴:(今甘肅東部地區)。寶雞以西地區以及寧夏全境,因為在隴山(也叫六盤山)周圍而稱為隴,甘肅省也因此簡稱隴,關中和甘肅、寧夏合稱為關隴地區。廣義的關隴地區還包括陝北、山西省...